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5-60章 申伯诚 ? 贰(上)

大周中兴 卷5-60章 申伯诚 ? 贰(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5-60章 申伯诚 ? 贰(上)

次日下了早朝,申伯诚和方兴马不停蹄,直奔太史寮署。

说起太史寮,算是个历史悠久的机构。想当初大周开国之时,尚未采用三公九卿制前,便已开设二寮共理朝政,一曰卿士寮,二曰太史寮。在周初很长一段时间内,二寮地位相等,并为天子服务。

太史寮的首官自是太史,其后为太祝、太卜等礼官,虽无行政等级,但地位和俸禄却丝毫不低于卿大夫们。只是昭、穆二王之后,太史寮地位下降,渐渐成了赋闲部门。

今日,听闻有贵客来访,太史颂降阶出迎。

“未曾想是二位来访,稀客稀客,有失迎迓!”

论品秩,史颂不必如此客气,更何况太史寮官员大多自视清高,不愿攀附卿事寮的要员。但申伯诚和方兴不同,他们是当今天子跟前两大红人,又颇有贤名,自然与寻常公卿不同。

申伯诚深施一礼:“我等有事前来,多有叨扰。”

史颂笑道:“速速入僚署叙话。”

言罢,便把二人引入门庭内。在正厅内坐定,三人寒暄已毕,申伯诚目视方兴。

方兴会意,问道:“太史容禀,我二人今日前来,乃是有一事疑惑,想找令郎相问。”

“伯阳?”史颂一个激灵,“犬子又惹了什么祸事么?”

“非也非也,”方兴忍俊不禁,连连摆手,“乃是请教星象之事。”

太史颂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是便好,小儿自恃才高,口无遮拦,频频惹祸。既是二位贵客折节下问,我这边喊犬子出来相见。”

方兴和申伯诚起身作礼:“多谢太史。”

史颂转身入内宅,不多时,便领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少年,来到正厅当间。

这少年正是盛名在外的“神童”伯阳。只见他明眸皓齿,十岁出头年纪,还留着两个总角,面孔稚气未脱,别有一番灵气。

“见过申伯!”伯阳毫不怕生,与申伯诚见礼,又转身打量起方兴来,“这位,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大夫了吧?”

方兴微笑答礼:“不敢,徒有虚名,其实难副。”

伯阳喜道:“方大夫过谦,我在泮宫中就学时,少傅仍叔与众位师长对你赞誉有加,今日得见,伯阳之幸也!”

方兴连忙摆手:“谬赞,谬赞。”

申伯诚在一侧旁观,看方兴与此少年寒暄着泮宫之事,活脱一对熟识已久的兄弟,哪像是素昧平生的样子。伯阳三句一典,五句成文,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神童”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聊到尽兴,伯阳似乎才想起待客之道。

“敢问二位贵客,今日来找伯阳,是为何事?”

“星象图,”方兴这才想起正事,于是从行囊中取出拓片,小心翼翼摆上几案,“伯阳小友,可曾认得此图?”

“当然,此二十八宿也,”伯阳只是匆匆一扫,便滔滔不绝,“看,此乃东宫苍龙七宿,角、亢为龙头,房、心、尾为龙身,尾、箕为龙尾。”少年越说越兴奋,“再看,此乃南宫朱雀,这是西宫白虎,还有北宫玄武。此图失传已久,乃宝物也!”

这下,申伯诚和方兴心服口服。

看来,今日没有白来太史寮,小孩伯阳盛名之下,却有高明之处。

“咦,不对。”伯阳突然发现端倪。

“什么不对?”二人奇道。

“此星位似乎不正,”伯阳突然掐起指来,“若此图记载属实,按二十八宿与紫微星之方位,似乎观星处不在中原!”

此话一出,申伯诚和方兴愈加叹服。

方兴抚掌道:“伯阳真乃神童也!此星象图正是出于南国,拓于巫山之中。”

伯阳欣然点头:“这便是了。二十八宿图早已散佚,仅剩文字与星表传世。多亏方大夫拓下此图,伯阳今日方得窥见星图全貌!”

申伯诚喜道:“既如此,这二十八宿图,可否承载何寓意否?”

