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九三章 风雅颂

大周中兴 第一九三章 风雅颂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九三章 风雅颂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又是一日晨会,朝堂上的气氛一如既往地压抑。

求得不到一个时辰的雨后,又是新一轮的漫长干旱,眼看今年的年成没有指望。

依周礼,今年已求过雨,没办法再次举行大雩,所以眼看着仓库存粮撑不过秋天,周王静坐不住了,让众卿大夫赶紧想方设法准备过冬之存粮。

召公虎出班,把昨日仲山甫收雩敛之策对周王静提议,周王静大喜,赶紧授权仲山甫全权负责此事。

然而仲山甫的顶头上司、大司徒虞公余臣却有了意见,下属绕过自己向召公虎汇报,这让他很是不爽。

虞公余臣奏道:“天子,这收雩敛一事,有违国体,岂不是和‘专利’之策等同?”

周王静心一沉,转头问太史道:“收雩敛之事,可否有先例?”

太史道:“成、康、昭、穆之时,皆有此先例。”

周王静点了点头,道:“虽说此时敛财略于心不忍,但祖先贤王既有先例,也不妨一试。”

虞公余臣不甘碰灰,继续对召公虎发难道:“雩敛也要有个说辞,这收来的民财,太保打算如何用之?”

召公虎道:“自是向诸侯购买存粮。”

虞公余臣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道:“不可不可,此大为不妥!”

“为何?”周王静问道。

“依据周礼成制,王畿遭遇大旱饥荒,可以派使臣向各诸侯国求米,此名曰‘籴’,周天子向诸侯国求籴,诸侯国有求必应,为何还要去买?”

召公虎大笑,道:“大司徒,你这话就说得有失偏颇了。如今新天子刚刚继位,立志中兴大周,此时若坐视王畿之饿殍遍地不管,而放下身段四处借粮,岂不更是有失国体?”

虞公余臣反驳道:“哼!难道堂堂天子向诸侯国买粮,就不失国体了吗?”

仲山甫道:“太保、大司徒,下官有一策,可以规避遍野议论。”

“如何?”

“买粮一事,自不必由周王室出面,天子可下一道密令,让畿内各诸侯定额购入外粮,后再转运至镐京,自然无碍。”

周王静道:“此策甚妙,便如此办!”

虞公余臣见周王静业已拍板,便默默退下,不再言语。

接着,周王静重赏了大宗伯王孙赐和少傅仍叔,以表他们雩祭求得甘霖之功。

这次雩祭,朝野上下都三缄其口,此事自然不能把功劳算到楚国女巫头上,所以需要在卿大夫中论功行赏。

大宗伯王孙赐全程主持大雩仪式,而仍叔则是撰写了求雨雄文《云汉》,因而受赏。

仍叔没有居功,而是出班启奏,说写得此诗,贡献最多的还是兮吉甫。王孙赐对自己的这位年轻有为的新下属十分满意,也替兮吉甫美言了几句。

周王静大喜,道:“早听闻兮大夫擅长作诗,又是采诗能手,真乃社稷之幸事!”

兮吉甫出班谢恩,道:“此皆是天子恩典。”

“兮大夫何必过谦!”周王静解决了下半年的粮食难题,心情不错,便让兮吉甫当着众卿大夫的面,谈谈他对诗的看法。

兮吉甫娓娓道来:“诗者,乃是寄托诗人志向而作,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成之后,大舒心志,而成于歌咏,故古人谓之“诗言志”也。喜悦之志,则和乐兴、颂声作,忧愁之志,则哀伤起、怨刺生。”

周王静闻之频频点头,道:“余一人曾闻,诗歌乃圣贤抒发胸臆所作,和以乐音,流传于后世也。”

兮吉甫道:“天子所言极是。情动于心,而表于言;言之不足,故而嗟叹;嗟叹之不足,故而歌咏;歌咏之不足,故而手舞而足蹈也。

因此,诗者,在心为志,出口为言,诵言为诗,咏声为歌。其次序清浊,节奏高下,使宫商角徵羽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即是为音也。”

周王静拍手称赞:“如此看,诗歌同于礼乐,皆教化人心之用也!”

兮吉甫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谐。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蹇。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顿。诗歌能动天地,感鬼神,故而先王以诗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周王静:“既然诗歌能以德牧民,至于兴邦,那余一人要如何作为?”

兮吉甫道:“天子,微臣不才,以愚见将诗总结为‘六义’。”

“何为‘六义’?”

“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此三者为体裁;四曰赋,五曰比,六曰兴,此三者为笔法。”

“风雅颂为何?”周王静十分感兴趣。

“‘风’者,乃四方之民所作,为言圣贤之遗化。上者以风教化下民,下者以风规劝尊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若言一国之事,则为‘风’,言天下之事,谓之‘雅’。

“‘雅’者,正也,阐述王政兴废之道也。政有小大,故有事关天下社稷之大雅,也有事关天子公卿之小雅。倘若王道衰而礼义废,则必有变风、变雅作成,以示警戒。

“‘颂’者,则是美王者之德,表王者之功,以告于祖先神明者也。‘风’、‘雅’、‘颂’,乃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国之根本也!”

周王静道:“甚善!那赋比兴又为何?”

兮吉甫对道:“赋,直陈其事,无所避讳,故得失俱言。比,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兴,兴起志意,赞扬之辞也!”

周王静起了雄心豪情,道:“余一人有意囊括四方之诗歌,集之大成,爱卿有何建议?”

兮吉甫深施一礼,道:“此正是微臣梦寐以求之幸。大周开国以来,民众安居乐业,劳作之余,便有贤哲作各国之风,可惜散落民间。王室每逢典礼祭祀,卿大夫亦有雅、颂传世。

“只可惜,这些佳作流传不广,或只口耳相传于乡野之间,或束之高阁以太庙之上。以至于王者不闻国风,民众不闻雅乐,诸侯不闻周颂,以至于教化有缺,此社稷之憾事也!”

周王静“蹭”得起身,拍案道:“爱卿之良言,振聋发聩,正合余一人之心意。如今大周中衰,正是礼乐不兴之故!礼乐不兴,首推诗歌失传,不知爱卿是否愿为余一人解此心结?”

兮吉甫受宠若惊:“微臣万死不辞!”

周王静喜形于色,道:“余一人心意已决,从今往后,便由爱卿全权负责采天下之诗篇,编辑成册,供世人歌咏传颂!”

“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天子信任!”兮吉甫感激涕零,谢恩退下。

兮吉甫、仲山甫才任命不久,就得到周王静如此重用,他们能力有目共睹,连虢公长父、虞公余臣都不敢有异议。

而他们的伯乐、太保召公虎把一切看在眼里,按耐住内心喜悦,只是抚须含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