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59章 方兴 ? 柒(下)

大周中兴 卷5-59章 方兴 ? 柒(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59章 方兴 ? 柒(下)

次日,朝会。

不出方兴所料,乍一上朝,众臣就同时对方兴发难。

自从虢公长父辞了太傅之职,又养伤在家,朝中其同党自然以虞公余臣为首。

大司徒虞公奏道:“天子,臣闻前夜有人擅闯王宫,劫走陛下特聘之神医蒲某,此事蹊跷。臣谏议,彻查城中与蒲某有关的一切人等。”言罢,还不忘目视方兴。

此言一出,朝堂上人声鼎沸。很显然,作为引荐蒲无伤之人,方兴已是众矢之的。

周王静一动不动地端坐王座之上,面无表情,并未表态。

小司寇密父也来火上浇油:“禀天子,昨日一早,方大夫呈上名帖,要私见大司寇,不知何故。”见天子无动于衷,又补了一句,“依微臣之见,或许与案犯蒲无伤、杨不疑及那刺杀虢公和王姑的楚女刺客有关!”

随后,又有数名官员参奏方兴之过失,无非是落井下石。

不用说,这一切都是虢公长父在暗中指使。他老人家虽然在府中养伤,但朝堂上的一切,想必他早已运筹帷幄,安排妥当。

可虢公的党羽们似乎没想到,天子似乎对此话题并不感兴趣。

只见周王静徐徐从王座中站起,冷冷地问方兴道:“方大夫,汝之人缘,看来不善也。”

方兴连忙下拜:“臣……臣冤枉。”

“荒唐!”周王静突然将手中奏本摔到地上,怒而下阶。

群臣大怔,方兴也吃惊不小,皆不知天子为何龙颜大怒。

“案犯蒲某?此话方才出自哪位卿家之口?”周王静已然走到小司寇密父跟前,分明是明知故问。

“这……这……”密父支吾起来,豆大的汗珠从面颊滑落,“正是微臣。”

“你好大胆!”周王静愠道,“王姑伤重之时,宫中御医束手,汝等群臣无策,眼看不治。错非方卿举贤不避亲,蒲神医怀德相救,王姑焉有命在?”

“微臣有罪。”密父连忙下拜。

周王静斥道:“你岂止有罪!蒲神医之德,余一人尚且感念,你们如何敢加之罪名,以‘案犯’相称?”

“唯,唯,此微臣之过失也!”密父惶恐地看着天子,又无助地瞥了眼虞公余臣。

“汝之过失岂止于此?”周王静显然没打算饶过密父,“听闻你辅佐大司寇之时,冤、假、错案堆叠如山,京城百姓喊冤无门,叫苦不迭,人人恨不得剥汝皮、食汝肉,是也不是?”

密父只顾磕头:“罪臣有罪……罪臣只是谨遵大司寇指使……”

“好你个小司寇,竟然还敢污蔑主官?罪加一等!当即革职,其余过错,交付有司查办!”

话音刚落,周王静再也没给对方辩解的机会,大手一挥,早有虎贲卫士一拥而上,将体似筛糠的密父拉出殿外。

处置完小司寇密父,朝上群臣鸦雀无声,谁还敢出一口大气。

但周王静显然意犹未尽,他又来到虞公余臣跟前:“大司徒,余一人猜测,今日诸位参奏方卿和蒲神医,并非汝之本愿,是也不是?”

虞公余臣本就无甚主见,只得微微点头。

周王静瞪了他一眼,哂笑道:“那就有劳大司徒,烦请下朝后转告虢公——那日巫教木牌之事,余犹未敢忘,请他好自为之!”

“是,是……”这回轮到虞公余臣虚汗直冒,他战战兢兢,哪还敢再说半句。

周王静又徐徐走上玉陛,立于王座前,对群臣道:“至于蒲神医,他并非如坊间所传,非是被刺客救出,乃是余曾许诺,王姑伤势好转,便送他安然出宫,不算食言。此事就此作罢,休要再提!散朝罢!”

言罢,周王静也不顾群臣错愕,拂袖离席。

这下,方才参奏方兴的臣子们面面相觑,小司寇密父被罢官,虞公余臣也被训斥,虢公党羽们今日显然没捞着便宜。都觉没趣,各自散去。

方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也没料到,天子居然宽宥了蒲无伤的罪过。

这么看,劝天子大赦天下,放阿沅出狱的希望,也并非无法企及。

散朝后,尹吉甫、仲山甫等布衣卿士前来向方兴道喜,王子友和申伯诚也来庆贺,终是虚惊一场。

此事虽然就此作罢,但今日方兴总算明白一件事——周王静早非昔日主少国疑时的弱冠天子,经过七年锤炼,他已摇身一变,成为城府极深的干练君王。

自周王静登基之日起,太保召公虎和太傅虢公长父的党争始终延续,就如高耸在他身前的两座高山,难以逾越。召公虎德高望重,虢公长父则势力盘根错节,很长一段日子里,周王静就蛰伏在此二公的阴影之下。

