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11章 伯阳 ? 入齐(下)

大周中兴 卷6-11章 伯阳 ? 入齐(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11章 伯阳 ? 入齐(下)

眼前,齐国右卿高仲的军队越来越近。

伯阳知道,高氏在齐国位高权重,世袭右卿,与同为世代簪缨的左卿高氏一道,被并称为“国高”。齐国与鲁国都是侯国,同样是周成王时册封的第一批中原诸侯,诸侯之下皆设三卿,但与鲁国上卿、亚卿、下卿不同,齐国的三卿序列为国氏、高氏世袭左右卿、齐侯再任命一人为下卿,总理国政。

说起来,国氏、高氏与吕氏的齐侯一样,皆是姜姓族裔。起初,周天子封太师吕尚子牙公为齐侯,平定殷商余部,定都于薄姑。然而薄姑终究是殷商故土,齐太公又是外姓诸侯,故而周成王又另封国、高二氏于齐为左右世卿,明为相助吕氏,暗中多少也有监督敲打的意味。

太公吕尚薨后,国、高二氏轮流执政,逐渐枝繁叶茂。时至今日,齐国左右卿的权力日益甚大,齐国大小一应事务,都要国伯、高仲二人过目,才能呈交齐侯无忌。就连齐国立储、立君这等大事,国、高都能施加重大影响,其势之大,可见一斑。

烟尘渐近,高仲令旗一挥,齐军止步。只听鼓乐齐奏,齐军中有一乘华车缓缓驶出,上站一人,身穿紫衣弁服,毕恭毕敬,正是齐国右卿高仲。

见高仲身着礼服,而非兜鍪甲胄,伯阳心中松了一口气。果然不出方兴所料,高仲此来乃是郊迎,绝不是鲁侯戏杀人灭口的帮凶。

“齐下臣高仲,见过天子特使!”高仲不过三十出头年纪,身材颀长,神采奕奕,笑容可鞠。

王子友也起身回礼:“齐侯大礼,孤如何消受得起!于边境郊迎使节,派遣行人大夫即可,高卿不辞劳远,相应于牟邑,足见齐侯君臣之赤诚。”

高仲摆了摆手,他见使团服色得体,唯独车马破旧,显然多有疑惑,但也不便发问,只是道:“齐侯收到大宗伯来书,听闻鲁都曲阜有变,贵使受惊,故而命下臣派兵护送。只是鲁国生了何许变故,下臣不知,也不便多问。”

王子友点了点头,又奇道:“莫非昨日齐卿不在鲁国?”

高仲叹了一口气:“此话本不该说,只是鲁侯欺人太甚,前日便以国丧在即,不宜外邦驻军为名,半送半赶,勒令下臣率兵回齐。唉,鲁国名为礼仪之邦,却如此对待盟国之军,想召便来,想赶便走,齐侯为此还大发雷霆……”他面带愠色,腹中显然满是牢骚。

伯阳和方兴相视一笑,原来鲁侯戏在曲阜发难之前,早就借故将齐人支走,这就愈加证明,昨日出现在曲阜的那支“齐军”,果然是鲁侯戏差人假扮。不过,齐侯无忌之所以去助鲁,本心也非仁义,原想借浑水捞些好处,岂料碰了一鼻子灰,怎能不气?

鲁侯戏人如其名,果然演得一出好戏!

高仲正与王子友闲聊时,申请霍然一紧,问道:“大宗伯,你使齐之前,可曾有鲁国兵马护送?”

王子友被问得发愣:“并无鲁军护送,怎么?”

高仲一指王子友身后,奇道:“那这飚兵马,又是谁的部众?”

众人皆惊,赶紧回身观瞧,果然见数里开外,有烟尘四起。齐军早有斥候来报,言来者正是鲁军,数量近万,是齐军三倍之多。高仲担心有变,连忙命麾下齐军结阵,准备应敌。

方兴细思片刻,笑道:“高卿勿慌,我已猜到来人是谁!”

“谁?”众人齐问。

方兴不紧不慢:“鲁国下卿,公叔夨!”

高仲连连摇头:“公叔夨?他不是最恨齐军么?他来这里,能有什么好事?”

方兴又笑:“高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个中利害,容我稍后再与你细说。诸位不必慌乱,我去去便来。”言罢,又向齐军借来一乘战车,喊上洛乙丑当御者,又对伯阳道,“小友,你也随我前去见公叔夨,如何?”

伯阳虽有惧意,但仍点头道:“伯阳愿往,听凭方大夫安排。”

方兴大喜,与王子友、高仲告辞,便着洛乙丑驾车,朝公叔夨大军所部而去。

距鲁军还有三里时,公叔夨显然也看清来人,赶紧示意大军止步,驱单车前来会面。

就在与公叔夨搭话之前,伯阳拉了拉方兴衣袖,问出了积郁已久的担忧:“方大夫,公叔夨,他不是鲁侯戏的人吧?”

方兴大笑道:“小友,你愈加糊涂了,鲁侯戏何许人物?他但凡能奈何公叔夨,这鲁军精锐的兵权,何不抓在自己手中?”

