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58章 方兴 ? 柒(上)

大周中兴 卷5-58章 方兴 ? 柒(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58章 方兴 ? 柒(上)

自从蒲无伤受周王静相邀入宫,除了那夜的天子家宴外,方兴再也没听到他的任何音讯。

而至于杨不疑,由于镐京城内到处都是搜捕他的通缉令,钜子就算武艺高强,也难免东躲西藏,多日未见踪迹。

天子的冬狩还算合乎事宜,群臣随王伴驾,属实是难得的闲暇。但这些天,方兴心中大石始终高悬,郁郁寡欢。

冬狩归城后,他迫不及待,决定前往大司寇府一趟。

方兴答应过杨、蒲二人,务必保全阿沅在狱中不受委屈。为了践行诺言,他硬着头皮,不得不和朝廷中最难打交道的衙署周旋。

说起来,大司寇府之所以惹人忌惮,并不是其主官大司寇王子昱有多么铁面无私、油盐不进,恰恰相反,自从这位老王叔入主狱讼之事,七年来,大周的冤假错案少说也翻了一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王子昱贪赃枉法,问题恰出在于老王叔对于狱讼之事太过上心。此公虽年过六旬,但自夸精力充沛,常常废寝忘食,以当世皋陶自居,就为了多抓些犯人,多审些案子,好流芳百世。

可自从周王静继位后,大周政局渐稳,兵威亦盛,百姓本就巴不得安居乐业,哪还想着作奸犯科?更何况王子昱不学无术,抓人也好,断案也罢,不讲公道证据,纯凭个人喜好。这样一来,其手下正直官员遭受排挤,谄媚小人大行其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了王子昱这样断案成瘾的大司寇,其手下人自然投其所好,各显所长,或是罗织罪名,或是构陷冤案,折腾得镐京城内外乌烟瘴气。

方兴还清楚记得,周王静刚登基之时,王子昱便以肃清国人暴动余党为名,抓了近万名“暴民”、“乱党”,若不是太保召公虎以大旱为谏,疑案从宽,这才说动天子,赦免囚徒。而这些冤枉的人之中,最大名鼎鼎的,便是尹吉甫和仲山甫。

但随着王畿降下甘霖,囚徒也赦免得所剩无几。王子昱哪甘寂寞,再起雄心,与另一位王叔、主管土木的大司空王子望联手**,在郊外翻修新狱,把囚室括了三倍之多。

可囚室空着总不是办法,王子昱便再兴冤案,凡有犯事者,从重从严惩处,举报者有赏,隐瞒者连坐。很快,大狱再次人满为患。以至于王畿之内,不正之风不被遏止,反助长了诬告的歪风邪气。

朗朗乾坤,有这等庸官为政,与当年的卫巫有什么区别?

待太保召公辞官之后,太傅虢公一党势大,兼有王子昱为其爪牙,由召公虎一手提拔的布衣大夫们皆如履薄冰,尹吉甫、仲山甫蛰伏,南仲、师寰避祸,甚至方兴在南国归朝前,最担心的也是回京后被构陷入狱,落入王子昱手中,那真可谓英名尽毁、生不如死。

这些事情,天子看在眼里,却不管不问,态度暧昧,耐人寻味。

好在老天开眼,王子昱为大周冤狱事业呕心沥血,却总有灯尽油枯的一天。

很显然,这个寒冬,王叔他老人家怕是熬不过去了。

而大司寇府中缺了主心骨,手下又无能独挡一面的副手,近来一股懒散风气蔓延,便不足为奇也。

方兴出了大司马府,轻车来到大司寇府前。

大司寇府七年内翻新了三次,虚耗不少民脂民膏,倒修得阔气而威严。

而在府门前,两只石兽格外显眼,其状如羊,顶上只有一角。方兴认得,此兽名曰“獬豸”,乃是上古著名的执法神兽。据说,尧时贤臣皋陶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神羊,依据獬豸是否顶触,来判定犯人是否有罪。

递交名牒,方兴被府兵引到府内,在偏厅等候。

正厅之前,立着一块硕大的石碑,上书“灋”字。灋者法也,右部为廌,既是獬豸之名,而从水部,意为“法平如水”。

而在公廨之内,阴暗森严,好一股肃杀之气,方兴坐立难安,好不自在。

等了许久,竟还未有人接待,方兴怒不敢言,只得隐忍。

直到半个时辰,才有来人回报,不紧不慢,说是小司寇密父请见。

跟随从人,沿着幽暗的廊道走入内院,只见有人端坐公堂之上,正是小司寇密父,其状倨傲,在堂上睥睨着方兴,有如审案。

方兴按捺怨气,心中暗骂晦气。小司寇虽是王子昱副手,但也不过是中大夫,与我同级,看他这趾高气昂之状,竟似把我职方氏大夫当作犯人?

