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九六章 冰火两极

大周中兴 第一九六章 冰火两极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九六章 冰火两极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说起西部,兮吉甫表示出了比召公虎更为浓厚的兴趣。

道:“不瞒太保,下官花了数年时间,已经采齐镐京王城之《王风》,周、召故地之《周南》《召南》,以及古公亶父旧都豳地之《豳风》,如今正准备前往秦地采风!”

召公虎欣喜,道:“不知兮大夫对秦地可否有了解?”

“略知一二。”

“敢问秦地之风土人情、地理面貌如何?”

兮吉甫如数家珍,道:“秦者,陇西之谷名也,《禹贡》九州中,位于雍州鸟鼠山之东北。昔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虞,赐姓曰嬴。

“嬴姓一脉非子,自从孝王起,便世代为周王室进贡战马。孝王曰:‘今其后世为国息马,余一人自当为其分土为附庸。’因秦人土地不及五十里,小于子男之国,故曰附庸。

“其后秦人以秦谷为邑,自成秦族。秦族如今之族长,乃非子之曾孙,名曰秦仲,前年刚受天子赏赐,奖其戍边有功。”

召公虎道:“此事孤亦有耳闻,嬴姓三脉,一支为东夷徐氏,一支为山西赵氏,一支便是这秦氏。”

兮吉甫微微一笑,道:“太保深谋远虑,若欲西图,秦人便是千载难逢之棋子!”

“此话怎讲?”召公虎问道。

兮吉甫道:“大周之外患,首推四夷。然东面之夷、南面之蛮、北面之狄,皆山高路远,一时半会威胁不到镐京王畿。唯独西面之诸戎,距离镐京城只有数百里之遥,戎人来去如风,于大周卧榻之侧酣睡。”

召公虎道:“西戎部落鱼龙混杂,除了各戎人部落外,还有羌人、氐人等分支,劫掠不断、十分难缠。而大周以西只有虢国这么一个大诸侯国,怕非长久之计。”

兮吉甫道:“太傅虢公有意弃国迁都久矣,此心可谓众人皆知,因此大周西面藩屏重任,也需要早作打算。”

召公虎抚须道:“如此说来,兮大夫是准备扶持秦人,以代虢国?”

兮吉甫道:“臣有三着棋,可保大周西陲防务无虞。”

“愿闻其详!”

“这第一,便是册封秦仲,抗击西戎。秦仲乃不可多得之良材,秦人忠纯,世代为周王室镇守西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册封其正式诸侯,定能激发秦人感恩戴德之心,众志成城,守土护国。”

召公虎道:“此乃良策,只是还需徐徐图之。周天子初立,德行不配先王,故不能擅自封立新诸侯。且秦人未立大功,其心未测,可先招之入朝,封为大夫,再图封国。”

兮吉甫道:“太保所言甚是,是兮甲太过激进、有失计较。”

“无妨,这第二着棋如何?”

“这第二,秦人所富余者,战马也;所匮乏者,粮草兵器也。秦人如今进贡战马,此乃臣服之故,并不长久。若从长计议,当以粮草、兵器与之交易马匹,使秦人有利可图,大周之战马亦可源源不断也。”

召公虎道:“此策可行,秦人缺钱粮兵器便羸弱不堪,战马便多受西戎掠夺。若秦人无利可图,则所贡战马参差良莠不齐。兮大夫这一石二鸟之计,十分高明。”

兮吉甫道:“这第三,便是将大周藩屏从虢国再西推百里,至于秦人所在之陇山。秦人好战骁勇,此乃虢人所不及,陇山易守难攻,若营建坚城堡垒,定能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

召公虎闻言大喜,然仲山甫却面有愁容。

兮吉甫道:“仲山兄,可否有不妥之处?”

仲山甫道:“我有一隐忧,大周如此倚重秦人,为其提供粮草兵器,为其营建坚城深池,倘若秦人与西戎私通,拥兵自重,岂不是养虎为患?”

兮吉甫闻言大骇,冷汗直冒,仲山甫忠言逆耳,确是自己没想到的疏忽。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孤曾闻言,嬴姓渊源德厚,数百年后必得天下。此为命数,非人力所能阻挠。不论应在秦人、赵人,或是徐人身上,皆非我辈可以左右。如今大周西陲危急,我等不可因噎废食,顾此失彼。”

“诺!”见召公虎如此表态,兮吉甫和仲山甫都起身作礼。

召公虎点点头,他心知,如果不倚仗秦人,难道大周西面的防务还能指望太傅虢公长父所在的虢国吗?

无独有偶,虢公长父近来的日子,更是越过越闹心——

周王静登基之后,自己政坛宿敌召公虎的日子却越来越如鱼得水。

反观自己,周王静似乎对自己有说不尽的厌恶,甚至把先王厉天子之死归咎在自己处理国人暴动的玩忽职守之上。

苍蝇不叮无缝蛋,自己和虞公余臣的小团体确实留下太多把柄。既然风向不对,那就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收敛低调,避避风头。

尽管如此,虢公长父还是能从召公虎近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感觉到对方早晚要清算自己的醉翁之意。

召公虎先是趁着五路犯周、主少国疑之际,当仁不让地夺取兵权。自己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王师统率,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只得带着寥寥的虢国亲兵,龟缩在国内自守。

用微寡残兵击退五路外患,让召公虎的声望如日中天,虢公长父尽管眼馋,但毕竟是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临危受命的立功机会,又能怪得了谁?

只可气,召公虎仗着自己十几年前在国人暴动中救驾的旧恩,加上新王登基前后力挽狂澜的圣眷正隆,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政策。

任命布衣入朝为官、招揽贱民入伍为军,这些都让自己这些世袭贵族如坐针毡。而他提议在文化、经济、制度上的种种改革,周王静更是言无不听、计无不从。

虢公长父对于一系列大改革而言,已经是局外人。

一旁的死党虞公余臣见对方愁眉苦脸,还不忘揶揄:“寡人听闻,大雩求雨之后,可是太傅大人您放跑了那个女巫啊。莫非太傅金屋藏娇,独吞了不成?”

肥头大耳的虞公余臣一阵奸笑,虢公长父气不打一处来,只是碍于情面,不好发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