但方兴早就发现,周王静绝非甘居人下者。

老太保固然忠心不二,但与之相处太嫌压抑;老太傅虽然阿谀奉承,但关键时刻又不值得信任。总之,天子既不想被太保牢牢控制,也不想成为帮太傅排挤忠良的傀儡。

于是乎,周王静先是借太保之手压制太傅,解除虢公长父兵权而尽付于召公虎,这才平定五路犯周之祸。随后,召公虎提拔布衣五大夫,西讨西戎、犬戎,建邽邑、太原二镇,又得秦国、申国为蕃屏;东征淮夷、东夷,平定东海之滨,得徐国、群舒归附。立不世之功,奠中兴基业。

当太保召公虎大权在握,世人将其几与伊尹、周公相比时,天子却借军改为名,划王师为三军,虢公父子得其二军,军权瞬间易手入太傅一党。

虽然虢公长父擅自用兵,兵发楚国而大败,失落方兴于南国,但太保因此愤而请辞,却正中周王静下怀。召公虎告老,布衣大夫颇受排挤,虢公大肆拔擢老旧贵族,党羽充斥朝中。老太傅不仅军权、政权在握,还得以迁封三门峡沃土,风光、恩荣一时无两。

而就当朝中均势打破,众臣逐渐唯虢公长父马首是瞻时,天子却借太傅于府中遇刺及其与巫教勾结一事,逼其辞官,又翦除其羽翼。

周天子长袖善舞,暗流涌动下,政权转换浑然天成。

方兴这才发现,周王静大巧似拙,所有人都会被他的不露声色所蒙蔽。

天子看似从谏如流、极易摆布,唯一的反抗不过是那次不合时宜的御驾亲征。而在那以后,他改变策略,藏拙守雌,终于等到机会。

太保和太傅固然强势,但都有弱点——太保太直,容易负气顶撞,太傅太贪,容易授人以柄。而周王静择时而动,毫不手软,终于摆脱这两大权臣的掣肘。

而今日朝会上天子对虢公一党豪不容情,直斥其非,犹如宣告今日朝堂之话事权,又重归周氏也!

周王静的童年寄人篱下,使之学会了隐忍,深谙如何假扮弱势。

其真可谓扮猪吃虎之高手也!

想到此节,方兴虽蒙冤屈,但也为天子重揽大权而喜悦。主少则国疑,主刚则国强,此大周中兴之曙光也。只不知,朝中众臣能参透此玄妙者,又有几人呢?

话分两头,冬狩之后,距离年关也仅不到五日。

尽管周王静朝会上训斥虢公一党,但毕竟君无戏言,虢国迁封一事仍将继续。

虢公长父称病不出,迁封大典从头至尾,便交由大司马虢季子白一手操办。

不得不说,这位虢国世子看似敦厚,其办事水平却并不逊色乃父。短短三天不到的时间,虢国便顺利将其子民、财产从西陲故国东迁,在三门峡的新都下阳城安置完毕。最后,虢公长父也阖家搬离太傅府,到新虢国安心含饴弄孙,以示不再过问朝政之心意。

但方兴知道,退居幕后的虢公长父,似乎比他当政之时更加可怖。

此前,召公虎在周王静继位的最初几年风头正劲,虢公长父则当即示弱,远遁洛邑数年不出。可当天下人以为政局已定时,老太傅却绝地反击,在召公虎声威正盛之际,博取天子信任,夺取军权,给老太保和布衣大夫来了当头一棒。

虢氏父子,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其掉以轻心。

至于朝廷内的政局,三公皆不在位,九卿中,虢季子白告假、二位王叔病重,三公九卿人余其半,朝会便显得有些寂寥。

与此同时,方兴心中愈加忐忑——大赦之事,又该如何开口呢?

是夜,方兴在府中伏案沉思,迟迟没有头绪。

就在这时,门外来报,说有申伯来访。

申伯诚?他又来找我作甚?

方兴一个激灵,想到蒲无伤所言申媚儿怀胎数月,却似非龙种,想必此事申伯诚难脱干系。可申伯诚身为国舅,近来频频以外诸侯之身份参与朝政,可谓恩荣正盛,自己哪敢不见。

“有请!”

方兴赶忙起身,正了正衣冠,以待来客。

“方大夫,寡人深夜来访,多有叨扰!”申伯诚满面堆笑,看来心情不错。

“申伯哪里话,”方兴陪笑道,“不知贵伯此来,是为何事?”