此人是密国后裔,却并非出身贵族。密国是大周开国诸侯,却因为在周共王时因未能按要求供奉美女而得罪天子,竟至于被灭国,是大周历史上一段羞耻的黑历史。待到厉天子继位,念及密国无辜,虽未复国,但部分恢复其待遇,密父也得以入朝为官。

密父阴阳怪气道:“方大夫,何事来访耶?”

方兴不愿输了气焰,正色道:“特来拜访大司寇。”

密父摇了摇头:“事不凑巧,大司寇近来身体有恙,无法接见。如若方大夫没有别的差事,便请回罢。”

“请回?”

方兴哪里想到,自己二话没说,对方竟这么快下了逐客令。

“那是自然,”密父不怀好意地笑着,“近来镐京城内盗寇频繁,本官公务繁忙,无暇接待,还望见谅。”

方兴不由恼怒,怼道:“朗朗乾坤,何来盗寇?”

密父冷笑道:“方大夫,你还别说,这盗寇与你多少有些干系。”

“什么干系?”

密父倏然站起,手中晃着一封帛书:“这可是太傅的手谕——昨夜宫中遇袭,兹有宫中旅羁医士蒲某失踪,此人乃中大夫方兴所荐于天子,与先前太傅府女刺客有勾连,谕知大司寇府加强戒备,切切!”

听完这书信内容,方兴吓得不轻。

蒲无伤昨夜失踪,难道说,他是被杨不疑救走的?不管怎么说,虢公长父长袖善舞,竟越过重病的王子昱,直接管辖到小司寇头上,此人辞官太傅是假,其影响力却丝毫未减。

想及于此,方兴哪还敢多耽,连忙告辞。

“不送,”密父阴阴笑着,还不忘叮嘱道,“方大夫,好自为之也!”

方兴也顾不上和对方纠缠,转身拂袖而去。

出了府门,他心中分寸大乱,思绪不宁。

要知道,蒲无伤昨夜从王宫禁地被救走,兹事体大,甚至比阿沅在太傅府行刺更甚。更何况,阿沅此时还在大狱关押,蒲无伤的不辞而别,对她更加不利。

而身处暴风中心的方兴,已能预料到明日朝堂之上的血雨腥风。作为引荐蒲无伤之人,自己少不了被太傅同党们攻讦,而“私通刺客”的大帽子,很快就会争先恐后地朝自己扣来。

上了轺车,方兴突然感觉异样——这车夫佝偻着身子,一副长髯,似乎从未见过。

“你是何人?”方兴小心试探道。

那人也不回答,只顾挥鞭打马。

方兴更加惊疑,但只觉此人驾车动作好生熟悉,似曾相识。待驶过几个街道,穿过坊巷闹市,眼看来到一处人烟稀少处,赶车人这才放慢速度,最后在一隐蔽处停下。

车夫低声道:“方大夫,可否认得我也?”

听到声音,方兴恍然大悟,原来这赶车人非是旁人,正是多日不见的钜子杨不疑,他乔装改扮,倒是难以相认。

“杨兄,你如何会在这里?”方兴警惕地左右观瞧,奇道,“满镐京城都在缉捕于你,你竟敢在闹事中出现?”

杨不疑哂笑道:“就虎贲卫士那点缉盗技艺,想拿我钜子,还嫌稚嫩。”

言罢,也不等方兴回过神来,又指着路旁一人:“你瞧此人是谁?”

方兴定睛一看,路边所站一人,正是蒲无伤。

“方大夫,可想无伤否?”

