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41章 召公虎 ? 贰(上)

大周中兴 卷1-41章 召公虎 ? 贰(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41章 召公虎 ? 贰(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征尘散尽,召公虎悬着的心也终于松了下来。

对于刚才那场赵邑解围战,召公虎不愿再作回忆。初次领兵出战,除了惴惴不安,他感受不到一丝兴奋——

毕竟,这是周王师国人暴动后的首次作战,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斗,一场务必要旗开得胜的战斗。

他不迷信,但首战失利绝对不是好兆头。于是乎,天帝圣母、列祖列宗、岐山山神……所有能想到的神祗,召公虎都在心中祈求了一遍。

难道当统帅就是这般忐忑的滋味?难道这就是古今权臣们趋之若鹜要争夺的军权?所幸,过程虽一波三折,但赵邑之围终归是解了,周王师付出的代价也尚可接受。

召公虎不确定,如果虢公长父没有临阵脱逃,这一战的结果会是如何。但他可以确定,自己对程伯休父的信任怕是所剩无几。领兵作战乃是国之大事,存亡之道,远不如拍胸脯那般容易。

但召公虎不会苛求这位老迈的大司马,程伯休父只是个战将,并非帅才。他临危受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周王师中哪还能找到可以一用的优秀将领呢?

召公虎暗暗下定决心,此次若能击退赤狄,顺利班师回镐京,当务之急就是给周王师找到一位真正的统帅。这种与赌博无异的作战,太过考验心脏,何况自己已不再年轻。

或许,赵氏宗主是个不错人选。赵邑孤城无缘,却能抵挡住赤狄数倍于己方的围城部队狂攻数日;而待到反攻时机出现,他又能毫不犹豫组织突围,接连击退敌方大军。

欣赏归欣赏,召公虎对方兴这个野人小子也是赞赏有加。但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他一生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此时临阵换帅,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

正神游之时,只见赵札相迎的车驾转眼已到跟前。他身后近千名兵卒出城列队,这想必是赵邑全部的防卫力量,其中多半还是老弱病残。

召公虎定了定神,下车执其手道:“孤早听闻昔日造父英雄,今见其后人勇武如此,方知家学渊源,卓尔不凡!”

“太保谬赞!”赵札连忙回礼,他毕恭毕敬道,“多谢周王师不辞劳苦,屈驾前来赵邑僻壤解围,太保真乃全城父老之再生父母也!”

言罢,这位赵氏宗主大手一挥,身后军民皆俯身下拜,不住称谢。

召公虎还是第一次见到赵札,他老成得不像三十岁,脸上满是沧桑,兜鍪上还染着赤狄鲜血。这是个难得的帅才,召公虎阅人无数,心中已有了判断,倘若此人愿为朝廷所用的话。

召公虎扶起赵札:“十四年前,赤狄灭杨、蒲,逼赵邑,王师无力救援已是大憾,今日孤岂能重蹈覆辙?”

他说的是心里话,大周建国二百年,除了周共王好色无道吞并密国外,杨国、蒲国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被灭国亡种的诸侯。而这种事情,发生在周召共和期间,召公虎视之为奇耻大辱。

赵札听罢,眼眶中热泪终于不受控制,奔涌而出。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当援军出现在赵邑城下的时候,赵札肯定不会想到,周王师竟然不是去救晋国,而是来解赵邑这微不足道的小城。当然,围城多日的赤狄人也同样没有想到。

赵邑,弹丸之地,小国寡民。在大周,诸如此类的先王功臣之封地,少说也有成百上千。朝廷尚且风雨飘摇,庙堂中的肉食者谁会关心此地存亡?

赵邑幸运就在于,领兵的是召公虎。

再三道谢后,赵札将召公虎同各诸侯国君、卿士引入城内,为众人接风洗尘。

经过几日围困,赵邑内的物资早已告罄,若赤狄再不撤军,城内怕是弹尽粮绝。召公虎不忍徒增赵邑民众负担,便将大军驻扎在城外,自行补给。

席间,赵札说起赤狄围城以来的危急困苦,听得众将帅心惊胆战——若王师再迟上一日,赵邑怕是不免步昔日杨国、蒲国后尘,城破人亡。

召公虎看了一眼方兴,他敬陪末座,始终低头不语。

赵札三日之前和这位少年有过一面之缘,还同方武一起携手救援赵家村。如今物是人非,想起忠心耿耿的家宰方武,老太保眼圈一红。

召公虎这才想起一事,赶忙问赵札道:“方才,晋世子籍与孤言道,晋国有紧急军情,不知是否属实?”

