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34章 虞公余臣 ? 壹(上)

大周中兴 卷5-34章 虞公余臣 ? 壹(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34章 虞公余臣 ? 壹(上)

朝会群臣都看得出来,周王静这几天的心情大好。

楚国使臣、徐国使臣、巴国使臣接踵而至,先后向大周进贡称臣。就连历来与大周不甚来往的蜀国,也煞有介事地派来特使,声称与大周就此结交盟好,这可是百余年来头一遭。

“此乃方大夫之功劳也!待其回朝,余一人重重有赏!”

周王静听了太宰尹吉甫的呈报,露出了久违的开怀大笑。尽管此时方兴还在从南国归京的路上,但这些喜报足以让周王静心情酣畅。

大司徒虞公余臣大腹便便,一如往常,冷眼旁观着朝堂上的一切。

众臣们欢呼雀跃,一会儿歌颂周天子中兴大业之宏图,一会儿赞颂中大夫方兴的忠勇。这些言不由衷的话,自从老太保召公虎告老还乡后便不绝于耳,但不得不说,周王静十分受用。甚至连召公虎一手提拔的尹吉甫、仲山甫都难以免俗。

虞公余臣摇了摇头,他不喜欢这种气氛。

最近,自己的死党虢公长父都身在洛邑,忙碌着他野心勃勃的虢国迁封计划。而曾经朝堂上的三公们久不在朝,太宰尹吉甫和大司徒虞公余臣便成了群臣的首脑。

可明眼的大臣们能觉察到,今日天子的兴奋实属反常,毕竟,在周王静大婚之后,他早已对政事无比倦怠。这位年轻天子虽然明面上不敢中断祖上从未断绝的例行朝议,但参与朝议的积极性却大不如前。

过去七年的往事在虞公余臣脑海闪现,他能深切感受到周天子这些年的潜移默化。

周王静即位之初,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身上展现出的是一股少年天子的干劲。辅政老臣周定公殒命后,周王静亦师亦父的另一位共和老臣召公虎将其扶上马,又送了一程。召公虎为他平定五路犯周,渡过了主少国疑的艰难时世。

随着周王师实力的恢复,大周天子的威望也逐渐回归,此时的周王静冒出了御驾亲征的雄心壮志。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大周朝廷为尊者讳,天下人也未能得知此次亲征东夷的个中酸苦,但自那以后,周王静倒是不再有亲征的想法。

此后,老太保召公虎依旧勤勤恳恳,挥雄兵平定西戎、犬戎,麾下五位布衣大夫亦是星光熠熠。大周中兴大业本已在望,可召公虎的接连胜利却也让周天子动起了功高盖主的猜疑。

此后的事情天下皆知——

周王静突然疏远了召公虎,亲近虢公长父,并听信虢公长父谗言兴兵伐楚,失落了中大夫方兴,老太傅又甩锅于南仲、师寰,趁机贬了他们军职,召公虎万念俱灰,一气之下告老还乡。

尽管,虢公长父常在自己跟前吹嘘这场政局上的“大胜”,但虞公余臣清楚,一个巴掌拍不响,周王静岂会不知虢公长父是忠是奸?对周王静而言,虢公长父无非更“听话”、更不会喧宾夺主地来争抢大周中兴的果实罢了。

周天子尽管年轻,但是不傻。

更何况,虢公长父之所以能扳倒召公虎,并非其长袖善舞的政治手段,而更多地是来自于他在僖夫人耳边的枕头风——

这位周厉王的幼妹、宋僖公的遗孀风韵犹存,自从归宁镐京城后,又与昔日旧情人虢公长父缠绵在一起。可偏偏,周王静却对这位姑母却表现出超乎亲情的关爱,以至于对她全然不顾周礼的行为放纵有加。

虞公余臣不喜欢这个女人,以及他与虢公长父的畸形虐恋,但不得不承认,她给虢公长父的好处远超过老太傅床笫之欢时逢场作戏的付出。

而自从这女人回到镐京之后,周王静的性格就变得更加乖戾。

周王静从小丧母,隐藏于太保府寄人篱下,幼年的阴影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压抑必致自卑,而突然获得登峰造极的权位之后,很容易变得狂妄无加。

僖夫人的归宁,显然给周王静带来了另类的“母爱”,姑母疼爱侄子自是天性,而周王静对僖夫人,更是血浓于水的信任。

天子大婚仪式由僖夫人一手操持,她忙上忙下,把这次婚礼办得风风光光。虽说此女风评不佳,但在周王静的婚礼这件事上办得让人挑不出毛病,赢得朝野上下不少赞誉。

周王静的王后姜氏,正是齐武公之女、齐侯无忌之妹。姜后温文尔雅、相貌姣好,是个贤淑之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恪守周礼,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她的贤惠堪称后世王后们之楷模。

