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19章 伯阳 ? 折返(下)

大周中兴 卷6-19章 伯阳 ? 折返(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19章 伯阳 ? 折返(下)

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国,以存续商朝的后祀。

和杞国及其延续的夏朝血脉不同,殷商曾是大周最强大的敌人,虽然以怀柔政策对待其后裔,但终究还是需要多加提防。

起初,武王灭纣之后,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并分封自己的三个胞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监视武庚,合称“三监”。可等到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三监心怀不平,竟怂恿武庚一道叛乱,但很快被周公旦平定,史称“三监之乱”。

武庚死后,纣王也便绝了后嗣,周公旦吸取教训,一方面将朝歌改封给自己最仁厚的胞弟卫康叔,便是卫国所在,另一方面,改封微子启于商丘,是为宋公,以延续商朝的祭祀。

微子启是纣王的庶兄,是纣王朝声望极高的大贤臣,与纣王的两个叔叔比干、箕子齐名,合称“三贤”。但纣王终究是亡国之君,亲侫远贤,先杀比干,再囚箕子,最后放逐微子启,商朝在纣王手中迅速走向衰败,最终被武王所灭。

不过,微子启虽然被封在宋国,爵位为公,但他毕竟在殷商遗民中声望极高,大周朝廷对他并不放心。宋国的国都商丘,位居于一片大平原之上,整个宋国的领土一马平川,可谓无险可守。此外,在宋国周边,分别是卫国、鲁国、曹国、蔡国这些姬姓宗亲的诸侯,比起当初的“三监”有过之而无不及。

和屡次叛乱的杞国不同,微子启治下的宋国始终谨小慎微,从不卷入任何纷争,生怕辜负周王室的信任。这样淳朴的家风延续着,数代宋公都低调谦恭,并未有任何出格之举。

大周使团的刚来到商丘城郊,便能感受到强烈的礼乐氛围。

殷商尚白,这样传统也被宋国延续下来,乍到商丘城外,伯阳的眼前便是白色的海洋。宋国的国君是宋公覵,亲自在城郊列队欢迎,这番阵仗,远比齐国、莒国强上数倍,更别说是腐朽入骨的杞国,就算是和“周礼尽备”的鲁国相比,也是丝毫不落下风。

宋公覵五十开外年纪,身形瘦弱,但精神矍铄。他很健谈,言语间颇见其博学,王子友、伯阳与他见礼过后,如沐春风,深感殷切。

宴会之上,宋公覵命人演奏乐舞,皆是昔日商朝流传下来的王族礼仪,虽说如今不敢僭越周礼,宋国的殷商乐舞都削减了编制,但曲调和辞赋都延续殷调,颇有复古之风,听得伯阳如痴如醉。

宋公覵对此如数家珍:“自先君微子至寡人,一共五世八君,期间礼乐不兴,很多诗篇和乐舞已经失传。寡人听闻大周重修《六经》之大计,专命乐师、舞师、太史、太祝整理前朝所遗留的乐舞、诗文,已演练多日。今大宗伯莅临商丘,寡人特此献于王使,还望斧正!”

王子友大喜:“宋公费心,贵国忠君之心,日月可鉴。”

宋公覵拜道:“惭愧,惭愧。礼乐废坏者,乃是先君怠慢于为政,有司忘其礼之仪制,乐师失其声之曲折,由是散亡也。如今只整理出一十二篇《商颂》,实乃憾事也……”

宋公覵说得好生诚恳,伯阳听了都很是感动,心生好感。

王子友笑道:“宋公不必自责,这一十二篇《商颂》,还望宋公不吝赐教。”

宋公覵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此皆有赖寡人之大夫名正考父者,一切是他的功劳。”

王子友大奇:“哦?速速有请!”

不多时,殿下有一青年来拜,只见他年方弱冠,也就二十出头年岁,与王子友年齿相当。伯阳看罢,心中一凛,原来整理《商颂》、重排殷商乐舞的人,竟如此年轻?若是如此,那这位正考父,便可谓是宋国的神童也!

正考父与王子友见礼罢,宋公命其相陪于末座。

宋公覵笑道:“大宗伯,别看这位正考父年纪不大,可辈分不小,他乃宋湣公玄孙,与寡人却是同辈。”

王子友抚掌道:“原是贵国明君之后,果然风采不凡。”

正考父拜谢,便开始介绍《商颂》来,伯阳目不转睛,心中暗暗记忆,不敢错过任何细节。

“《商颂》共六章,祭祀商朝的二祖四宗,每章分上下阕,凡十二阕。前三章为上首,象早商三百年,主祭我高祖成汤,配祭太宗太甲、中宗太戊。后三章,象晚商三百年,主祭我世祖盘庚,配祭高宗武丁、世宗祖甲。”

“首章名曰《那》,祭祀开国之祖成汤。成汤创业垂统,制礼作乐,及其崩,后世以时祀之——‘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正考父吟罢,一阵钟罄声传来,随之鼓乐齐奏,慷慨激昂,宛如回到商初那金戈铁马的年代。

“次章名曰《载旆》,歌颂太甲及其贤臣伊尹。伊尹为辅佐太甲,不惜担负篡位之恶名,流放太甲于桐宫三年,待其改过自新,终成明君——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此章乐舞跌宕起伏,先突兀后和谐,婉转动听,伯阳听得如痴如醉。

“三章名曰《烈祖》,祀中宗大戊。昔时国有桑谷之异,大戊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中宗——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和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曲有不谐,隐约有靡靡之音夹杂。伯阳知道,太戊过后,殷商历经九世之乱,屡屡迁都,商朝自此走向中衰。