赵札一下被问住,神情窘迫,半晌没有回答。

召公虎看出端倪:“晋**情想必不急,否则依晋侯性格,其求援书信早就纷至杳来也。”赵札并非不知情,而是讳言晋国不是。

赵札显然被说中心事,闻言长揖到地。身为晋国附庸,他显然身不由己。

召公虎爱才心起,便有意招揽:“赵氏贤侄,汝先祖造父乃周穆王名臣,如今赵邑却寄晋国篱下,非长久之计……”

对方微微抬头,略有迟疑。

“当今周王室乃用人之际,孤有意邀你到镐京任职,共谋中兴之业,如何?”召公虎试探道。

赵札受宠若惊:“承蒙太保错爱,本当义无反顾、效命朝廷。只是……”

“但讲无妨!”

“只是,昔日赵氏全族为赤狄所迫,蒙晋侯收容才得以保全。赵札已许诺先报答晋侯之恩,他日太保若还有驱驰,札愿往镐京执鞭坠镫,听命左右!”

“卿真乃忠勇双全之义士也!”召公虎不住感慨。

程伯休父则是一脸愤愤不平:“赵邑今日被围得水泄不通,也没见他晋侯派来一兵一卒,晋世子籍更是银样蜡枪头,做做样子罢了!”

“大司马且住,”召公虎赶紧拦住这口无遮拦的老将,“此话不可再提!”

散席后,众人皆心事重重,各自告辞歇息。

当夜,全军在赵邑扎营休整,决定次日便北上救援彘林——没了虢公长父的周王师,召公虎再无政敌掣肘,可以顺利执行自己的作战计划。

次日一早,周王师集结完毕,召公虎召集大司马程伯休父、少保皇父、少师显父,议定行军路线,赵札与方兴也列席旁听。

召公虎对于进兵方向毫无头绪,皇父、显父也帮不上忙。至于程伯休父,他昨日被赤狄摆了一道,今日就和失了魂一般。这显然不是好事。

环顾帐内,老太保把目光投向赵札:“赵氏贤侄,可否介绍下如今北狄情势?又是何等来龙去脉?”

赵札施了一礼,介绍道:“戎狄蛮夷,皆有其性,不同于诸夏。东夷披发文身,南蛮雕蹄交趾,西戎散发衣皮,北狄衣羽穴居。北狄主分三种,一曰长狄,一曰白狄,一曰赤狄。长狄出没于太行之东,赤狄、白狄则肆虐于山西者。”

“赤狄、白狄是何渊源?”召公虎问道。

“说起来,白狄、赤狄多少与华夏族有血缘之亲。白狄姬姓,鲜虞氏,有华夏血统,同周、晋之兴起颇有渊源,服色尚白,大多活动在吕梁以西。赤狄服色尚赤,隗姓,出没于吕梁、太行之间,大河以北、汾水以西,乃是晋国及其周边小国最大威胁。”

召公虎点头道:“赵氏贤侄真可谓博学多才也。”

“谢太保谬赞。”脱下戎装的赵札,十分温文尔雅。

少师显父问道:“大周建国两百余年,赤狄始终默默无闻,只在国人暴动之后才屡屡犯边。不知其是何由来,又为何近年来如此嚣张跋扈?”

“赤狄部落散乱,本对大周构不成威胁,”赵札想了想,“可近年来,似乎有鬼方邪术死灰复燃,故而声势渐大。”

“鬼方?”召公虎吃惊不小,这可是周人的老对头,问道,“莫非是前朝时,殷商北境那个神秘方国?”

召公虎听过鬼方传说,北方有国曰‘丁零’者,其民腿上多毛,有蹄善走,样貌似鬼,故曰‘鬼方’。虽然这记载过于夸大,但鬼方深居漠北,以游猎为生,确是实情。

当然,距离鬼方灭亡,也过去一百多年也。

“追溯起来,鬼方乃是赤狄祖先,”赵札继续介绍道,“夏朝诸侯称氏,商朝诸侯称方,大周则称诸侯。所谓鬼方,便是以‘鬼’为名的方国。商朝八百镇诸侯,鬼方位列北方之首。”

程伯休父疑道:“商朝末年,北伯候乃是崇国,崇侯虎与我先祖西伯侯文王同殿称臣,屡向商王诬陷大周不臣,故而文王才兴兵发崇。鬼方如何又称北方之首?”

召公虎笑道:“大司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崇国在商朝末期才发迹,此前北方乃是鬼方称霸。早在商王武丁中兴之时,我大周先祖高圉便随武丁天子一道讨伐鬼方。其后文王之父周王季也随武乙天子讨伐鬼方,俘获二十狄王。”

赵札道:“太保博闻强识,晚辈佩服!”

召公虎摆了摆手:“早听闻鬼方地处苦寒,其民披发文身,茹毛饮血。后来如何成为商王朝北方霸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