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八一章 殷鉴不远

大周中兴 第一八一章 殷鉴不远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八一章 殷鉴不远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召公虎同兮吉甫、仲山甫二人闲聊许久,便命人撤去桌上的饭菜,转而对二人问起当今政局之事。

召公虎道:“自孝、夷四王以来,朝纲不振,因此四夷屡屡叛乱。加之公田荒芜、经济凋敝,国力日渐衰落。不论对外征战,还是和谐诸侯,大周王室深感力不从心。

“周厉王即位之后,颇有中兴之气象,可惜终在专利一策上功亏一篑。十四载周召共和之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孤无法逾制而行天子之事。如今,新王即位、主少国疑、百废待兴,二位有何良方?”

见召公虎以如此身份,而礼贤下士、虚心讨教,兮吉甫和仲山甫不敢怠慢,纷纷献策。

兮吉甫道:“大周之困局分内外——内者,首要富国,次要强兵。外者,一攘四夷,二抚诸侯。”

召公虎道:“愿闻其详!”

兮吉甫道:“富国,乃解决内忧之本。我大周自古公亶父起,历代的先王前贤,皆提倡以德治天下,以至后世诸王皆以为,只需施以德政,便可以垂拱而天下大治,此言谬也。”

召公虎听此观点大大违背常理,心下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兮吉甫道:“此前,兮甲亦认为治天下仅靠德政足以,后来狱中得遇仲山兄,告我以国富方可治天下,国贫必然穷途末路也。仲山兄遍览历代经济简牍,言曰:仓廪之实,方可牧四方之民,统御万方也。”

“仲山先生,敢问何出此言?”召公虎转而问仲山甫。

仲山甫道:“太保,这还要从夏朝开始说。大夏虽一统中原,然而国土很小,唐都只在今晋国国都之处,方圆不过百里,易守难攻。且大禹治水后,夏人以农为生,小国寡民,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德治足矣。

“然有夏一朝,却并不太平。外则边患四起,内则屡遭政变,何以故?恰因国小兵寡,夏王室无力控制四方,各方国尾大不掉,时常叛乱,这一切,难道仅为德政有缺?非也,王室积贫积弱之故也!”

召公虎连连点头:“此高见也!夏王朝之倾覆,正是因为小国寡民之故,因此灭于东方的方国领袖商汤之手。”

仲山甫接着道:“代夏者为商,商人自发祥之时起便以渔猎、游牧为生,向不以农耕为业。鸣条一战后,定鼎中原,建立了商王朝。他们即便占领了肥沃中土,也并未重视农业,而是重商轻农,大行货殖之道。

“商王室长于经商之道,借助军队的强大,用手工艺品和牲畜去强制换取周边农耕部落出产之粮。久而久之,商王室越来越富,周边农耕部落日渐衰亡,商王朝便用攫取来的财富,进一步武装军队以威慑诸侯。

“商王朝有三大国力支柱——尚武、重商、崇巫。除了强大的武力和财力外,商王朝擅长用巫术蛊惑人心,商王室本身就是大巫师,通过各种巫术来蒙蔽明智,自然国力越来越强,以至于疆域达到夏王朝数倍。”

召公虎对仲山甫的分析佩服不已,同时也有众多疑惑:“孤闻商王室屡屡迁都,商朝初期迁都八次,后期五次,不知何故?”

兮吉甫道:“商人之频繁迁都,历来众说纷纭,有人云乃水患频仍之故,有人云乃王位倾轧之故,更有甚者,言商人之迁都,皆为铜矿。”

仲山甫摇摇头,道:“此皆谬言,商人之迁都,只有一个原因——粮食!”

“粮食?”召公虎沉吟。

“正是!对于我们周人而言,历来安土重迁,不敢轻易离开故土,那是因为周朝是以农业立国之故。对于四海为家的商朝人而言,他们并不靠农作,因而他们之所以频繁迁徙,只是为了更好掠夺粮食。”

仲山甫接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商王朝重商抑农,其他大诸侯亦纷纷效仿,如此一来,大家都发展商贸,又有谁来种粮食呢?自然,种粮食的少了,商王朝只得频繁迁都到还有余粮之地。

“直到一代贤王武庚,他意识到,商王朝长此以往必然坐吃山空。当粮食越来越少,那么物稀为贵,当农耕诸侯或部落都吃不饱腹只是,商王室空有钱财,又去哪里交换粮食呢?因此盘庚王迁殷,就是为了恢复农业耕作之故。”

召公虎抚掌道:“孤尝闻言,商王盘庚之中兴,一举挽回商朝之颓势,所谓殷商之殷,便是迁都殷城之后所称。如今,大周也是到了不得不中兴之际,看来大周要多向武庚中兴看齐。”

兮吉甫道:“盘庚在位之时,商王朝实力如日中天,王位传到侄儿武丁手中,国力到达鼎盛。此后直至灭国,商朝再未迁都,八方来朝、四夷宾服,这都是盘庚王迁都中兴的功劳!”

召公虎道:“如此强盛的商王朝,后来又如何颠覆?”

仲山甫道:“古人云‘盛极必衰’,商朝之覆灭,恐怕难逃天数。”

召公虎问道:“难道是商朝的经济也同夏朝那样出了大问题?”

仲山甫道:“非也!商朝之财富,达到历代之鼎盛,至今无任何一国可匹敌。到了末代帝王帝辛纣王即位,外可南征北战直至北海、南海,内还可造鹿台、肉林酒池,如此奢靡,尚未穷尽。”

兮吉甫道:“商王朝之倾覆,绝非经济,而是**。商王室统治之三大支柱,乃殷军、商盟和巫教,起初,三权合一,商王即是殷军统帅,又是商盟领袖,还兼任巫教教主。可到了商朝末年,一切发生了变化。

“先是祖甲改制,终止商朝传统兄终弟及之继承制度,改为嫡长子继承。此后,又推行政教分离,将巫教势力渐渐疏远。此后,商盟领袖和巫教教主大起争执,商盟又从商王室脱离,商朝因此自毁前程。

“三大支柱顷刻分崩离析,四方因此也叛乱不断。此时,我大周从西方崛起,凤鸣岐山,最终顺天应人,得到四方诸侯归附。牧野一战,殷军倒戈,最后武王灭纣,这才有了大周盛世!”

前朝的兴起和消亡,在今人聊起,有如过眼云烟。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召公虎反复吟唱这句诗,这是他在周厉王柩谥之时所做之《荡》。

声音凄婉而低沉,却在其他三位听来,振聋发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