“四章名曰《玄鸟》,盘庚迁殷之后,商朝转危为安,此后不再迁都,殷人感念盘庚之德,以图腾之玄鸟相媲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这章乐舞从低沉阴郁开始,渐渐加速,犹如拨云见日,最后好似江河般浩浩荡荡,宛如重生之感。

“五章名曰《殷武》,歌颂高宗武丁。以高宗上能兴汤之功,下能垂法后世,中兴殷商,伟业抵达顶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乐舞荡气回肠,**迭起,铿锵有力,伯阳不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是大商朝最鼎盛的时期,开疆拓土,四海宾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末章名曰《长发》,乃是咏叹祖甲的诗篇,祖甲锐意进取,改商朝祖制,让商祚又得以延续百年——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伯阳知道,祖甲改制之时,商王朝已经走了下坡路,同时,祖甲改制触贵族既得利益,困难重重。这章乐舞与此前五章截然不同,少了清朗与振奋,多了压抑与悲壮,那是一种江河日下的感觉,一种不安,一种不甘。

演奏结束,正考父泪眼朦胧,宋公覵也擦拭着眼泪,显然想到了祖先基业之兴衰,心有所感。

可王子友和伯阳又何尝不是心中抑郁,与宋国君臣不同的是,他们感伤的是大周共懿孝夷四王的昏聩,是先王厉天子国人暴动的国殇,是如今大周中兴之业的坎坷,是大周权威不再的无奈。

大周的此时此刻,又何尝不是殷商的彼时彼刻?

介绍罢殷商乐舞,正考父又向王子友献上《商书》。

正考父道:“《商书》合计六卷,三十九篇,自高祖成汤起,自祖甲改制止,其中名篇有成汤之《汤诰》、伊尹之《伊训》、傅说之《说命》等等,皆前朝之明君贤臣之佳作,今已另誊副本在册,献于大宗伯。”

王子友大喜过望,收下称谢。

当晚,宋公覵还摆下筵席,款待大周使团一行,众人尽兴方归。席间,伯阳与正考父相见恨晚,互相切磋学识。散席之后,二人又畅聊彻夜,不觉间已是黎明。

王子友并未在宋国多作盘桓,次日一早,便向宋公覵辞行。

宋公覵也极尽地主之谊,除了献上众多贡品、珍宝,还专程派出一百乘战车,护送大周使团一行离开宋国,抵达陈国边境。

陈国是妫姓诸侯,妫是有虞氏的国姓,陈国便是舜帝的后人。因武王要存续虞、夏、商三代的祭祀,便将陈国开国始祖妫满封为侯爵,即陈胡公。

王子友抵达陈国都城宛丘,陈侯亦是出城亲迎。与宋国相比,陈国的接待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仪节上,都有不小的距离;但是和杞国比起来,那又好上不知多少倍。

在陈国都城,伯阳见到了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典籍——《虞书》,他如饥似渴地翻看着,其中有记录尧舜事迹的《尧典》、《舜典》,有记载舜帝时期名臣的《大禹谟》、《皐陶谟》、《益稷》、《汩作》、《九共》、《槀饫》等等,可谓如获至宝。

但与宋国还保留着殷商的乐舞不同,尧舜时期的乐舞由于太过久远,早已失传,陈国如今排演的都是周礼中的乐舞,在伯阳看来,就不免味同嚼蜡了。

离开陈国,大周使团一行转而向北,不到一个昼夜就抵达东都洛邑。重回王畿,王子友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是夜,他给使团成员放了一夜的假,大家总算有了难得的闲暇时间。

但伯阳不愿意闲着,眼看就要回到镐京,他正挑灯夜战,开始整理此次出使整理的珍贵典籍。

“小友,此行斩获如何?”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大宗伯,你还未歇息?”伯阳见来人是王子友,俏皮地笑了笑。

于是,伯阳将刚刚分类完毕的古籍小心翼翼取了出来,对王子友道:“禀大宗伯,此番历经东方五国,共得典籍七十余卷,悉得《六经》欠缺之篇,可谓不虚此行也!”

王子友笑道:“数来听听!”

伯阳道:“以《诗》为先,鲁国献上周公所作的《大雅》十篇,宋国献上殷商所传《商颂》十二篇;《书》次之,在鲁国收集得《周书》数篇,在宋国收集得《尚书》三十九篇,杞国献上《夏书》若干,以及陈国进献的《虞书》全卷。于《易》,在齐、鲁二国颇有所获,至于《礼》、《乐》,鲁国、宋国各有演礼,得其乐谱、典章无数。”

王子友大喜过望,拍手道:“多亏方叔的‘折返’、‘献宝’之计,此次回镐京,我等也算不辱王命,有所交代也!”

伯阳也是手舞足蹈,心中澎湃,说起来,这可是自己第一次出远门,虽然在齐、鲁多历惊险,但经过这番游历,可谓见识大增。此外,在论政台结交张仲、吕义,在宋国结识正考父,也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放眼未来,愈加踌躇满志了。

————————————————————————————

注:

1、按史实,《商颂》乃宋公覵之孙宋戴公献于周王静,本作将此事提前。《商颂》共十二篇,后经孔子删减之后,取其五篇编入《诗经》。

2、正考父是孔子先祖、宋国司马孔父嘉之父。孔父嘉为宋太宰华督所害,其子木金父为避祸迁居鲁国。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