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20章 方兴 ? 复归

大周中兴 卷6-20章 方兴 ? 复归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20章 方兴 ? 复归

车辚马萧,方兴一行的车驾朝齐国而去。

半路之上,突然“嘎”得一声,车轴竟然脱落。

方兴和洛乙丑都跳下车来。这乘车驾是天子御赐的特使车驾,从镐京城一路开来,经过多少诸侯国,遍历齐鲁之乱,如今终于坚持不住,出现了破损。

身后,张仲和吕义的车驾也到了。大周使团自分道扬镳后,留在齐鲁的只剩下眼前的四人二车。

见到张仲,方兴苦笑着问道:“张子见多识广,半道车轴断裂,当主何兆?”

张仲被问得一愣,和吕义对了下眼神,不敢说话。

方兴摆了摆手:“但说无妨。”

张仲无奈,只得拱手道:“恕在下多言,此……恐非吉兆也。”

方兴仰天大笑:“然也,然也!我何尝不知这是大凶之兆,乃上天之示警也,此去齐国,恐有大事发生,须慎而又慎。”

方兴犹自乐观,张仲和吕义却不由面面相觑,很是疑惑不解。

张仲忍不住问道:“方大夫,古言‘危邦不可擅入’,如何此行明知齐国板荡,还要执意前往呢?”

话刚问出口,只见洛乙丑从桑林中转出,怀抱着几根粗壮的木材,笑着对张仲道:“张子与方大夫相识数日,难道还不知他乃以‘义’字闻名天下?若是我等寻常布衣,哪敢踏入危邦半步,但方大夫乃大周使臣,齐鲁之乱未平,他焉能坐视不管?”

张仲闻言起敬,再无疑问。

洛乙丑将木材撂下,对方兴、张仲施礼道:“不才愚鲁之人,不会说话,出言多有冒犯之处……”

方兴连忙打断:“洛义士哪里话,此去齐国,还需多多倚仗阁下。”

洛乙丑挠了挠头:“方大夫见外了,此我钜剑门分内之事也,何谈‘倚仗’二字?”言罢,取出一柄利刃,开始削去木材上的树皮,准备替换车轴。

张仲走到近前,拾起一根木材,摩挲许久,忍不住问道:“原车的车轴用的是桦木,我看这木材,似乎不是桦木?”

洛乙丑一指身后,只见一片绿树成荫:“左近皆是桑林,多桑柘之属,此乃拓木也。”

张仲奇道:“柘木多用于制作弓矢,如何也作得车轴?”

洛乙丑笑道:“制车需用上好佳木,修车便顾不上那许多,只能就地取材,此乃无奈之举也。此地距齐都临淄还有一昼夜之行程,今只能权且用拓木支应这余下路途,待到临淄城内,再作计议。”

方兴望了望天色,叹道:“可惜经此耽搁,恐怕明日黄昏城门关闭前,尚难以到达临淄城内也……如今齐国风云变幻,迟滞这半日,不知会错过多少大事……”

张仲踌躇了半晌,又鼓起勇气问道:“方大夫……”

方兴知其有疑惑,道:“张子尽管说,你我同经患难,本应畅言无讳。”

张仲这才释然:“此番我等无兵无卒,孤身入齐,式微力孤,又当如何平息齐国的胡公子之乱耶?”

方兴早猜到对方会有此问,他望着齐国的方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说起来,此去临淄会当如何,他心中又何尝有笃定的答案?齐鲁局势风云变幻,又岂是人力所能左右?不论是齐国还是鲁国,决定胜局的往往非是正统与否,或许也不关乎道义,甚至无关于军势强弱,而是在于人心。

然人心难测,又岂能预先料之?