伯阳闻言释怀,仔细一想,才明白其中要害。此时的公叔夨,就和昔日的公子括一样,只要兵权还在手,鲁侯戏便不敢对他下狠手。更何况,如今鲁国内乱,公子括被囚,公叔夨若要自保,自然要倚仗天子特使,绝无加害之理。

说话间,公叔夨已到近前:“贵使受惊了!小臣有失护送,请方大夫恕罪!”

“言重了,”方兴回礼,“想必昨日鲁都之难,下卿已经知晓?”

公叔夨长叹一口气,满是惆怅道:“造孽!长公子才得天子册封,就被鲁侯借故拘禁,朝中那些中直之臣,又皆被无端杀戮。此鲁之大难也,还望贵使周旋!”

方兴点了点头:“鲁侯逆施倒行,天人共愤!兹事体大,大宗伯定会向天子言明!”

公叔夨这才松口气:“天子明鉴!定要为我鲁国做主……”言罢,又掩面哀戚,恨不能将满腹苦楚,一一倾倒出来,接着又问,“此去齐国,不知贵使有何差事?”言罢,又觉失言,连忙致歉。

方兴也不答话,反请公叔夨移步,带他到了不远处的牟邑界碑。

公叔夨见到大周使团的残破车驾,又见满地的箭矢和遗体,不由大惊:“这是……”

方兴简单对其说了原委,哂道:“鲁侯的罪过,怕是削尽曲阜之竹,也难书尽之也!”

公叔夨大骇,恶狠狠道:“鲁国不幸,出了这等暴君,竟敢截杀天子特使……”

方兴执其手道:“下卿,你乃鲁国干城,我有二事相求,不知可否?”

公叔夨凛然:“但说无妨!”

方兴道:“其一,请下卿务必铲除大野、泰山之贼,他们与鲁侯关联甚大,切不可姑息。”

“了然!”

“其二,”方兴指了指地上的遗体,“今日之事,不必声张,至于这些无辜之人,还望下卿妥善掩埋,也算替我积下些许阴德。”言罢,方兴面露哀容。

公叔夨拱手道:“方大夫不必自责,此皆我鲁国之过,与贵使们何干?”

方兴闻言欣然,再无牵挂,与公叔夨互道“保重”,便转身上车,重回齐国阵内。

王子友、高仲急忙来问,方兴略说了个大概,二人唏嘘,也无话可表。

众人重新登车,三声鼓响,大军开拔,朝齐国都城临淄进发。

牟邑距临淄正好要半日行程,队伍在中途暂歇一夜,待到临淄城外,已是次日黄昏。

眼看临淄城近在眼前,伯阳这才第一次见到这座东方大都。

早在镐京之时,伯阳就听闻中原诸侯中有五大都市,除了宋国都城商丘外,便数临淄城最为繁华,甚至超过了鲁都曲阜、卫都朝歌、曹都陶丘。但难能可贵的是,临淄是座新城,建城才短短几十年时间。

齐国故都是薄姑,乃是殷商七大名城之一,与故都奄邑并列于济水。武王灭商之后,殷商余孽退居薄姑和奄,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奉命前来平乱,经过艰苦恶斗,最终平定山东,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周公践奄”事迹。平乱之后,周成王分封功臣,周公旦得了奄邑,建鲁国,改名为曲阜;齐太公则封于齐,定都薄姑。

齐有鱼盐之利,薄姑城繁盛一时,姜齐传位五代,齐哀公因纪侯献谗言,而被周夷王烹杀于镐京。哀公死后无子,二弟吕静与三弟吕山争位,内乱数年,相继登位,便是齐胡公与齐献公。最终,齐胡公兵败,薄姑城一片狼藉,难以为都,齐国便迁都于齐献公封地临淄。

再后来,齐胡公一脉失势,其子孙逃于纪国。齐献公在位九年,传位其子齐武公(便是周王静岳丈),齐武公在位二十六年,屡伐纪国,却未能铲除齐胡公余孽。如今齐侯无忌接过祖父和父亲的社稷,却听闻齐胡公之子与鲁国勾结,谋求复辟,故而将矛头指向鲁国,反把齐纪世仇搁置。

临淄城外,齐侯无忌早已准备好郊迎阵仗。

和鲁国处处守礼不同,齐侯无忌历来粗犷,对周礼自然不上心,虽招待热情,但远不及鲁国先君鲁武公那般周全。

伯阳见齐侯无忌身高体壮,虎背熊腰,一副络腮浓胡,心中很是忌惮。心想,那鲁侯戏彬彬有礼,背地里却是冷血嗜杀,眼前这齐侯凶神恶煞模样,又素有暴虐之名,不由心寒而栗——这趟齐国之行,只求不出什么岔子才好。

当晚,齐侯无忌设下国宴,宴请王子友和方兴。伯阳并无官职,自然乐得清闲。在官驿之中,岐叟还在照顾巴明,洛乙丑则听闻临淄夜市繁华,夜不宵禁,倒也起了几分游兴。

伯阳突然想起一事,忙拉住洛乙丑,笑道:“高人,带我去逛个好去处吧!”

洛乙丑一怔,憨憨笑道:“小娃,你要去哪?”

伯阳挠了挠头,一本正经道:“论政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