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九五章 朝西边看

大周中兴 第一九五章 朝西边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九五章 朝西边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周王静在政坛上表现出来超出年纪的成熟和雄心,让召公虎十分欣慰。于是在废寝忘食解决完朝堂上的种种难题后,召公虎终于有时间操心家中之事。

随着召芷年纪越来越大,召公虎开始频繁对她提及终身大事。

作为大周三公的女儿,召芷的未来似乎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嫁到诸侯国去当国君夫人。然而,召芷对此十分抵触,每当召公虎挑起话头,召芷就连哭带闹,让老父无计可施。

召公虎堂堂政坛元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拿自己女儿的刁蛮脾气毫无办法,每当这时,他就会无比怀念自己的亡妻,只能怪自己平时政务太忙,才惯得女儿如此性子。

更有甚者,召芷开始多次向先生抗议,她不想再学女礼,几番吵闹之后,先生才勉强教她占卜之类的“有趣”课程。起初她还有些兴趣,但久而久之,又对这种形式胜于实质的内容嗤之以鼻。

所以,溜出太保府闲逛,就成了召芷每日最大的期盼。

自打大雩结束后,召芷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一等方兴有空,就央求他带自己到镐京城里玩耍。

方兴坚决不再应允,乔装打扮的大小姐总会有被拆穿的那一天。但召芷执意软磨硬泡,方兴不厌其烦,一想及此,便头疼欲裂。

好在周王静开启的“六经”大计,给了方兴逃脱召芷“魔掌”的良机。

少傅仍叔向周王静提议,用泮宫作为“六经”伟业的大本营,并把整理典籍的部分工作分给了泮宫的学子们。

借此良机,方兴得以接触到许多见所未见的珍贵史料,让自己大开眼界。

他如饥似渴地一头栽进古籍的海洋,相反,大部分权贵之弟对此没有任何兴趣。鹤立鸡群,方兴自然从众学子中脱颖而出,被仍叔选拔为得力助手。

在九卿中最有学识的少傅身边耳濡目染,方兴的学问突飞猛进。仍叔本就对方兴青眼有加,此时得英才而育,更是引为快事,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就这样,方兴常常在泮宫一待就是一整天,白天学习新知,夜晚协助整理“六经”,困了就伏案休息,以至于通宵达旦,便索性住在泮宫之中。

就这样,召芷少了玩伴,便无法再寻法子外出,方兴也乐得清静,专注学业。

太平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半年过去,转眼已是周王静即位的第三年秋天。

镐京王畿中的旱灾依旧在蔓延,只在冬季下了几场聊胜于无的小雨。好在,任凭旱魃肆虐,镐京城的百姓却没有再饿着肚子。

这便是理财高手仲山甫的功劳!

去岁,仲山甫通过雩敛,收到了不少税金,于是他便着手组织周王室的商队,到丰收的诸侯国收粮食。等粮食辗转到了国内,再通过市集,卖于手有余财的国人。

至于那些穷苦的百姓,支付不起买粮之费,便可加入到仲山甫的商队之中,或跋涉、或出力,通过劳作来换取口粮。

而召公虎更是利用此契机,让南仲、师寰广开周王师征兵之门,让自愿从军者到军营领粮入伍,一时间,报名者蜂拥而至。

南仲、师寰精挑细选了数千名勇力之士,编入西六师之中,日夜操练,仅过一年,周王师的战斗力便今非昔比。

另一面,仲山甫通过贸易粮食中的盈余,继续向诸侯国采购粮食,后来便捷起见,又在东都洛邑建起了成片的大粮仓,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转站。

天公也助仲山甫!

去年,齐鲁和淮北粮食丰收,稻谷溢出粮仓,取之不尽。仲山甫利用这千载良机,仅用廉价便购得大量粮草,一年过后,仲山甫筹措的粮食足够支应周王畿两年之用。

按照周礼,多余的粮草要封入国库,以备灾年,但仲山甫不想这样因循守旧。

他向周王静奏议,仅留半年存粮,把剩下的粮食再通过商队,同其他闹饥荒的诸侯国做交易,获取财货。

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了虢公长父、虞公余臣为首的部分守旧卿大夫的强烈反对,他们质疑粮食用来交易之合法性,周王室重农抑商,如此买卖粮食,显然离经叛道。

但周王静却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仲山甫的改革,对如今百废待兴的周王朝而言,仓廪之实的里子远远比道貌岸然的面子重要。

仲山甫不愧是大贾世家,牛刀初试,便把周王室的钱粮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他丝毫不满足,他的眼光早已放得更长远。

按照兮吉甫、仲山甫的中兴大计,刚有富国之面貌,当务之急便是强兵。

通过南仲、师寰多年的耕耘,周王师已经从国人暴动后的捉襟见肘,摇身一变,成了一支满编且训练有素的西六师。

兵源优质,士气高涨,接下来,便要让周王师换上最上等的装备。

决定军队装备的两大核心资源,一位制作兵甲的铜矿,二为战车之战马。

铜矿的情形相对简单,自从楚国屈服之后,汉江之南的铜绿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冶炼出的优质青铜又通过宛洛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邑,经过能工巧匠的锻造,制作成货币和兵器,押送到镐京城。

但提起战马,那便有些头疼。

当时出产良马之处并不多,东都洛邑和西都镐京所出产的马匹皆为小驷,矮小、羸弱,中看不中用,更别说服役充当战马。

放眼关外,能胜任兵车驰骋的战马,只有三个来源。

最次的战马产区在晋国附近,以彘林边上的赵家村为首,赵马日行百里,亦可负重。只可惜,赵家村三年前被赤狄夷为平地,那里的战马便断了良种,若要恢复元气,还需时日。

稍优者,便是燕国产区,燕国乃召公虎祖先召公奭的封地,燕马天下闻名,雄健善奔。但燕国山高路远,要想长途运输战马,至少要穿越十余个戎狄部落的包围圈,安全抵达镐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如今出路何在?仲山甫把目光投向西方。

王畿所在的关中平原之西,过了陇山,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里是天造地设的良马牧区。

扼守陇山关隘的,正是英勇善战的秦人部落。秦人自从祖先秦非子开始,便以擅长放牧著称,只是近年来西戎常常入侵,秦人饲养的马匹多被掠夺殆尽。

鉴于此,召公虎心中萌生出一个弘大规划——扶持秦部落,开发西部!

事不宜迟,他在太保府召集了仲山甫、兮吉甫,还特地从泮宫找来方兴,兴致勃勃,准备商议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