其中最有名的典故,便是“姜后脱簪”的典故。

周王静刚与姜后结为连理时,夜夜笙歌,常早卧晚起,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愿过问政事,甚至多次在朝会上迟到。彼时老太保召公虎已告老还乡,朝中无人敢劝。

就在此时,姜后为了规劝天子,便足不出户,放言不再见周王静。天子欲强闯后宫,姜后便脱下陪嫁的簪珥,让侍奉她的姆娘转告天子:“君王失礼而耽误朝政,乃妾之不才也;君王乐色而忘德,乃妾之淫心也。妾不敢见天子,还望天子治罪!”

周王静闻言大为感慨,方知失政,于是在门外道:“此余一人不德之过,非夫人之罪也!”

自那以后,周王静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湎于酒色、懈怠朝政,姜后的贤德也为卿大夫们传颂。

可好景不长,待到周王静和姜后的“蜜月期”一过,后宫的疾风骤雨这才刚刚爆发——原因很简单,僖夫人这老女人可不是安分之辈,她在强烈的权力欲趋势下,居然扮演起了婆婆的角色,与姜后的“婆媳关系”异常紧张。

虞公余臣知道,贤淑的姜后与浪荡的僖夫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和平的。

而僖夫人很快抓住了姜后的把柄,只因周王静婚后三年,却没有子嗣,天子无后,这可是件要命的事情。

一时间,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但民间之人爱戴姜后,所以所有的传言都对周王静不利。

有的说,周王静是在御驾亲征之时中了毒,此后丧失了生育能力。还有人说,则是周王静幼时候在国人暴动中受了惊吓,无法繁衍后人。

总之,这些闲言碎语对大周的统治绝非好事。至少,作为国人暴动的亲历者,虞公余臣深知舆论杀人的力量。更何况,僖夫人德不配位,必有其殃,这也是他对故交虢公长父的劝谏。

不过,不用虞公余臣多说,虢公长父倒是很清楚他和僖夫人苟且关系的价值。“无非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罢了,何况她姿色尚存,孤倒也不亏!”

又过了五日,朝议上,周王静接到了虢公长父在洛邑传来的奏报,说前中大夫方兴已入函谷关,不日便会入镐京王宫面圣。

这下,虞公余臣得以再次看到周王静之喜悦,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期待神色。

毕竟,自从方兴失落于南国,世人传他死于汉水之中后,周王静一度大发雷霆。

虽说事后虢公长父的恶人先告状,师寰、南仲遭遇诬告被贬,老太保一气之下拂袖告老,得以让虢公长父的阴谋得逞。

但虢公长父也知道,方兴之“死”的根源,完全出于自己南征楚国的糟糕决定。故而这两年来,老太傅尽可能不在镐京出现,也不在天子面前刷存在感,而是默默请缨驻守洛邑,顺便筹备他心心念念的迁封之事。

而当虢公长父听说方兴尚在人世的消息时,他再难掩心中的忐忑,一月之间,便十余次快马传信于虞公余臣这位死党府下,想探听周王静对此事的看法。

虞公余臣不用猜也知道,当虢公带着方兴南征之时,定然有太多见不得人的阴谋败露。对此,老太傅究竟是惊喜更多,还是惊吓更多,虞公余臣说不上来。

两天后,“英勇殉国”近三年的方兴重新出现在镐京城内,围观的国人里三层、外三层,把王城东门围得水泄不通。城外那个方兴的“衣冠冢”也被周王静下令移除,赢得一片欢呼雀跃。

“公道自在人心,方大夫确实是得人心者。”虞公余臣不禁感慨。

这一点,虢公长父也再清楚不过。但对于迎接这位死里逃生的中大夫的礼节,虢公长父却显然无比重视。

于是,对护送方兴入镐京城之事,虢公长父可谓下了血本、费尽心机——他启动了镇守洛邑东八师的整整五千人马,特意都挑选了精壮之辈,衣甲鲜明,专门给方兴充当护卫,声势浩大。

很显然,国人们很吃这套。尽管,没人会因此称赞虢公长父,但老太傅与方兴并辔入王城的景象,也足以吸引百姓眼球。顺便,虢公长父也算沾了方兴的光,分享到夹道群众的欢呼和喝彩之声。

周王静迫不及待,第一时间便宣方兴觐见。

当方兴再次站在玉墀阶下时,虞公余臣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放眼四周,群臣又何尝不是如此心境。

“罪臣方兴,百拜叩见天子!”