但方兴不能在众人面前显露沮丧之情,恰恰相反,他必须表现得成竹在胸。

于是对张仲道:“齐国之乱,我已有八分头绪,其乱之源,非在齐侯,亦非在胡公子,更不是国高二卿、纪国之流,而是另有它人主谋。此去齐国,我等亦非再与齐国君臣谋面,而是要暗自探访一番。兹事体大,请诸位移步到隐蔽之处,我正欲详细说之。”

张仲闻言大喜,洛乙丑也已将车轴修理罢,正待席地议事,却发觉不见了吕义的踪迹。

方兴有意问道:“我观吕子一路沉默寡言,似乎心事甚深,不知何故?”

张仲道:“吕兄怕是近乡情怯,且又勾起他丧父之痛,故而魂不守舍,愁肠难抒也。”

众人唏嘘不已,又在临近找了一阵,终于在桑林入口处找到了吕义,他泣不成声,已然满面挂泪,打湿了身上的斩衰孝袍。

见到方兴一行,吕义很难为情,哭道:“方大夫见笑,都怪我思念亡父,太过失态……”

方兴慨然,连忙好言相劝。

此情此景,方兴又如何不勾起自己的伤心往事——想昔日彘林之时,赤狄屠村,亡父方武惨死于狄人之手。那时方兴年未弱冠,遭罹父丧之噩,却无暇悲戚哀叹,毅然决然替周厉王天子突围报信,终于迎来周王师救驾。

而自那以后,方兴又经历过多少生离死别、苦辣辛酸,如今虽然年未三旬,却已然磨砺得心坚如铁,果敢勇毅,再难被寻常困苦所侵扰。想到这,方兴不由感慨万千,自古成大事之雄才,无不是尝尽人间苦寒之味,才得以破茧成蝶、凤凰涅槃。

至于吕义,他年齿虽高于方兴,却始终生长在临淄城下卿府的深宅大院之中,有祖荫功业庇佑,又有老父遮风挡雨,虽苦读诗书,却难得世事磨炼,身为美玉却未经切磋琢磨,岂不可惜?

方兴下定决心,此次再度入齐,成败另当别论,便要让吕义战胜心魔,迎来新生。

在众人的一阵劝慰之下,吕义总算回过神来,连声道歉。方兴则不动声色,找一处树荫阴凉之处,盘腿坐下,招呼众人前来议事。三人坐定,洗耳恭听,欲听方兴高见。

方兴环顾左右无人,继而正色道:“张子、吕子,自你我相逢以来,齐、鲁风云变幻,令人应对不暇。胡公子之乱也好,鲁国废长立幼之闹也罢,看似皆出自偶然,实则其中有万千丝缕之牵连。”

张仲忍不住问道:“鲁乱源自于齐,齐人觊觎鲁国已久,鲁国之乱背后,亦是有齐国作梗。方大夫所言,可是此意?”

方兴点头,随即摇头:“然,但也并非全然。”

张仲很快反应过来:“也就是说,齐国背后,倒还有操纵之人?”

“张子真智者也,”方兴大笑道,“所料不错,齐鲁之所乱,犹如提线之玩偶,受幕后之主使操纵。而这主使者,非是旁人,正是商盟余孽!”

“商盟?”张仲和吕义异口同声。

很显然,这是个意料之外的答案,但仔细思之,却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方兴便将商盟的来龙去脉,以及国人暴动之后商盟借巫教之名所行的恶事,与众人说了一番。接着,又将前些天审问鲁国宦官连奴,及其口中得知商盟的部分阴谋,也对张仲和吕义讲明,听得二人一阵迷茫。

方兴知道,对于他们而言,商盟是一个十分缥缈的存在。但张、吕二人也显然能从方兴的神情中感受到,商盟又是一个多么棘手的对头。

半晌,张仲方才问道:“这么说,我们此去临淄,乃是为了找出商盟之所在?”

