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7-01章 申伯诚 ? 籍田(上)

大周中兴 卷7-01章 申伯诚 ? 籍田(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7-01章 申伯诚 ? 籍田(上)

周王静在位第九年,春正月。

瑞雪兆丰年。

经过去年冬天那场旷日持久的大雪,大周的国人们有理由相信,开春之后的这一年,定会是个五谷丰登的大年。

周人始祖被尧、舜封为“后稷”,是为农业之神,因此周朝子民历来重视农耕,而在所有的农耕活动中,又当属“籍田”之礼最为隆重。周数又以“九”为至尊,在每任天子即位后的第九个年头里,其籍田礼显得尤为盛大。因此,今年还未等周天子发令籍田,九卿们便提前忙碌了起来。

所谓“籍田”,乃是每年年初王畿春播之前,由天子亲自主持的春耕之礼,乃是有周以来所有典礼中最具特色者。在开春的初声春雷之前,周天子在公田之上挥舞耕田的第一锄,名曰“修籍”,以祖先后稷之德垂范农夫,激励农夫勤勉耕作,祈求国家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以示大周两百余年来的重农传统。

九卿之中,对今年的籍田大典最为上心的,当属大司空申伯诚。

一来,籍田之礼历来要勘定修籍之田,同时要在公田上修筑高台,大动土木,本就是他这个大司空的职责范围所在;二来,太卜已然卜定籍田之方位,今年利王畿以西为大吉,故而申伯诚自告奋勇,从自己的申国封地中划出大片田地,名曰“千亩”,作为此次籍田大典的场地。

而第三个原因,便和当今日益紧张的朝廷氛围有关。召公虎和虢公长父虽然告老还乡,但朝堂上的卿大夫却仍然分为太保与太傅两大派系——前者是新锐的布衣大夫势力,他们没有封邑,因此致力于革故鼎新,力促中兴大业;后者则是大周宗族的世卿贵族,他们是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故而循旧保守,反对所有改革举措。

至于申伯诚,他既是白手起家的戎族首领,又是受封采邑的新兴诸侯,还成了天子的姻亲、太子的国舅,与两派都说得上话,却又都不全沾边,只能夹在两派中间,勉强地维持着中立立场。但他很清楚,两头都不得罪的结果,往往是两头同时得罪。因此他要改变现状,想通过籍田一事,动员所有卿大夫共同参与,以舒缓两个派系剑拔弩张的关系。

为了将籍田大典办好,申伯诚可谓煞费苦心,这些天,他没少往太史府里跑。

太史颂掌管守藏室的典章制度,了解籍田之礼的所有仪程。至于太史颂一知半解的部分,还可以咨询他的爱子、名闻镐京的“神童”伯阳,自从跟随郑伯友、方兴出使齐鲁之后,伯阳的学识甚至已然超过他的太史父亲。

“太史,”申伯诚毕恭毕敬,请教道,“按周礼,何时举办籍田大典为宜?”

太史颂道:“自古以来,当等到阳气积聚充足,土气开始活动,房星在中晨见于南天,日月都出现于营室,土地方可耕耘。”

申伯诚点了点头:“籍田之礼乃大周国本,还望足下不吝指点,到寡人封国盘桓数日,如何?”

“我身为太史,自当去贵国千亩之地勘察一番。”太史颂为人和善,很快答应了申伯诚的邀请。

申伯诚大喜,谢过太史颂,便备好华丽的马车,带领其父子二人前往申国封地,当即安排大鱼大肉,好生款待一番。

太史颂倒是尽职尽责,他不顾舟车劳顿,竟然将千亩之地都巡查一番。对申伯诚道:“从现在到月朔,阳气全部上升,土地润泽萌动。如若没有动静、没有变化,那就是地脉郁结错乱,作物便不能生长。”言罢,太史颂便将如何观测土壤之法传授给申伯诚。

几日之后,申伯诚派出的农夫纷纷报来喜讯,他们已将润泽的土壤,带给太史颂鉴定。

“九日!”太史颂十分兴奋,“依此进度,再过九日,便可举行籍田大典!”

申伯诚大喜,与太史颂父子连夜赶回镐京。

次日一早,申伯诚便迫不及待,在朝会上奏请周王静道:“禀天子,太史带领农官已勘察千亩之地,九日之后正是仲春朔日,正可举行籍田大典,请天子恭行祓仪,督促农务不致荒废!”

周王静闻听此言,似乎神情有异。他沉吟许久,最终还是点头道:“既如此,便着大司徒起草告示,告诫公卿、百官与王畿国人,于九日后在千亩举行籍田大典!”

大司徒虞公余臣出班:“臣领命!”

周王静又对申伯诚道:“大司空,便有劳你在籍田之上修治土台,并召集申国所有农夫,准备好耜耒犁耙等农具,以待召用。”

申伯诚欣然领命,又策马回封地,开始忙碌起来。

又过了四日,距离籍田之礼只有五天之时,朝廷中百官也已全部动员,各自忙碌起来——礼官们奉周天子莅临斋宫,他要斋戒三天,同时一边沐浴,一边饮醴酒以示敬天。在此期间,郁人进献香酒,牺人进献甜酒,天子以酒灌地行礼,众卿大夫、宗族元老、国人百工,也都悉数随从参加。

籍田的日子马上便至,就在大典的倒数第二日,除了尚在镐京斋戒的天子之外,所有参与籍田之礼的卿大夫们都已齐聚千亩,举行最后的预演。

“膳夫、农正,”申伯诚指挥着,“你们负责陈列籍田所需的祭品,切记是牛、羊、猪三牲,依次排列,不可混乱。宰夫,你负责在台上陈设宴席,待天子结束锄田,你便安排分赐祭品,先是百官,其次是王室宗亲,最后是国人!”

刚交代完毕,申伯诚又瞥见太史颂正在排练天子的动作,他便疾步来到近前,询问详情。

太史颂倒是谨慎:“虽说籍田之礼每年都有,但都在镐京城郊,明日则大不相同——千亩之地甚大,天子的步数、卿大夫的站位、农夫的朝向,都需重新规划。”

申伯诚连连点头:“时刻紧迫,便有劳太史。”

太史颂点了点头,继续埋头推演,一边自言自语道:“天子耕一坺,百官依次每人耕三坺,接着由庶民耕千亩之田。然后,太宰视察之,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依此监督……”

看着众卿身心投入的样子,申伯诚很是欣慰,看来,这次史上面积最大、人数最大的籍田大典,必将载入大周史册。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籍田之礼的前一天,周天子竟然反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