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二七七章 卫伯和(上)

大周中兴 第二七七章 卫伯和(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二七七章 卫伯和(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卫国,都城朝歌。

周王师大败西戎、犬戎的捷报,连同周天子召集众卿大夫回朝议事的诏书,几乎同时快马送到卫伯和案前。他按奈不住喜悦,当即沐浴更衣,到太庙中祭祀历代先公,并将王师大捷的消息焚香告祷于天。

从始封君康公庙出来,卫国中大夫石允便迎上前去。

“石大夫,车驾准备如何了?”卫伯和气色正佳,将祭祀所穿的弁服除下,递于这位礼官手上。

“禀卫伯,已经准备就绪,”石允毕恭毕敬,“一切如常,五日便可抵达镐京。”

“卫士安排妥否?”

“二百精锐士卒已在宫门外集结完毕,就等卫伯启程。”

卫伯和点点头,上了轺车,正准备回宫室。行车间突然想其一事,问石允道:“令尊病情如何?”

石允神情突然暗淡,默而不语。

“寡人前日派去太医,他如何说?”卫伯和有种不祥的预感。

“太医说……怕是就在这几日了,”中大夫石允年近五旬,此时也以袂抹泪,“臣替家父谢过国君关心。”

“走罢,你来替寡人驾车!”卫伯和赶紧在车上站好,给石允腾出位子。

“唯。”石允二话不说跳上战车,打马扬鞭,往宫门而去。

“非也非也,”卫伯和连忙拉住辔绳,“掉头,是去上卿府!”

石允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对方是要去看望自己老父。他不禁眼眶一红,随即又疑道:“国君,昨日卜出城吉日,这巳时须臾便到,如何能耽搁出行时辰?”

“顾不了许多也,寡人要见公石老将军,莫留遗憾!”卫伯和索性夺过缰绳,亲自驾车朝反向而去。“误了吉时又有何妨,去镐京路上少歇息片刻便是。”他心道。

朝歌城虽然只是诸侯国都城,但毕竟是商朝最后的首都。不论规模还是人口,其与镐京城相比都不相上下,比晋都绛城、燕都蓟城加起来还大一倍有余,堪称河北第一大城。

卫国民风淳朴,但彪悍好勇,在历代卫伯治理下欣欣向荣。行人见国君亲自驾轺车驶过都城中轴线的逵道,虽是不解,但皆纷纷停步致意。

车马在上卿府前停下,卫伯和拉着中大夫石允,急匆匆进了内室。公石焕老将军躺在正寝之上,神魂涣散,奄奄一息。

听闻门外奏报国君前来,公石焕老将军强挣扎坐起来,刚要下床叩头,卫伯和一个箭步上前阻止了他:“老将军免礼!”

“老朽戎马一生,不能死在沙场,却要老死正寝榻上……咳咳……”老将军咳得严重,近乎咳出血来。

“老将军哪里话,”卫伯和赶紧扶他靠在榻沿,眼神中满是心疼,“你慢点说,寡人当下并无急事。”

“人活七十古来稀……咳咳……老朽七十有三,已是高寿之极,无有憾矣。”公石焕老将军一字一顿,说得很是吃力。

“老将军侍奉寡人祖父、君父,如今又为寡人征战近二十年,可谓劳苦功高。如今膝下儿女承欢,正当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休要多为国事牵挂。”卫伯和说得很诚恳,亦是他肺腑之言。

“主公宽慰老朽也,我自知时日无多……咳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公石焕双手费劲地拽着寝衣,“其余人等退下……咳咳……我有一言要言与国君……”

屏退左右,公石焕想起身跪坐床上,可力不从心。卫伯和见状,便坐在榻上,俯耳过去。

“主公观大周国祚何如?”公石焕一开口,便把国君吓了一跳。

“老将军何出此言?”对方显然不是玩笑,于是卫伯和迟疑道,“大周自是中兴在望,假以时日,可恢复成、康治世也。”

老将军吃力地摇了摇头:“中兴并非难事,贤臣明主齐心协力,即可为之。然中兴如夏花凋零、转瞬即逝……咳咳……要恢复贤王治世,若不易国本,必行不通……”

“此话怎讲?”