方兴微然点头:“商盟以商业为本,历来逐财帛而生。齐国得鱼盐之利,又是殷商故地,故而自古商贾云集,行商走贩往来不辍,又兼民风开放,乃是商盟立足与孳生之妙处。我们此去齐国,不可再以大周使团的名义,而是要乔装改扮,暗中探访才是。”

张仲虽还满是疑惑,但受方兴鼓舞,不由紧攥双拳,一副意兴勃发的模样。

反观吕义,却似乎仍旧犹犹豫豫,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方兴看在眼里,于是劝道:“吕子,令考之死,表面上是国、高向齐侯进献谗言,而其背后,商盟亦是脱不了干系。”

吕义眼中有晶光闪过:“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方兴笃定道,“待你与我等到达临淄,我有重要证据呈于你知。届时,杀害令考的真凶或许便会浮出水面。吕子,你难道不想知晓,究竟是何人向吕祜大人下了毒手么?”

吕义闻言,紧紧咬着牙关:“那是自然,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

方兴道:“那便是了!事不宜迟,既然诸位已无疑虑,那我等便动身奔赴齐国国境。”

众人士气大振,于是都上了马车,奋力挥鞭,朝临淄方向而去。

由于路途上的耽搁,方兴一行人抵达临淄城外时,已然过了宵禁的时刻。

无奈之下,众人在城外将就了一夜,次日天刚过卯时,待临淄城门刚刚开放,方兴等人便迫不及待地涌向城内。

这些天,因为齐国战事紧张,各大城门自然加紧了防备。

方兴此行不欲以天子使团身份示人,故而进城之前,刻意将天子御赐车驾包上粗布破葛,将那些华丽的纹饰遮盖住。此外,众人也改换商贾装扮,将从鲁国临行前收下的馈赠作为货物,大摇大摆地经过齐国城门。

在齐国,商人通关过门再正常不过,中原的商贾往来不辍,卫兵们对此也见怪不怪。即便如今齐国内乱如火如荼,临淄城戒备森严,执政者却并未下令禁商,因此对方兴等人也未多加盘查。

进了城,方兴总算松了口气。像齐国这种重商轻农的诸侯国,放眼全华夏,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临淄城内,路人熙熙攘攘,市集内外依旧喧嚣,似乎胡公子之乱对平民百姓的生活并无影响。车马驶过城内最繁华的十字通衢,酤肆的酒旗已然飘扬,只是论政台上不见了往日的热闹。故地重游,方兴唏嘘不已,张仲、吕义也是神色不同,各怀心事。

“到了,就是这,”洛乙丑将马勒停,跳下车去,“这个客店,便是我等此番歇脚之处。”

方兴抬眼观瞧,这个客店位于临淄城东南,深藏在一个平民坊巷之中,土墙灰瓦,却是十分朴素寻常。与其说是客店,倒更像是一处民宅私邸。于是叹道:“没曾想,在繁华的临淄城里,居然有如此清净之所在!”

洛乙丑微笑道:“房舍虽破旧,却藏龙卧虎嘞。诸位请!”

言罢,便迎方兴与张仲、吕义来到屋前。张仲刚要叩门,却被洛乙丑拦下。

张仲奇道:“如何?这门叩不得么?”

洛乙丑笑道:“然也!既是隐秘所在,自然不可寻常之法叩门,倘若错了切口暗语,免不得惹来无妄之灾。”

张仲咋舌,虽不知洛乙丑言下之意,还是乖乖退到一旁。

只见洛乙丑走到柴扉中间,重重拍打三声,旋即又有节奏地轻叩数次。

许久,门内方才传来微弱的动静:“南风之薰兮,何人来访?”

洛乙丑答道:“南风之时兮,虞舜之民。”

话音刚落,只听柴门吱呀一声,有一个八、九岁小童从屋内走出,看清来人,抱拳拱手道:“贵客可通名姓?”

洛乙丑答礼道:“轩辕传技,兴我钜剑。不知小童是何门派?”

“见过钜剑门师叔,”小童稽首再拜,毕恭毕敬道,“神农尝草,续我岐黄。”

洛乙丑笑道:“原是神医门下,敢问尊师在否?”

