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49章 方兴 ? 陆(下)

大周中兴 卷5-49章 方兴 ? 陆(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49章 方兴 ? 陆(下)

方兴怎么也想不到,王子友突然对朝中公卿的格局如此感兴趣。

大宗伯面带戚色:“两位王叔都已命在垂危,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方兴点了点头,他对王子昱和王子望并没有什么好感,不单因为这二人都是虢公长父一党,更关键在于,两位王叔身居大司空、大司寇要职,却尸位素餐,只顾中饱私囊,使得大周土木与狱讼之事荒废多年。

德不配位,必有余咎。

王子友还在感叹:“自王兄继位以来,九卿之位已有多人更迭……”

方兴只得安慰:“故人终将离去,新人递补也未见得是件坏事。”

王子友终究是个君子,在他的身上,能依稀看到昔日周公御说的影子,悲天而悯人。

但方兴不同,在南国的这两年多,他饱受磨难,看淡生离死别,麻木悲欢离合。就像滔滔不绝的大江大河,后浪总是会赶上前浪,黑发人终将替代白发人,此乃天理,不是人欲所能主宰。

周王静在位七年,除了太宰卫伯和急流勇退外,前任大宗伯王孙赐、大司马程伯休父也都以入土为安,现在,死神的召唤降临在王子昱和王子望身上。

许久。

王子友总算缓过神来,环顾左右,压低声音问道:“方叔,近来可曾觉察什么异常?”

“异常?未曾发觉。”方兴即便能猜到答案,也不能盲目回答。

自己历来不曾走动拜会王子友,他今日深夜前来,必是有要事来商议。敏感的话题,终究要由更迫切的人先抛出来。

果然,大宗伯有些按捺不住:“关于太傅虢公……”

方兴佯作恍然大悟:“你是说迁封的事?”

“是,又不是。”王子友有些神秘。

“那是何事?”

“太傅虢公的羽翼似乎愈加丰满也。”

方兴能够感受到王子友的不安,他只是没有想到,历来在公卿中恪守中立的王子友,居然会对朝廷中司空见惯的党争如此在意。

于是,方兴试探问道:“王子昱、王子望已然病入膏肓,此话又从何说起?”

王子友道:“正是因为二位王叔命在旦夕,太傅虢公才与畿内公侯们交往密切。”

“畿内诸侯?”方兴不解道。

这就触及方兴的认知盲区,他是布衣大夫的代表,历来只关注大周繁琐的政务、军务,对大周宗亲、畿内诸侯的家长里短毫不感兴趣。

但王子友不同,他是姬姓大宗的嫡子,又是大周宗伯,每天都在和这些世家大族打交道。对于他们的动态,王子友自然比方兴要敏感许多。

“太傅虢公的野心不小,”王子友顿了顿,“他似乎改变策略,近来借迁封之便,大肆宴请这些畿内公侯,似有结党之意。”

见方兴一头雾水,王子友又问道:“你可曾见过毕伯硕?”

“毕伯?”

方兴摇了摇头,他费力地在脑海中搜寻此公样貌,却发现终究是徒劳。

在布衣大夫们的眼中,这些畿内公侯都是当年周武王、周成王的兄弟手足,从他们的祖先时起就是身无长物的脓包,后代更多是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的无用之辈。

“说起来,毕国也算大周四大公族之一?”

“可是周、召、荣、毕四族?”

“然也,”王子友继续道,“周、召世代为公爵,并世袭大周太师、太保,恩荣有加,自不屑与虢公朋比为党。荣国、毕国始封君荣公霞、毕公高借伐纣功臣,然后代衰微,皆降为伯。”

方兴点了点头,自荣伯霞辅佐周武王开国之后,荣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大周畿内诸侯中沉默,直到先王厉天子在位时,荣国国君荣夷公才大出风头。只可惜,他的专利之策因国人暴动而功亏一篑,荣国如今也一蹶不振,近乎湮灭。

而这一段历史,想必是王子友不愿回忆的梦魇,方兴不敢多提。

于是方兴转而问道:“那毕国一脉如何?”