两年多不见,此时的方兴依旧一副玉树临风、少年有为模样。

只是经历了两年的沧桑,他的唇边已然蓄起髭须,看起来老成许多。虽然流落南国已久,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未沾染上蛮夷的气度,依旧翩翩有礼,口齿伶俐。

方兴奏道:“罪臣方兴呈表奏言,自三年前,临阵失机,失陷于楚地。幸得楚民解救,苟全性命于草莽。本应当尽早上报圣听,可惜时运不济,卷入楚国内乱,不得脱身。期间不敢有辱于王室,一心只求早日归国,伏惟天子降罪。”

“无妨无妨,何罪之有也?”周王静迫不及待,让方兴言说他在南国这两年所经历的一切。

方兴滔滔不绝,从他如何在汉水之滨死里逃生开始说,接着详细叙述如何卷入楚国内乱,经历过熊霜、熊雪、熊徇的三代权力更迭。随后被熊雪的叛军挟持到鱼腹浦,与盘踞巴地的两大部落廩君族、板楯蛮周旋,最终又由于徐国和蜀国的介入,楚国内乱升级为巴蜀大战。

经过旷日持久的大战,由于尹吉甫和申伯诚的介入,最终巴蜀平定,姬姓巴国成为最大的赢家,终于得到两百年前受封的土地,在蜀国和楚国之中成为缓冲,方兴也因此得以归国。

方兴在南国的事迹,此前朝堂之上已经传过一轮,而今日从他口中亲自说出,却又是别有一番感受。

朝堂之上,上到周王静、下到大部分卿大夫,大多都在镐京城内高枕无忧、足不出京,哪有过方兴这般惊心动魄的经历?听罢皆瞠目结舌,大呼过瘾。

虞公余臣不时偷看虢公长父的反应,老太傅大部分时候面无表情,脸上阴晴不定,不知他都在想些什么。只不过,方兴似乎对其与虢公长父的龃龉只字不提,或许算是另一种默契。

待方兴说得差不多,周王静这才缓缓起身,道:“诸位,方大夫此次失落南国,却死里逃生,为国家社稷立下大功,余一人之心甚慰!”

周王静都如此表态,显然是要给方兴升官进爵的节奏。众臣交头接耳,连连点头。

这时,虢公长父突然出班,抢白道:“天子,方大夫流落楚国,本该第一时间上表启奏天子,以告知其下落。可一连两年多却毫无音讯,此乃大过也。所幸方大夫将功赎罪,平定楚国内乱、厘定巴蜀边界,此功过相抵,还望天子开恩!”

朝臣们闻言,一片哗然。

虞公余臣也吓了一跳,周王静正在兴头之上,虢公长父这话却仿佛有意要给天子一个下不来台。尽管,世人皆知虢公长父圣眷方隆,又成功排挤了老太保召公虎,但这番言论,还是颇为骇人听闻。

他的言下之意很是明显,方兴立下大功不假,但是他在楚国的两年内,可是有大把的机会向周王静报平安,然而他却对此只字不提,其心可疑。

显然,周王静被他说动了,开始沉吟起来。

尹吉甫、仲山甫等人皆是召公虎一手提拔,和方兴也都是布衣五大夫之列,但是召公虎失势之后,虽然周王静在政务和财务上依旧倚仗这二人,但是表面上却已然十分疏远。

伴君如伴虎,这二人也审时度势,虽然此番尹吉甫在平定巴蜀之乱中也立下大功,但是明眼人也看得出来,这次周王静并没有派给尹吉甫一兵一卒,于是堂堂大周太宰只能寻求申伯诚的帮助,在申**队的帮助下才全身而退。

更何况,虢公长父的这句话,似乎也把矛头指向了尹吉甫,似乎尹吉甫比所有人都要更早知道方兴尚在人世的消息,故而才会执意要引兵入蜀,平定这场本来与大周毫无干系的南国纷争。

因此,知情不报的人已然不单单是方兴,还有尹吉甫的份。

姜还是老的辣,虞公余臣开始佩服起虢公长父来,他刚才这番话不动声色,表面上都是对方兴表功,但言下之意却将了天子一军,让周王静瞬间脸色铁青,沉吟起来。

朝堂上的气氛十分尴尬,众臣们面面相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