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18章 伯阳 ? 折返(中)

大周中兴 卷6-18章 伯阳 ? 折返(中)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18章 伯阳 ? 折返(中)

途中,王子友问起杞国的详细来历。

伯阳道:“说起来,杞国是夏王朝的后裔,追溯起来,算是大禹王的直系后人。”

王子友来了兴致:“愿闻其详。”

伯阳于是娓娓说起杞国历史:“昔日,商汤发动鸣条之战,击败夏桀,建立殷商。夏朝灭亡后,商汤并未将夏朝王族斩尽杀绝,而是将残余的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地,以继承夏朝的祭祀。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重新寻找大禹的后裔,于是找到杞东楼公,封其公爵,以延续夏朝国祚,祭祀夏朝诸王。”

王子友道:“原来杞国曾是公爵,如今怎么降为伯爵了?”

伯阳道:“说来话长。杞国继承夏朝社稷,宋国延续商朝社稷,本来都是公爵。可受封不久,杞国便传闻卷入三监之乱,被贬为侯爵。到周懿王之时,杞国再叛,于是再次被贬爵为伯,天子改立杞谋娶公为杞伯,并将杞国从中原迁封到泰山东南,受齐、鲁辖制。”

王子友道:“这杞国倒是叛乱成性。夏朝故都距离洛邑不远,如今只是远迁,而非灭国,也算是大周对其网开一面也。只是不知,如今杞国之风土人情如何?”

伯阳想起一事,突然笑道:“大宗伯,可否听过‘杞人忧天’之典故?”

王子友奇道:“杞人忧天?”

伯阳道:“正是,我也是听张仲兄所言,甚觉有趣。”

王子友道:“说来听听。”

伯阳道:“杞国有个人终日惊恐不安,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坠,生怕自己将来无处依托,于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于是有人劝他,‘天不过是积气而已,无处无气,就和屈伸呼吸一般自然,又何必担忧天会崩坠乎?’”

王子友笑道:“那杞人可否心安?”

伯阳道:“自是没有,他反问道,‘天若是积气,那天上有日月、星宿,难道不会坠落么?’”

王子友频频摇头道:“此人也太过愚妄,日月、星宿如何坠得?”

伯阳道:“是也,旁人与杞人言说,日月、星宿乃积气中有光耀者,即便坠落,亦伤不到人。可那杞人又忧道,‘天既然不会崩塌,那若大地崩坏,又该奈何?’”

王子友笑道:“奈何?”

伯阳道:“他人又劝,‘地,乃积土成块也,无处无块,走兽终日在地上行止,未见其塌陷,何必担忧?’那杞人不听,终日愁苦,最终寿夭早死。于是,后人便以此嘲讽杞人,言其‘杞人忧天’,便是此故。”

王子友微微颔首:“此虽是笑谈,但听得出来,杞国获罪被迁封于此,境遇已是甚不如前。‘杞人忧天’表面是寓言,实则说出杞国之忧患所在也。”

伯阳附和道:“正是!张子也是如此说,杞国存于齐、鲁交界之中,附近又有纪、莱为临,其国无险可守,四战之地,他日若战事乍起,杞国岂有容身之地?”

王子友抿了抿嘴,深以为然。

闲聊之余,不觉已到杞国边境,早有车驾出迎。

杞国迁封之时,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地盘,因此虽是伯爵,但是封地只有国都一个城邑,可谓孤城小国。伯阳再看杞国仪仗,只见旌旗稀疏,服章破败,就连迎驾的战车也显然是临时拼凑的,放眼望去,一副萧瑟景象。

就连王子友都不禁感慨:“没想到,杞国堂堂夏后氏苗裔,竟枯朽如斯……”

伯阳本来还兴致勃勃,指望能来杞国取经,学到些夏朝遗留的礼法乐舞,可看到眼前这个架势,杞国甚至连个像样的乐曲都吹不清楚,伯阳不由得失望至极。至于那杞伯,年刚三十出头,却一副老气横秋模样,萎靡不振,与行将就木之人无异。

场面话还没寒暄完,杞伯就不顾聘问礼节,朝王子友诉起苦来:“大宗伯,我杞国迁封以来,你还是第一个访问杞国的大周卿士,你定在天子面前,为我杞国做主啊!”

王子友面带不悦:“杞国有何事?”

杞伯神神叨叨道:“大宗伯,我杞国夹于齐、鲁、纪、莱之间,仅有都城孤邑,可这些诸侯日夜觊觎我杞国封地,寡人怎一个寝食难安也!”

王子友冷笑道:“他们是大周诸侯,杞国也是大周诸侯,他们如何会擅行吞并之事?”

杞伯神色大变:“大宗伯,你没听说,齐、鲁、纪、莱已经各自开战,乱作一团了么?”接着,又大肆渲染了一番,说这些邻居诸侯国有多么无礼,多么嚣张。

王子友不厌其烦,只得委蛇道:“杞伯无需多虑,孤回镐京之后,定向天子禀明实情。”

杞伯大喜:“如是最好,杞国乃夏朝之后,可不能断送了夏后氏的祭祀……”

王子友哭笑不得,伯阳也是忍俊不禁,看来,“杞人忧天”的传闻绝非虚言,眼前这个杞伯,不就是典故中那杞人活生生的翻版么?

杞伯将王子友一行人领入太庙,太庙中已是年久失修,帝禹、帝启、帝少康等夏朝贤王的雕像也已漆胎剥落、尘土遮罩,看得伯阳一阵阵心寒——杞国对待祖先都如此敷衍,这样的国家,用苟延残喘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王子友并不打算久留,于是向杞伯说明来意,希望能得到些夏朝的珍贵文献与典籍制度,以充实大周重修《六经》之所需。

杞伯对此毫无头绪,于是喊来杞国史官。那史官却还有几分精神,从守藏室中取出尘封多年的竹简与帛书,连夜请人誊写副本,封于篋中,毕恭毕敬交给王子友。

伯阳借来一看,却是难得的《夏书》真迹,有记载大禹治水及勘定九州的《禹贡》,有夏启平定扈观之乱的誓词《甘誓》,有太康失国、夏王族流离所作的《五子之歌》,虽多有残缺,但终究没有空手而回。

次日,大周使团即将辞行,杞伯百般不舍,又絮絮烦烦说了一大通,王子友被磨得毫无脾气。时至正午,杞伯这才悻悻而归,王子友如逢大赦,命巴明策马扬鞭,驰骋赶往下一站——宋都商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