卫伯和知道这位睿智老者虽以勇武著名于世,但却也是治国之能臣。他担任卫国上卿五十余载,海晏河清,国内升平。每逢大事,自己都会垂询于他。

“大周国本——宗法、分封而已,”公石焕喘息渐急,“礼崩乐坏,则国祚必衰。纵使天子英明、百官尽瘁,亦如大厦之将倾,殃及池鱼也……咳咳……主公身为大周太宰,百官之首,岂能不知……”

卫伯和点了点头:“爱卿有何灼见,速指点寡人以迷津。”

公石焕道:“社稷危则四夷必乱,大周衰则诸侯四起。主公不得不为康叔子民着想,早做准备……”

“可我……”卫伯和神色为难。

“主公,人这一生,本多两难,”公石焕似乎看出国君的心思,“自古忠孝难全……咳咳……主公是要为大周尽忠,还是为先公尽孝……”

卫伯和若有所思,他知道在大周王廷当太宰,与一心一意当卫国主君,此无法两全。他下意识地掸了掸衣服,拍去方才路面上沾染的灰尘。

“主公,你虽然背上弑兄自立的罪名,但不影响你成为好国君。”老将军顿了顿,说了重话,“二十年前国人暴动,你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兵入镐京勤王,也不影响你成为忠臣。”

这两件事情是卫伯和前半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他不愿提及的伤疤。老将军显是有意激他,但说话过多,他气息变得越来越急促。卫伯和绕其身后,帮他把气拍顺。

“卫人需要你,”公石焕长叹一气,“而镐京王城恰恰相反……”忠言虽然逆耳,但有些话他再不说,就只能永远埋在土里。

“老将军何出此言?”卫伯和终于开口。

公石焕的声音似乎是从喉头挤出:“假如,老朽拉拢卫国卿大夫以培植势力,又暗中与国君之弟交好……咳咳……主公会对老朽如何?”

“不,你不会。”卫伯和尴尬一笑,他不知对方言下之意,也不知他为何病重之时出这般谬言。

“老朽自是不会,”公石焕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主公和太保一样,都宅心仁厚。可若此时不在卫国,而是发生于大周,当今天子会如何想?他又会如何看待太保和主公你?”

“你是说……”卫伯和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若非老将军提醒,卫和犹蒙在鼓里也!受教,受教!”言罢,他起身朝老上卿作了一揖。

“主公,”公石焕见主君把自己劝告听进去后,面露一丝欣慰,他想努力坐直,“老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老将军请讲!”

“吾儿石允老来得子,老朽就木前总算抱得嫡长孙,”他皱纹遍布的脸上露出期待之色,“如今其生已三月,正是加名之时……咳咳……还望主公赐名,不知可否?”

“乐意至极!”这个忙可不轻松,卫伯和慎而又慎,十指交迭放在额前,陷入苦想。

听闻此子生后啼声雄伟,其母为其卜卦,爻辞说其长大必为卫国栋梁。想到此,卫伯和想起了当年辅佐始祖卫康叔开国的贤臣——子开、子昔父子,若未来他能如先贤般辅佐朝政,亦是卫国之幸。

“此子石氏,‘石’字加‘开’为‘研’,加‘昔’为‘碏’!便名之曰‘研’,其后有嫡子,便名之为‘碏’罢!”卫伯和道。

“石研,石碏,妙极!”公石焕拍手大笑,“谢国君赐名,老朽替孙儿、曾孙谢过主公!”言罢便又要下拜。

“老将军切勿多礼,好生歇息!”卫伯和徐徐扶他躺下,轻轻盖上寝衣,告辞回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