小童点了点头,又道:“众贵客请移步屋内,此处非叙话所在。”言罢,便一蹦一跳朝屋内走去。

洛乙丑转头对方兴等人道:“方大夫,张、吕二子,请!”言罢,便去将车马驾入后院。

方兴这才回过神来,与张仲、吕义相视一笑。眼前的这一幕暗语对答,既严肃庄重,又妙趣横生,引以为生平奇闻,而见所未见也。近年来钜剑门、神农派发扬光大,徒子徒孙遍布华夏,不由方兴不佩服杨不疑和蒲无伤之才干。

片刻,小童张罗众人在屋内坐定,只听厅后有人痰嗽一声,转而有一老者闪入屋内,对着方兴行礼作揖:“见过方大夫!”

方兴定睛一看,大喜不已——来人正是分别月余的老熟人,神农派的首徒岐叟。

“岐老不必多礼,折煞晚辈,”方兴赶紧相搀,“前番我等同离鲁国,在临淄便分道扬镳,今日不期在此相见。不知这些天,老人家在何处修行?”

岐叟笑道:“方大夫奔波于齐鲁之间,老朽却是寸步不离临淄。”

洛乙丑亦对方兴道:“方大夫有所不知,我与岐老奉各自师命来齐、鲁,乃是为调查商盟与齐鲁之乱之牵连。”

方兴点了点头:“我本疑之,如今亦无眉目。”

岐叟捋了捋胡须,朝张仲、吕义努了努嘴,低声问方兴道:“方大夫,这二位是……”

方兴笑道:“岐老但说无妨,此二子并非外人,皆乃齐国高士,此番与我伯阳小友交好,将荐于大周所用。这位穿红者,乃是张子。”

张仲向前一步,行礼道:“燕人张仲,见过岐叟。久闻神农派大名,恨不能学医以投之。”

岐叟抱拳道:“听闻张子乃论政台头号贤士,临淄城内谁人不知,今日有幸拜会,失敬失敬!”

“不敢当,不敢当!”张仲赶忙回礼。

方兴又指吕义道:“这位乃是齐国已故下卿吕祜之公子,吕义。”

吕义作揖道:“小子热孝在身,难施全礼。”

岐叟连忙回礼,正色道:“吕子节哀!我闻吕卿之死多有蹊跷,齐人亦深以为憾……”

吕义热泪盈眶,叹道:“可惜,先考服毒之日,若有岐叟神医在旁,亦不至死……”

方兴劝道:“令考乃忠臣也!齐侯不明,君命臣死,令考又如何敢偷生?即便神农再世、岐黄复生,亦难相救也。”

吕义紧咬双唇,仰天道:“我乃不孝之子也,父死却不能送终发丧,反倒惶惶然逃离齐国……”

方兴、张仲赶忙劝慰,吕义才渐渐平复心情,兀自长吁短叹。

待气氛稍缓,岐叟对众人道:“既然吕子说到此事,老朽便教诸位看看此物。”

言罢,岐叟转身从墙上壁橱中取来一个包裹,他小心翼翼地逐层打开,最终,一个暗黑色的瓷瓶展现在众人面前。

方兴奇道:“此乃何物?为何如此眼熟?”

洛乙丑道:“实不相瞒,此乃吕卿所服之毒也。那日吕祜服毒身亡后,国、高匆匆为其发丧,我趁乱潜入吕府,盗得此瓶。”言罢,洛乙丑转身对吕义行礼,“我私闯贵宅,多有冒犯之处,还望吕子见谅。”

吕义不仅不怪,反而作揖道:“洛义士哪里话,亡考之死大有玄机,至今不知元凶为谁。我倚仗诸位尚且不及,如何能见怪于你等?”

洛乙丑这才释怀:“吕子大义,佩服,佩服!”

一旁,方兴将那黑色瓷瓶仔细端详一番,疑道:“那日鲁竖连奴受我盘问,突然服毒自尽,似乎也是用的黑色瓷瓶,不知是否与吕卿死于同种毒药?”

