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37章 尹吉甫 ? 贰(下)

大周中兴 卷5-37章 尹吉甫 ? 贰(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37章 尹吉甫 ? 贰(下)

尹吉甫低声道:“证据,空口无凭,可否有虢公勾结巫教、商盟之实证?”

仲山甫眉头紧锁,望向方兴,对方同样一筹莫展。

“此乃要害其一,”尹吉甫道,“太傅虢公这么多年虽恶名昭昭,却有恃无恐,想必历来行事谨慎,不会轻易被人抓住把柄。再加上近年他与天子姑母僖夫人多有苟且之欢,更是狼狈为奸,其势甚大。”

仲山甫被说中心事,恨恨道:“只可悲那些墙头草般的卿大夫,太保失势之后,便全部倒戈入了虢、虞阵营,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哪还有半点中兴兆象?就连你我这等老太保一手提拔的布衣大夫,也变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尹吉甫没有正面回答,又道:“这正是要害其二——虢公在暗,我等在明,老太傅虽然欲借太保失势之机除我等而后快,只是苦于没有口实,不敢贸然而动。倘若我等无确凿凭据而弹劾太傅,岂不是授之以柄?”

仲山甫闻言,一时泄气,瘫坐在地。

尹吉甫深知这位老友与同僚的脾气,此人正直不阿,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虽然在财政之上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权谋之事却不甚通晓。这些年来,大周朝廷上波谲云诡,卿大夫间暗流涌动,若非尹吉甫数次或明或暗保护于他,恐怕早就被虢公长父排挤出朝。

方兴沉默了好一段,此时方才发言:“尹兄,愚弟沦落南国之事,倒也没少听闻朝中对你的风言风语……”

尹吉甫倒是毫不意外,笑道:“哦?愿闻其详?”

“皆流言蜚语罢了,”方兴尴尬一笑,“有人传老太保之失势,乃是尹兄你反水所致,言你与太傅虢公沆瀣一气,故而陷召公于不义……虽有此等闲言碎语,但愚弟却深知太宰之意坚行正,绝非世人所能揣度,尹兄切莫放在心上。”

尹吉甫连连摇手:“此等言论早已有之,为兄身正不怕影斜,倒是能容得如此恶言。”

仲山甫也是愤愤:“太宰锐意改革,只得忍辱负重,使得大周国力、军力、财力日渐恢复,劳苦功高,岂是宵小平庸之辈所能评头论足?”

尹吉甫长叹一口气:“天子心智尚未成熟,又被佞臣蒙在鼓里。当今大周之时政,恶犬拦路,众卿大夫竞相摆烂,我与仲山兄、方贤弟木秀于林,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为了厉天子、周召二公未竟之中兴大业,受点委屈,自不在话下。”

方兴疑道:“难道说,愚弟流落南国的这几年,朝中众臣们已丧失进取之心?”

尹吉甫痛苦地点了点头:“上梁不正下梁歪,自从继位以来平定了五路犯周之乱,周王师又先后收服东夷、西戎,天子自信大周乃天命所眷,自然听不进逆耳忠言。而朝中谄媚之士为了讨好天子、虢公,便不吝厚颜阿谀之辞,对其歌功颂德,恬不知耻。”

方兴忧心忡忡道:“然则,天下远非太平——徐、楚蠢蠢欲动,早有不臣之心;北面诸狄,西南蜀地,亦非太平净土。卿大夫们如此好高骛远、轻敌安逸,早晚必酿大祸!”

尹吉甫心中一阵惶惑:“四方之患,或许还在腠理;商盟之祸,怕是已在肺腑之中!商朝余孽亡大周之心不死,倘若其与四夷共同发难、卷土重来,大周又当如何是好?”

此言掷地有声,方兴和仲山甫闻言不由颤抖,各有惧意,只是低头不语。

一阵沉默过后,尹吉甫见天色尚早,便又挑起话题。

“二位也不必如此郁结,”尹吉甫不由压低音量,“依我愚见,天子虽然近年颇有自满骄气,但人非圣贤,他毕竟年轻气盛,若假以时日自省,倒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言罢,尹吉甫刻意望了眼蔫在一旁的仲山甫。这位仁兄闻言后,黯淡的眼神中闪出一丝亮光,道,“今上有个贤能的王后,或许……”仲山甫欲言又止。

尹吉甫会意道:“然也!‘姜后脱簪’之典故,已然传为天下美谈。有如此贤后辅佐于内朝,天子无后顾之忧,只不过,今有一事不谐,长此以往,怕会生变。”

“何事不谐?”方兴一愣,差点拍案而起。

仲山甫喟然道:“今上大婚已逾三年,却仍无后嗣,怎不让我等臣属费心?”