王子友道:“毕国始封君为毕公高,是文王第十五子,年幼多立奇功,与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同为大周开国四贤。到周成王临终前,托孤召公奭和毕公高为顾命大臣,辅佐周康王,四十年刑措不用,开创‘成康之治’。毕公高长子一脉封楷国,次子一脉便是畿内诸侯毕公。”

方兴又问:“敢问,这毕伯硕是何等人物?”

“此人素有贤名,在畿内诸侯中名望很高,”王子友不无担忧,“虢公长父若能说动他出仕,王兄念及毕公高之德,定会拔擢入九卿之列。如此,畿内诸侯便会与太傅虢公朋党,其势必大。”

方兴听到此,依旧不知道王子友焦虑之所在。照理说,大周江山社稷本就是姬姓大宗和这些畿内诸侯们打下,大周九卿常年为畿内诸侯所占据,本就理所应当。

王子友似乎谈兴甚浓,他对有意染指大周政权的畿内诸侯们如数家珍:“若毕伯硕入朝,则祭伯俗定然紧随其后。祭氏乃周公之庶子旁支,祭伯俗五世祖是昭王重臣,官拜太傅,与昭王南征楚国一道落水殉难。祭伯俗曾祖祭公谋父,亦袭官太傅,是穆王之股肱大臣。”

这段历史方兴倒是熟悉,在虢氏占据太傅之职前,祭氏始终是大周三公世家之一,仅次于世袭太师和太保的周、召二氏。

王子友继续道:“毕伯硕、祭伯俗之后,毛伯歆定不甘示弱。毛国始封君毛伯郑乃文王十三子,论与大周的宗族亲疏,倒反在毕、祭二国之上。”

“这有何不妥么?”方兴忍不住问道。

王子友面色凝重:“方叔试想,当今三公之位仅剩太傅虢公独苗,九卿之中,虞公余臣、虢季子白占据大司徒和大司马要职,申伯诚、毕伯硕定会递补二位王叔的大司空、大司寇之职,九具其四。再加上少宰芮伯阜、小司马程氏兄弟,还有即将入朝的祭伯俗、毛伯歆等,亦占据中大夫的大半席位,其势甚大,不可不防!”

听到这,方兴才觉得身背后汵出冷汗。

如果说昔日太保召公虎在位时还能和虢公一党保持均势,如今老太傅的阵容愈加强大,基本可以遮住大周朝政的半片天空。更可怕的是,虢公长父与巫教、商盟等反周势力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王子友的担忧恰恰在此。

他长叹一声,怅然道:“老太保告老之后,朝中已无人掣肘虢公也。”

方兴心中咯噔一下,自知王子友深夜前来找自己,绝不是叙旧那么简单,定然有一番盘算。只不过王子友究竟对此作何计较,这话只能从他亲口说出。

眼下虢公长父组建把持朝政,又笼络畿内诸侯,大宗伯王子友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消息。只不过,此前王子友在三公九卿之中恪守中立,既非太保一脉,又非太傅同党,如今均势打破,情况便有不同。

见对方久不言语,王子友有些心急。

方兴则沉得住气,流落南国的两年磨难,已经深刻磨砺了他的耐心和韧性。

“方叔,”终究还是王子友打破沉默,“倘若……”他欲言又止。

“倘若如何?”

“倘若你我请老太保重新出山……”

“不可,”方兴早料到王子友会有此提议,赶忙摆手,“此事不才窃以为不妥。”

“此话怎讲?”王子友很是惊讶。

“大宗伯,昔日太保声名鼎盛之时,尤且因朝中谮言蜚语而中伤,何况如今?”

方兴这话只说了一半,毕竟,当初虢公长父中伤召公虎的手段并不高明,恰恰是利用周王静对其弟王子友的猜忌,最终构陷老太保有废立新君的恶名。

只不过,王子友并未领悟,方兴不由替他捏了把汗——这位大宗伯从小在周定公的庇佑下长大,虽仁厚有余,但终究受已故老太师的迂腐贵族教育颇深,略显木讷。即便在他位居大宗伯高位数年,也并未真正领会到镐京政局的残酷和诡谲。

王子友无奈挠了挠头:“若是太保不出山,又当如何是好?”