岐叟摇了摇头,道:“世间毒药甚多,发毒之征兆又大多类似,未见其情,老朽不敢轻言。”

方兴闻言,眼看线索就要中断,面带沮丧。

洛乙丑笑道:“方大夫勿忧,请看此为何物?”

言罢,洛乙丑从怀中取出一个绸缎包裹,拆开后是三个近乎一样的黑色瓷瓶,次第摆在桌面之上。

众人瞪大眼睛,忙问何物。

洛乙丑得意洋洋,依次介绍道:“这第一瓶么,乃是连奴死前所服之毒药;这第二瓶,是我在鲁国上卿公子元死后,待其发丧之时,于其后宅秽物堆中寻到;这最后一瓶,是在鄋瞒围攻曲阜城后,我偷偷从鲁侯戏尸骸中搜到的。”

方兴听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由为眼前的洛乙丑所折服——别看此人其貌不扬,平时闷不做声,却暗中完成这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要知道,想把这么多黑色毒瓶收集齐,需要多少的勇气、耐心、身手和智慧?

岐叟将四个瓷瓶摆在一处,分析道:“吕卿和连奴皆是服毒自尽,公子元想必是为人所毒杀,而鲁侯戏贴身藏着毒药,或许应了他下毒弑父的传言……”

方兴奇道:“也就是说,这些看似毫无干连的事件,用的竟是同一种毒药?”

“然也!”岐叟小心翼翼地打开四个瓷瓶,将其中残余的药液各倒出一些,又从里屋取出若干块动物骨殖,将毒药分别涂抹其上,不出片刻,只见骨殖悉皆变为暗紫色,其状可怖。

众人大骇,忙问道:“此乃何毒?”

岐叟双眉紧锁,低声道:“鸩毒。准确地说,是鸩王之毒,乃天下第一奇毒,剧毒无比……”

“鸩毒?”方兴听到这个名字,背后发凉。

遥想昔日从彘林突围后,方兴随着召公虎率兵与赤狄交战,便曾遇到过这种鸩毒。数年过去后,鸩毒再次出现在中原大地,这足以说明,商盟不仅与齐鲁之乱难脱干系,甚至是催化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根据鲁国竖人连奴的证词,商盟策动齐鲁之乱,暗中资助胡公子和鲁侯戏。扶植这些得位不正的势力,一来可以祸乱齐鲁、牵制大周精力,二来对大周的权威也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商盟的最终目的,想必是要让殷商势力在齐鲁这片故土死灰复燃,与大周分庭抗礼。

再仔细一想,这些年来,商盟的黑手遍布华夏各地,赤狄、犬戎、齐鲁、荆楚、巴蜀,凡是大周酝酿动乱的地方,都能找到商盟的身影,方兴对此不寒而栗。大周的对头愈加强大,周王静及其领导的周王室却反倒停步不前,沉溺于“大周中兴”的虚假繁荣中。

“但愿,齐鲁之乱能为其敲响警钟。”方兴暗自着急,但凭他的一己之力,又该如何能力挽狂澜?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但不管怎么说,有线索总比没头绪强。眼前的这四个瓷瓶,瓶口犹如毒鸟之喙,好似在诉说着恐怖的故事……

方兴忍不住问岐叟道:“从这些鸩毒中,可否找出些线索来?”

岐叟摇了摇头:“鸩毒取自鸩鸟,其毒炮制之法历来神秘,即便是恩师蒲神医,也不知其详。鸩鸟多生长于荆楚、蛮越障热之地,这四瓶鸩毒亦莫不能例外。若是从鸩毒中找寻线索,怕是难有头绪。”

众人听闻此言,十分沮丧。

眼巴巴看着眼前费尽辛苦搜集到的证物,却没有任何突破口,方兴难免心烦意乱。他站起身来,在屋内踱起步来。

“有了!”

就在气氛愈加压抑之时,张仲突然跳将起来,他显然有什么重大发现。

方兴惊问:“张子,何事有了?”