“尚未可知,”伯阳摇了摇头,一指右上角的一行文字,“此蝌蚪文也,共三十有二字,除非破译此语,否则不知星象成图之时间,自然读不出星象寓意。”

方兴面带愁容,问道:“此巫族文字,流传已久,你莫非识得?”

伯阳斟酌片刻,拍掌笑道:“我自不识,但有一人,或许能猜得出来!”

“有人能猜出蝌蚪文含义?当今天下,竟有这等人物?”申伯诚大疑。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伯阳不以为然道,“既然是文字,那便皆是仓颉所创,后人象形而成,可偱规律,可猜字义。更何况,此文足有三十二字,且方大夫拓得清晰,足以猜出大意也。”

方兴大奇道:“既如此,还请速随我二人出府,去聘请高人。”

“高人?”伯阳笑得合不拢嘴,“此人不高,便在太史寮中,二位贵客稍侯。”

言罢,他也不顾愣在当场的方兴和申伯诚,蹦蹦跳跳入了内宅。

不多时,少年伯阳又回到正厅,在他身后,跟着一位七八岁的小童。比起伯阳来,还要稚嫩不少。

申伯诚惊道:“怎么?他……他就是你说的高人?”

“怎么样,我说过了,他不高嘛。”伯阳没有否认。

申伯诚面带疑色,心中不悦,这小孩伯阳怎么牵了个更小的娃娃出来,莫不是在消遣我等?

方兴倒是不动声色,起身作礼:“不知小友尊姓大名?”

那幼童道:“尊姓不敢当,我叫仲籀。”

“伯阳,仲籀,”方兴默念着,“莫非,二位是亲兄弟?”

伯阳笑道:“方大夫聪明,他正是我胞弟。”

言罢,也不顾方兴和申伯诚疑惑,伯阳便拉着仲籀来到拓片跟前,开始认字。

还不到片刻,幼童仲籀便摇头晃脑念起来:“甲某乙某,丙某丁某。”如是再三。

“不对,”只见伯阳纠正道,“甲某乙某不假,但后面是丙某丁戊。”

仲籀迟疑片刻,拍手笑道:“然也,然也,正是丙某丁戊。”

两个小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暗语一般。申伯诚望了眼方兴,对方也是一脸茫然。可眼前这小兄弟俩一副认真投入的样子,丝毫不像是在玩笑,想必正在努力破译这些蝌蚪文字。

这时间虽然难熬,但也童趣横生,申伯诚露出无奈的微笑。

只见仲籀皱眉冥想,伯阳却不断地在念叨着:“斗、牛、女、虚?危、室、壁、奎?”

仲籀摇了摇头,伯阳又念道:“日月,星辰,春夏,秋冬?”

“等等,”仲籀突然停住,“有了有了!”

“什么有了?”方兴和申伯诚异口同声。

仲籀道:“这三十二字共有四句,结构乃是‘甲某乙某,丙某丁某’,现在看来,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定然是‘春、夏、秋、冬’,如若没猜错的话,定是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申伯诚和方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口中的甲乙丙丁,乃是代字——找到蝌蚪文中每句重复的文字,把结构列出,再套入占星相关的术语,便能猜出个大概。神童果然是神童,更何况,这是一对神童同胞兄弟,默契浑然天成,想来平时没少玩这类文字游戏。

“日,日!”伯阳突然手舞足蹈起来,“甲便是代‘日’字!”

仲籀大喜,也附和道:“那便是也,乙定是代‘星’字也!”

二孩童欢呼起来,异口同声道:“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申伯诚还没缓过神来,却听方兴也加入了他们行列,跟着吟诵起来。

方兴道:“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晶,以正仲冬!想必后两句,定是此语也!”

两孩童高兴地跳将起来:“正是,正是!”

申伯诚诧异道:“方大夫,你如何识得此文?”