方兴惊讶而茫然,显然,他也远离大周政治中心太长时间,对期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陌生。

尹吉甫苦笑着摇了摇头:“以臣议君,原本不妥。可君王无私事,天子的家事,便是国之大事。大周立下嫡长子继承之制,便是为了早定继承人,维续大周政体稳定。文、武、成、康以来,大周历代先王尚无绝嗣之先例,今时今日,倒是让我等公卿大夫们如坐针毡。”

仲山甫接过话头:“怕只怕,如此一来,天子与其胞弟的隔阂,是越来越深咯。”

方兴惊道:“你是说,王子友?”

仲山甫点了点头:“若父死而无子可继,自然只能兄终弟及……”

尹吉甫闻言,不由冒了一身冷汗。不得不说,仲山甫抛出的问题十分严峻,众公卿不是没想过,而是不敢往这方面去多想。他想到了召公虎的遭遇,不寒而栗。

周王静即位之初,召公虎圣眷方隆。往远了追溯,他是周厉王的顾命大臣、周王静幼年的救命恩人、共和行政的元老,往近了说,他辅佐新天子度过主少国疑的艰难时世,可谓力挽狂澜、南征北战,对外屡战屡胜,在内提拔忠良,才有如今中兴的曙光。这一切的功劳,虽还比不上周初开国功臣周公旦和召公奭,但亦足以牢牢镌刻在大周的功劳簿上,供后人恭敬顶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为君殚精竭虑,为大周贡献颇多的老臣,却突然遭到了排挤和奚落,被小人构陷的谗言所伤,受到天子质疑而被疏远。

离间召公虎,是虢公长父的阴谋。而他用来攻讦老太保的借口更是荒谬的可笑——召公虎与王子友勾结,有意废周王静而改立新君。

换作任何人,都会对这种拙劣的流言一笑了之。要知道,当初周厉王驾崩于外,朝野上下要拥立王子友之时,可是召公虎力排众议,立周王静为新天子。而如今要说召公虎有意废周王静而立王子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偏偏,周王静似乎对此传言煞有介事,嘴上对老太保依旧感恩戴德,但行动上却十分务实,疏远了对他忠心耿耿的老臣召公虎,却越来越信任色厉内荏的太傅虢公。

如今的周王静,早已不是当初那位失魂落魄、东躲西藏的王子,而成为了一个知道如何驾驭权术、让公卿们琢磨不透的君王。

“难道说,周王静就真的信任虢公长父了么?”仲山甫心有不甘,咬着牙问道。

方兴一个恍惚,也将不解的眼神递向了尹吉甫。

尹吉甫踱着步,徐徐道:“我看也未必,虢公长父是何许人品与居心,周天子不可能不知道。我等追随天子多年,知他是个忍辱负重、颇懂权术之人。他表面上不表态,但其内心或许有如明镜一般。”

“此话怎讲?”仲山甫与方兴齐声道。

“天子即位之初,大周风雨飘摇,非能臣名将不可定江山社稷。故而天子此前始终对老太保言听计从,政务、财务、军务一并全权授予召公行使,也提拔了你我五位布衣大夫。很快,大周乱局初定,中兴曙光乍现,此乃其用人之明也。”

仲山甫不解道:“既如此,天子却又为何前后反复,倒又疏远了太保召公?”

“天子以帝王之术御人,此乃平衡臣下之术也。”

“愿闻其详。”

尹吉甫继续道:“太保只顾着朝大周中兴之大业呕心沥血,却忘了自己已然功高震主。也正是此时,天子也意识道太保羽翼丰满,再不加以遏制,怕是真有能力改立新君……”

“这不可能!”仲山甫没忍住吼道,“太保不是这等人!”

尹吉甫道:“不论如何,虢公长父之所以趁机得势,便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虢公、虞公这些老贵族是大周耆老,世卿世禄,期望维持现状,故而反对老太保的一切改革措施,包括启用我等布衣大夫。至于大周如何,他们漠不关心。”

仲山甫默然,许久方叹道:“这些蠹虫,只顾他们的一亩三分之地,却毫不以大周大局为重。”

尹吉甫道:“这也是为何周天子虽然表面亲近虢公长父,却始终依然留你我在朝中,加以重用。很显然,天子此举只是为了制衡太保一系与太傅一系,东风压不过西风,西风也压不过东风,仅此而已。”

言罢,仲山甫总算恍然大悟,不由连连称赞。

至于方兴,他虽然也在一旁屏气凝神听着,但却似乎心事重重,半天不发一言。尹吉甫看出端倪,他知道方兴心中所思之事,定于仲山甫颇有不同——

说起来,周王静虽然对老太保和布衣大夫们略有疏离,但对方兴的情意却颇为诚挚。如果说,天子挽留召公虎的告老还乡还有些惺惺之意,那他在三年前听闻方兴“死讯”时流露出来的悲痛,却毫不作伪。

尹吉甫有意再激方兴一番:“方贤弟,天子允你数日闲暇,不知有何打算?”

“我……”方兴也没多想,“我要去趟召地,太保……我很久没见到他了……”

尹吉甫与仲山甫相视一笑,果然,一切不出所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