张仲很是激动,指着几案上的四瓶毒瓶道:“诸位请看,线索并不在毒液身上,而是在这瓶子身上!”

众人闻言为之一凛,都凑上前来,顺着张仲的指点,端详起毒瓶来。

方兴看了半晌,不得要领:“恕我愚钝,这不是普通的黑陶瓶么?有何稀奇之处?”

吕义却似乎看出些门道来,对方兴道:“方大夫,这倒不像是陶器……”

方兴奇道:“不是陶器?那是……”

张仲微微笑道:“请方大夫用手触之,这瓶身的纹理,可曾与黑陶有何不同?”

方兴自出彘林后,在镐京王城中浸淫多年,或经手或观摩,对大周各种名贵陶器可谓如数家珍,见识远超过常人。装着鸩毒的黑瓶上纹理清晰,肉眼看起来,与大周守藏室中最精美的薄壳黑陶并无二致,但方兴用手触摸过后,便很快发觉区别所在。

“奇也!这纹理既非浮于表面,也非镌刻于内,好生怪哉!”方兴道。

张仲笑道:“然也,此纹理并非陶器之饰,而是釉彩。”

“釉彩?”方兴脱口而出,“这么说,这瓶子不是陶器。”

“方大夫明察,此瓶并非黑陶,而是黑瓷!”

“黑瓷?”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对眼前的稀罕物什起了莫大的兴趣。

张仲不愧是游历天下、见多识广之人,他说起黑瓷的由来,亦是信手拈来:“黑瓷与黑陶同出一宗,却各有不同。黑陶所用之土胚,乃是大河淘沙之黑土,其细腻如油,烧制而成黑陶。然黑瓷所用之土,比之黑陶则更为名贵,可烧制黑瓷之窑,于中原亦是屈指可数。”

在方兴看来,有头绪便能瞥见成功的曙光,于是追问道:“既如此,我们若能找寻到制此黑瓷之人,或许可知是何人配制这鸩毒!亦不知,何处有这黑瓷之窑?”

张仲抚掌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等脚下这临淄城外,便有一处黑瓷作坊;而在临淄城内,市集繁多,或许也能找到贩卖这黑瓷之人。”

方兴大喜:“竟有如此凑巧之事!”接着吩咐道,“事不宜迟,既然临淄城内外各有线索,那我等需即刻分头行动——张子、吕子熟悉城内市集方位,便由你们带着岐叟前往暗访;临淄城外路途坎坷,多有凶险,我亲自走着一遭,并有劳洛乙丑义士卫护。如何?”

众人自然应允,于是稍事整顿,便各自分头行动。

方兴再次换上商贾衣装,与洛乙丑扮作富商,离了临淄城门,便驾车朝城外西北郊而去。根据张仲的粗略描述,加上沿途询问来往行人,总算得知黑瓷作坊所在。

路上,洛乙丑说出自己的担忧:“方大夫,按大周考工之礼法,陶瓷作坊可否有设在郊外之理?”

方兴道:“自然没有,依大周成例,除冶矿之井外,所有工坊必须开在城郭之内,不得在郊野私营。”

洛乙丑愈加疑惑:“那临淄这黑瓷作坊,如何会设在城外?”

方兴何尝没有想过此节,笑道:“这便是其诡异之处,即便这瓷坊与鸩毒无关,想必也经营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此行或多凶险,你我此去务必小心!”

洛乙丑肃然点头,催动车驾如飞,很快就来到淄水之滨。淄水历史悠久,乃是齐国一条举世闻名的古河。临淄城之得名,便是来源于这条淄水。

二人到达黑瓷作坊附近时,已然天色渐昏。方兴见四周皆是旷野,荒无人烟,心中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决定改变策略,将明察改为暗访,准备偷偷潜入作坊之内。又担心马车太过显眼,于是将马匹解开,拴在一处密林中,自己则与洛乙丑除去商贾华服,改换成行动方便的短打布衣。

一切准备完毕,二人怀中暗藏军刃,一前一后,择小路接近黑瓷作坊。

洛乙丑在前,他很快便探明作坊周边情况,并向身后的方兴递来手势。

“无烟,无火。”方兴低声咕哝着,“奇怪,难道这个作坊夜间无人?”