申伯诚也不急着答话,找了宾位坐下。

方兴暗忖他此来必有计较,便吩咐取来果蔬茶水,招待来客。

申伯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方大夫,近来王城之内,似乎不甚太平也!”

方兴一凛,知道对方在试探阿沅和蒲无伤之事,于是佯装镇静,与申伯周旋。

“此话怎讲,还有望申伯示下?”

申伯诚笑道:“你与寡人相识相交数年,本该知无不言,何苦明知故问?王姑之遇刺,太傅之遇袭,镐京之刺客,神医之失踪,方老弟如何不知?”

方兴心忖,果是此事。但看申伯诚历来对自己并无恶意,不知此时提此事,意欲何为?

见对方不语,申伯又道:“也罢,方老弟不必过虑。寡人此来,乃是有求于你。”

“有求于我?”方兴不解。莫非是申媚儿之事?可这宫闱秘闻,自己如何插手?

不料,申伯诚却另提别事:“你可知,镐京城内接连出此大变故,是为何故?”

“何故?”方兴哪有答案,反倒被对方越问越懵。

“据方士、卜者所言,乃是镐京城有妖气之故。”

“妖气?”

“正是,事出不祥,则必有妖。太傅府之血灾,王宫中之不宁,皆因近年用兵过度,士卒、敌酋怨鬼不散之故。”

这下方兴更是不知所云,从何时起,申伯诚也开始信此玄术?

申伯诚未理会方兴的疑惑,而是继续问道:“要想禳凶,不知方大夫有何法?”

方兴见对方问到这份上,虽然答案已挂在嘴边,但不知是否该提。只是支吾道:“若依历朝先贤,若欲禳凶,除了祭祀天地鬼神之外,便是……”

“大赦天下!”申伯诚低声道。

方兴暗喜,连连点头。没想到,申伯诚替他说出了答案。

申伯诚意味深长一笑,反问道:“大赦倒是不难,难的是,以何理由大赦?”

方兴这下倒不假思索:“可如申伯之言,事出不祥,必有妖瘴!”

“哈!此言谬矣!”申伯诚突然仰面大笑,“此鬼神之语也,说得动愚夫愚妇,可说不动当今圣明天子!”

“这……”对方的笑声让方兴很不自在。

申伯诚设得好大一个圈套,把方兴绕在其中。此人带着问题来提问,必是早有答案。

既如此,方兴索性静等对方主动开口,说明缘由。

于是反问道:“那依申伯之见,该以何缘由劝天子大赦?”

“星象!”

“星象?”这倒是新鲜,方兴一时没缓过神来。

“自古先贤多擅占星之术,星象可卜帝王将相吉凶,可测四方九州祸福。然自有周以来,此术几乎失传,再无高人。我姜姓先祖吕尚虽有兵法传世,但对星象之术却仅寥寥数语,难窥全貌。”

“那又该如何?”眼看大赦的希望逐渐渺茫,方兴愈加失落。

申伯诚突然眼神发亮:“我听闻,数千年前,巫族曾有星象之术遗留,便在方老弟手上!”

“巫族?星象?”方兴突然被问住,“我如何会这些?”

“二,十,八,宿。”

申伯诚轻捋长髯,一字一顿道。

原来是它!方兴这才恍然大悟——此前自己流落南国、探访巫山时,在江南三峰中巧遇灵山十巫之壁画,其中便有巫祗氏山内所绘星图,与传说中之二十八宿相类。只不过当时自己参悟不透,只得照样拓下。

此后,方兴先与杨不疑、蒲无伤研究无果,后又带回镐京与尹吉甫、仲山甫共同参详,也未有头绪。久而久之,几近淡忘。若非今日申伯诚提到,自己又哪能记起。

这时,方兴已知申伯诚乃是有备而来。可他救阿沅心切,便赶忙转身入内室,将拓片取出,摆在几案之上。

“申伯,你通星象之学否?”

申伯诚摇了摇头。

“那如何以此星象图劝天子大赦天下。”

“寡人不晓星象,”申伯诚嘿然,“但已探听一人,或许知晓。”

“谁?”

“神童。”

“神童?”

申伯诚郑重道:“听闻近来泮宫之中出了一位神童,出口成章,过目能诵,射数书御,一学便会。更兼他出身史学世家,家学渊源,更是知识渊博。若得他相助,或许会有头绪。”

“伯阳?”方兴闻言,这才想起王子友前次来访时提到此人。

“正是此人!”申伯诚笑道,“他若能参悟透这二十八宿背后奥秘,或许可想出劝说天子大赦之法。”

方兴拱手道:“我知大宗伯与这位神童伯阳颇有交情,你我这就前去会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