“那是自然!”方兴大喜,赶忙跳下车去,与蒲无伤执手言笑。

杨不疑停好轺车,拴好马匹,便领着方、蒲二人入得屋内。

方兴见此房屋虽年久失修,积灰如山,确是一处大宅院。于是奇道:“杨兄,此是何地?”

杨不疑笑道:“此地曾是周初先贤太颠、闳夭之住所。”

“太颠、闳夭?”方兴奇道,“莫不是周初与南宫括、散宜生并称‘文王四友’之太颠、闳夭?”

杨不疑道:“正是,此二人本是殷商贵族,早在文王被拘于羑里之前,便反商投周。后来佐文王、武王建周灭纣。只可惜,此二先贤死后乏嗣,未受分封,这里便被改为‘四友祠’。”

方兴一边点头,一边自叹不如。想自己到镐京城也有数年,竟然不知道此地竟有先贤故居。

蒲无伤问道:“既然是祠堂,自有香火继祀,为何如此破败?”

杨不疑苦笑道:“此二贤并非姬姓周人,并无宗族后嗣,此故一也;大周自共、懿、孝、夷四王以降,国力衰弱,民风不古,又有谁还记得周初先贤之德行?此故二也。”

方兴慨然,默默移步到太颠、闳夭泥塑前,参拜行礼,很不是滋味。

想当初文王会四友,共同定下兴周大计,是何等美谈。谁曾想这才过去两百余年,太颠、闳夭已被淡忘,散宜生后人蜗居散国、镇守散关,南宫括后人虽有才干如南仲者,也国破流落,半生郁郁不得志,何其凄凉?

不过方兴也没兴致怀古,忙问蒲无伤是如何从王宫脱险。

蒲无伤道:“多亏有杨兄所赠之狼烟,昨夜天子冬狩于外,宫中防卫懈怠,故而得以脱身。”

方兴又问杨不疑:“蒲兄既然已经脱险,二位为何还不离开镐京?”

杨不疑道:“阿沅尚在狱中,我二人岂能见死不救?”

方兴听罢,连连摇头,于是把今日在大司寇府中的所见所闻与二位述说一番,言及虢公长父如何寄手谕于小司寇密父,此时牢狱之内定然严加防范,毫无可乘之机。

没想到,杨不疑似乎对此早有准备:“方老弟,我二人之欲救阿沅,并非要劫牢反狱,而是另有它法。”

“另有它法?”方兴大奇,“速速说来,若有用得上小弟之处,定不推辞。”

“不但用得上你,”蒲无伤接过话茬,“若要救出阿沅,也只能靠你也!”

方兴不解:“此话怎讲?”

蒲无伤道:“大赦。”

“大赦?这倒是个好法子,”方兴先是一愣,随后沉思片刻,方道,“可这无缘无故之时,如何让天子大赦?”

蒲无伤苦笑道:“王后说,这便有赖方老弟的口才……”

“王后?你在宫中见到王后了?”方兴发现端倪。

蒲无伤这才发觉失言,方兴再三追问下,于是把如何被王后约见,如何为其开下药方,又得蒙王后提及解救阿沅之法,都如实相告。

方兴听罢,心中五味杂陈。

而在这些宫中秘闻中,最让方兴惊诧的,是申媚儿所怀胎儿并非龙种之事。按往常,方兴对这些宫闱传言充耳不闻,但此消息从蒲无伤口中听来,他不得不信。

可如果王后所言非谬,那这可是件极其棘手的丑闻,如何应付?

不过方兴现在没有时间考虑那许多,面对蒲无伤殷切的表情,他只能安慰道:“蒲兄,大赦之事,我定然尽力而为。”

蒲无伤转忧为喜:“既如此,那我二人便静候佳音!”

方兴又问:“在此期间,二位便一直在这祠堂歇脚么?”

杨不疑道:“当然不是,我二人自有去处,待到阿沅出狱,我弟兄二人再当面道谢。”

方兴连忙摆手:“此分内之事,何必言谢。”

互道珍重罢,方兴转身出了四友祠,亲自打马,独自驾轺车回到大司马府的公署之内。

是夜,方兴辗转反侧,思绪犹如潮涌。

蒲无伤从王宫逃走,杨不疑遭四处遭缉,阿沅被关押大狱,申媚儿怀的不是龙种……哪一件都有如大山,压在方兴肩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