方兴苦笑着,不由动了恻隐之念。王子友钝于计谋,又为天子所忌,很可能被虢公一党利用且不自知。方兴下定决心,替王子友谋个安身立命之计,一来出于昔日同窗之谊,二来也是为报昔日周厉王彘林托孤之情。

“依不才愚见,今夜之言出你之口,入我之耳,”方兴压低声音,煞有介事地环视四周后,又道,“自出这门外后,大宗伯切不可再提太傅笼络畿内诸侯之事。”

“为……为何?”

“敌强,我弱;敌暗,我明。王子又深受天子猜忌,居于不利之局。此时便当假痴不癫,效仿箕子故事。”

“箕子?”

“箕子为商纣之叔父,殷商遗贤。纣王无德,酗酒而不知时日,问箕子,箕子亦装醉不知。比干闻听此事,责怪箕子不守臣道,箕子苦笑道:‘天子尚且醉不知时,我若独醒,乃取死之道也’。果然,箕子之后装疯卖傻,虽被贬为奴,但终得善终。”

王子友听罢,若有所思。方兴知道对方不会因为自己把周王静比作商纣而恼怒,而是当此时事,王子友的境遇与箕子并无太大不同。

“难道说,我也要同箕子那般假作愚痴?”

“倒也并不需要如此,”对方悟性平平,方兴只得耐心指点,“倒有一计,更甚于装疯。”

“何计?”王子友眼眸放光,“请方叔明示。”

“远离,”方兴道,“离天子越远,他就越放心。反之,王子天天在朝中露面,岂不是时刻提醒天子,你有勾结朝党的不臣之心么?”

王子友连连点头:“如何远离?”

“上策,便是索要封地。大周开国以来,嫡长子继位,其余嫡子外出就国受封,乃是祖制,天子虽有猜忌,但定不会阻挠。”

“可是……大周如今还有何地可封?”

“虢都陈仓,”方兴顿了顿,“既然太傅一心迁封,你便取其故地,岂不正好?”

王子友听得惊诧无比:“这么一来,世人岂不说我与虢公有私……”

“然也!要的就是天子对太傅虢公的猜疑。”

“妙计,”王子友总算开窍,“当初老太傅如此离间太保召公,如今不妨让他也尝此滋味!”但他很快又动摇,“可是虢地险要,王兄岂肯以此地赐封?”

方兴点了点头:“若是不肯封王子于虢,便索要个偏远小邑亦可!”

王子友神色黯淡,沉吟不语。方兴一眼瞧出端倪,别看王子友不擅权术,却也不甘心就此偏安一隅,与其他畿内诸侯那般默默无闻——王子友终究心怀远大,这一点上,方兴倒从他身上看到其父王厉天子的身影。

“若王子不愿受封小邑,倒还有策,可远离天子视线。”

“何策?”

“出使,”方兴露出微笑,“周游列国,遍访诸侯,当个无羁无绊的天子特使,倒也不失为避祸之道。”

话音刚落,王子友如同抓到救命稻草,连称好计。

方兴有些不好意思,只是陪着尬笑。

突然,王子友今夜第一次露出笑容:“方叔,我还有一事相求!”

“何事?”

“如今大周太平无战事,你在职方氏之位也逾五年,难道不觉得沉闷么?”

“唔。”

方兴虽然不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但是此话确实说中自己心坎——如今的大周军事,皆已被虢公长父父子势力笼罩,变得乌烟瘴气。再加上方兴在南国两年历经楚国、巴国、蜀国数十战,看惯了血雨腥风,早已厌倦沙场。

“王子,你此话何意?”

“孤想邀你出任小宗伯,做孤之副手出使列国,如何?”

此话突然,但对于恐婚已近极点的方兴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提议呢?

方兴一时意气用事,竟糊里糊涂答应了这个请求!

王子友喜不自胜,仰天大笑出门而去,留方兴在冬夜的寒风中凌乱。

——————————

注:毕伯硕、祭伯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出土文物有祭俗父鼎、毕伯硕父鬲,其铭文记载皆可证之。而毛伯歆的名气更大,记载他事迹的文物乃是大名鼎鼎的毛公鼎,堪称先秦青铜器的瑰宝,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