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61章 召公虎 ? 肆(下)

大周中兴 卷1-61章 召公虎 ? 肆(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61章 召公虎 ? 肆(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召公虎尽管思绪万千,但毕竟已连续三日守灵未能合眼。这时一阵倦意袭来,正准备倒在榻上闭目养神,却听闻深夜有卫士慌忙求见。

“何事惊慌?”比起十多天前刚领兵时,召公虎如今对坏消息早已免疫。

“禀主帅,不见方兴踪迹!”

“方兴?”听闻此讯,召公虎不禁大吃一惊,“孤已知晓,速速再探。”他表面上强作镇定,挥挥手将卫兵送走。

这位野人少年为何不辞而别?

多日的夜不安寝,早已透支召公虎的精力。他不堪疲惫,却不得不强打精神,在帐内踱着步琢磨起来。

方兴是一块璞玉,召公虎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少年。

虽然他寻到周王师后一直沉默寡言,但召公虎知道他志存高远、足智多谋,在他身上能隐约看到方武影子。而他能不避箭矢从彘林突围,最终带领周王师找到失踪十四年的周天子,可谓大周功臣。

原本打算班师回镐京城便恢复他的国人身份,使他不再为身为野人而自惭形秽。更难能可贵者,方兴好学勤勉,若送入泮宫中接受良好教育,将来定会成为大周有用之才,辅佐中兴大业。

即便是眼下,方兴也对召公虎十分重要——周天子临终前只有寥寥数语,幸存者中也只有方兴了解周王胡在彘林中之事。只遗憾,自己还没能向老天子道歉太子姬静一事。

“方兴为何要走?”召公虎叹了口气,自问自答,“他并不需要为天子驾崩自责罢?”

他并没有错过十日之约,周王胡也没有落入赤狄之手。天子虽然没能活着回到镐京,但没人能因此苛责方兴的失职,野人少年已然竭尽其所能。反倒是那些未战先退的怯懦之辈,才需为此背负罪责。

“他或许倒非不辞而别!”召公虎换了个定论。周王胡待他恩重,如今天子尸骨未寒,方兴一定也不会走远,莫非他有甚要紧之事?

可惜召公虎此前始终忙着解彘林之围,对这位始终跟随身旁的少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如今赵家村已被赤狄夷为平地,村民皆死伤殆尽,方武也已与世长辞。那么方兴会去何处?

召公虎揉了揉眼眶,疲倦使得思绪更加纷扰,他握拳锤了锤后脑,努力回忆方兴这几日的异常举动——周王师一战击退赤狄,使鬼子彻底逃出彘林的那日,方兴欢欣鼓舞,兴奋之情丝毫不再周王师将士之下。

可自从进了彘林,他的情绪开始跌宕起伏。

他先是拜祭亡父方武之墓,可乍一见到赵家村民的乱葬坑,悲伤瞬间逆流成河。再往后,方兴在溶洞口目睹赵叔惨死,又亲眼见周天子驾崩,很显然,他直到那时才发现“老胡公”的真实身份。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和惊诧,对于一位年方十五岁的少年而言,都是始料未及的变故。可这一切,似乎并不足以让方兴不告而别。

“对了!”召公虎一拍大腿,“莫非是为了她?”

方兴在见到赵家村民乱葬坑的那一刹那,他就不断地质问杨不疑,似乎在找寻一个女娃下落。而溶洞口被杀的那位黝黑村民,似乎也是这位女娃之父。

“唔,一个女娃的失踪,”召公虎若有所思,“想必方兴是去寻她的下落罢。”

召公虎思来想去,准备找来赵札商议,毕竟这涉及赵家村事务,或许赵氏宗主多少知晓,这位让方兴牵肠挂肚的女娃是什么来头。

正准备唤来赵札,召公虎突然愣住。“不妥!”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昨日,晋侯接到天子驾崩的讣告,便快马赶来守丧。当然,这不过摆摆样子而已,赤狄围攻彘林之时,晋国上下全当了缩头乌龟,让他护驾可毫无指望。

可这位晋侯自来彘林之后,赵札便离开召公虎麾下,重新陪侍于晋侯左右,毕恭毕敬、不离寸步,仿佛与晋侯家臣没有两样。

看到这一幕,召公虎感慨万千。

赵札为人忠义,是个正直可靠之人,又兼颇有韬略,此人若能为大周社稷所用,周王胡中兴大周的遗愿便又多了几分可能。只可惜,赵札一心报晋侯之恩,必不轻易转投周王室,此事只得从长计议。

与赵札相同,公石焕更是世代卫臣,也不可能脱离卫伯和而为召公虎所用。放眼大周公卿,甚至是泮宫中的那些后辈贵族们,又哪有堪称可用者?召公虎着实烦忧。

看起来,大周若要中兴,还需不拘一格拔擢新人才,布衣国人、甚至是野人中优秀如方兴者者,都可以考虑重用。

这是,召公虎想到杨不疑、蒲无伤二人,他们私下同方兴交往密切,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

召公虎心里有了计较,便召杨、蒲二人入帐,告知方兴失踪之事。

蒲无伤闻言大惊:“我二人昨日还陪他前往祭奠其先父方武,不料今日不知去向。”

杨不疑倒是不觉意外,若有所思道:“我倒早就觉察方老弟这几日心神不宁,怕是一门心思要去找那小妮子。”

蒲无伤满脸疑惑:“小妮子?”

杨不疑微笑道:“这可是方老弟的小秘密,还记得溶洞口那位黑汉子临终前,方老弟答应他照顾孤女儿之事么?”