方兴面带尴尬:“此乃《尧典》中辞句也,惭愧惭愧。两位小友高明,猜出蝌蚪文字所载内容,而我不过是熟稔诗句罢了,可与二童相比,差之远矣……”

申伯诚自然看得出方兴的这份窘迫,昔日他也曾在泮宫中颇获赞誉,可与伯阳、仲籀这对天才神童比起来,可要逊色许多。

不过反观两位孩童,他们却毫无傲色,恰恰相反,他们又全身心扑向星象图,寻找诗句中星辰所在方位去了。

方兴不由感慨,别看太史颂一副敦厚木讷的样子,倒能生出两个宝藏公子,一个博古通今,一个甚至能猜出蝌蚪文字,真乃奇人也。

申伯诚亦是羡慕有加,看样子,二十八宿图的奥秘,已然渐渐明朗。

在上古之时,古人夜观星象,一为定时令,二为定时辰,皆是为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提供时间服务,古曰“观象授时”。而方才二位小孩与方兴所诵之诗篇,便是《尧典》中所载,尧帝命羲氏、和氏“敬授四时”,定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的篇章。

而到后来,星象承载的意义远超农时,能代表天帝对人世之态度,氏族盛衰、国家兴亡、年成丰歉、人事吉凶,无不出于天的意志。而日月经天、星辰出没,甚至是日月之食、慧星流星,皆是上天之警示。

至于《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便是此谓也。

又待过了一个多时辰,伯阳这才再次抬起头来,若有所思。

申伯诚赶忙问道:“小友,可有所收获也?”

伯阳点了点头,缓缓道:“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上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获,风有八等,水有六川。而天有北辰,众星环拱,天帝太一威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陈,有四方之上使,有左右之近臣。”

这一番文绉绉的文辞,听得申伯诚不知其然。

伯阳叹道:“此乃二十八宿之奥义也。”

申伯诚道:“愿闻其详。”

伯阳解释道:“自古象星之术,以天星占人间万物。先贤划周天为九,以黄道、赤道为轴,自西向东,划为二十八等分,名曰一宿,如同房舍。起于角宿,终于轸宿,凡二十八宿。在朝象官,在野象物,在人象事。”

方兴若有所思,频频点头,问道:“这么说,天星之出没更替,可象九州、九山、九泽、八风、六川之吉凶祸福?”

“然也,此正是占星之精奥所在!”伯阳一边说着,一边在星宿图上比划起来:“天之九野,正可对应九州,此炎黄氏后人之切分法也,比起巫族先哲要晚上许多。要知道,巫人作此星宿图时,比起大禹定鼎九州之时,还要早上千年,自然无九州之说。”

申伯诚似懂非懂:“既如此,巫族人的二十八宿如何对应九州分野?”

“这便是巫人高明之所在,”伯阳笑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于是巫族便将周天十二等分,以示岁星所在之位,曰十二次;又将世间万方划为十二分野,曰十二辰。”

方兴听得痴迷,忙问道:“这十二次与十二辰又是如何对应?”

伯阳于是将几案上的星宿拓片分门别类,便介绍边摆:“东南为扬州所在,即今吴越之封国也,对应斗、牛而宿,殷人名之曰‘星纪’;其北即徐州所在,今徐国、淮夷之分野,对应奎、娄二宿,便是殷人卜辞中的‘降娄’;其北青州,今鲁地也,其有三宿,曰女、虚、危,名唤‘玄枵’;其北兖州,今齐地也,有角、亢二宿,名曰‘寿星’;再北幽州,燕国之封地也,宿曰尾、箕,名曰‘析木’;其西乃并州,古唐虞之地,今封晋国,便是室、壁二宿,名曰‘女取訾’。

“又有河北曰冀州,古殷商故土,今卫、邢之地,名曰‘大梁’,分胃、昴、毕三宿。河南谓豫州,今洛邑与宋之地也,宿曰氐、房、心,名曰‘大火’;其西乃三河之地,今大周王畿腹地,宿有柳、星、张,名曰‘鹑火’;西北曰雍州,今西陲之地,宿曰牛、鬼,名曰‘鹑首’;正南之地曰荆州,荆楚所在,星分翼、轸,名曰‘鹑尾’;西南则为古梁州之地,今巴蜀是也,星为觜、参,名曰‘沈实’。”

待伯阳把二十八宿与十二州分野演说毕,把方兴和申伯诚听得如痴如醉,恍如隔世,不得不叹服巫人之卓越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