沿着洛乙丑开辟的蹊径,方兴蹭到作坊的柴门之外,四下观瞧,只见作坊内杂草丛生,似乎已经许久没有打扫,荒芜萧条。就在这时,洛乙丑已经将作坊里外搜了一遍,从屋檐上跳将下来,窜到方兴身边。

方兴低声问道:“如何?可有人迹?”

洛乙丑摇了摇头:“并未发现一人,坊内应用之物倒是摆放平整,只不过积灰深厚,炉内亦久无柴火痕迹,少说也有一月未曾开工。”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方兴沉吟许久,仍觉不甘心,又将黑瓷工坊搜索了个便,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也罢,只求张子、吕子那头有所发现。”

方兴无奈叹了口气,只得寻道原路返回,与洛乙丑驾车往临淄城而去。

月色朦胧,在重重心事的笼罩之下,原本并不远的路途,顿时显得无比漫长。不觉间,已过四更,远处山峦处已见天色显露鱼肚之白,黎明将至,城门很快便要开放。

就在距城门不到二里地之时,方兴被远处喊杀之声惊醒。

方兴戎马倥偬,对这个动静再敏感不过:“怎么?难道临淄城外出了战事?”

就在这时,喊杀之声渐近,金鼓齐鸣,烟尘四起,俨然有一彪军马正朝临淄城杀奔过来。洛乙丑目力极强,远望眺去,认得是纪国旗号。

“纪国?”方兴眉头紧锁,“这么说,是胡公子从薄姑城杀向临淄了?”

洛乙丑虽是高明侠士,但对于疆场厮杀并无经验,此时有些着慌,忙问方兴如何应对。

方兴道:“强敌攻城,临淄城定然是紧闭城门,我们入城无望,只得暂避这场刀兵。”言罢,便让洛乙丑掉转车头,避开纪国大军的方向,往淄水下游徐徐后撤。

屋漏偏逢连夜雨,方兴的心情差到了极点。这边厢,好不容易寻访到的黑瓷作坊断了头绪,那边厢,齐国内乱再起,胡公子一方气势汹汹,整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不论其得逞与否,齐都临淄都难免遭受一场兵燹涂炭。

眼下大敌当前,看人数足有二军之众。而齐国这边,国、高前些天早已各引一军回到封地,以抵御莱国、杞国、莒国联军的入侵,齐国三军仅剩一军,虽处守势,但军力已经大为削弱。方兴知道,凭齐侯无忌的勇力,若以中军固守临淄,纪**队虽得以展开围城攻势,旬日之内却也无破城之法。

方兴还在脑海中推演着可能发生的战局,却听临淄城下吼声如雷。攻城的士兵高喊着同一个口号——“齐侯已薨,开门请降者免死!”

什么?齐侯薨了?方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战场交锋,攻心为上,史上也不乏谎报敌方主帅身亡假消息而制胜的案例。可临淄终归是齐侯本营,若要在齐侯家门口谎报他的死讯,未免也挑错地方了罢?方兴心想,就算纪侯再愚蠢、胡公子再贪婪,也不至于出此昏招,用再拙劣不过的手段骗开城门吧。

而在攻城部队的两翼,纪国的战车正在临淄城郊飞驰,驱逐着齐国的残兵。方兴看得真切,这些溃兵身着的正是齐国中军服色。不难判断,纪军在围城之前,定与齐侯无忌率领的齐国中军有过遭遇战,并且大获全胜。

可是,齐侯无忌为何领兵出城?又如何在城外打了败仗?方兴没有答案。

但不论如何,所有推测都指向同一个结果——齐侯无忌,或许真的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