“果然是那个女娃,”召公虎点了点头,对二人作揖道,“二位公子,孤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二位代劳。”

二人见召公虎身居高位却如此谦卑,赶紧还礼,齐声道:“不敢,愿听太保吩咐!”

召公虎道:“方武乃是孤昔日家宰,为卫护大周天子殉难于彘林。而今方兴为其独子,下落不明,恳请二位公子看孤薄面,无论如何前往寻找这位少年,日后必有重谢!”

蒲、杨二人相视一笑,对召公虎回礼道:“太保言重,此举手之劳耳,我二人愿听驱驰!”

言罢,二人正准备离帐,却又被召公虎叫住。“二位高士且住!”

“太保还有何吩咐?”

“那日孤在太保府接到彘林密信,想必是二位所送罢?”召公虎对二人作了一揖。

“在下不知。”杨不疑否认得倒爽快。

“这……”蒲无伤却有些支吾。

没错,一定是他。“蒲先生但说无妨,”召公虎阅人无数,早从蒲无伤的犹豫中看出端倪,“左右,先退下罢!”

见召公虎支走卫兵,蒲无伤与杨不疑对了眼神,缓缓道:“实不相瞒,那日前往镐京送信者,正是在下。”

“本来恩师派遣送信之事,皆由不疑代劳。可那日在下另在他处,恩师只得派遣蒲老弟前往。”杨不疑见太保把话说开,便也不再隐瞒。

“说起这次镐京之行,无伤因一意外耽搁,差点误了恩师大事!”蒲无伤挠了挠头,似乎心有余悸。

“何事?”召公虎看了一眼杨不疑,看样子对方也并未听说。

蒲无伤道:“那日,我正在彘林拜会恩师,他突然言及彘林早晚必有赤狄大患,需要无伤星夜送信赶往镐京,务必递交于太保府内,接到回复方可返程。”

“彼时距离赤狄围攻彘林仅剩五日,看来周天子颇有先见之明。”召公虎插了一句。

杨不疑不置可否,接过召公虎话茬:“此前,我二人并不知晓恩师竟是失踪十四年之大周天子,只道其是避世隐居的世外高人。”

蒲无伤继续道:“投信之后,无伤在馆驿等了两日,迟迟不见周王师出兵动静。打听后才知,朝中对出兵一事颇有争执。幸而周、召二公力排众议,一日后王师终于开拔。我见此事已谐,便启程准备赶回彘林。”

“如此并未失期,何以说险些误了天子大事?”召公虎疑道。

蒲无伤点了点头:“那是在出镐京城之前,我只觉有黑衣人一路跟踪。在下虽然警惕防备,却无奈没有杨兄身手,在城门口被刺客刺中。好镐京城内卫士如林,无伤这才逃得一难,没有当场毙命。”

召公虎听到此节,不禁怒道:“王城虎贲卫兵皆是废物,光天化日竟有刺客当街行凶?”

“卫兵或许防得住寻常刺客,可防不住巫教高手。”杨不疑言语中颇有讥讽。

“卫巫?这些害人精,确是难以斩草除根,”召公虎皱眉道,“后来如何?”

蒲无伤幽幽叹道:“幸而只是皮肉之伤,且伤在腿部,无伤随身携带了上好丹药,这才勉强恢复些脚力。这因为此节,无伤赶不上周王师行军步伐,直到赵邑解围后才拜会太保,可惜周王师已然中了赤狄毒计。”

“原来,小神医乃是一路从镐京追到赵邑,孤着实失敬!”召公虎闻言大受感动,起身对蒲无伤再三道谢。

“倘若无伤早到一步,或许恩师便不至于……唉……”

蒲无伤没有说下去,杨不疑也是仰天长叹,大帐内气氛瞬间沉重。

召公虎反倒安慰二人:“人死不能复生,蒲先生、杨少侠已然尽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恨只恨那巫教,死灰复燃,亡大周之心不死。”

“巫教不亡,我兄弟二人誓不为人!”杨不疑龇牙咧嘴,怒上心头。

“不知杨少侠和蒲先生下一步有何打算?”召公虎动了招揽二人效力之心,尽管他们身上更多的是江湖豪侠的放荡不羁,或许不会习惯庙堂为官。

“不疑闲云野鹤,当修习恩师之所传,云游四方,以诛尽巫教宵小!”杨不疑抢白道。

他果真是个聪明人,召公虎还没出言相劝,便早早把话说死。老太保点了点头,知其胸怀大志、无法强求,便转头对蒲无伤道:“蒲先生又有何规划?”

“我得遇恩师所传神农氏经典,自当继承祖师爷衣钵,治病救人于四方。更何况,巫教历来与正道医学势同水火,近又添害死恩师的血海深仇,无伤誓与其抗争到底!”蒲无伤咬牙答道。

召公虎试探道:“可巫教势大,先生又当如何与之抗衡?”

蒲无伤仔细想了一番,道:“恩师生前倒同我谈过几次,关于神农一脉之出路……”

“愿闻。”召公虎来了兴趣。

蒲无伤道:“恩师云,天下医家三大派别——神农、岐黄、巫医。如今,巫医猖獗、神农式微,而岐黄虽流传甚众,但其医术却浮于表面、远不如神农派。如若神农派和岐黄后人能精致团结,重振正派医术,或许能与巫教一较高下!”

召公虎闻言若有所思,他多少听闻过天下医术门派之争——

神农后人失势于炎帝榆罔,而岐黄派恰恰兴盛于兼并炎帝部落的轩辕黄帝,故而岐黄医术盛行于夏、周二代,神农医术则一蹶不振。至于巫医,商朝以巫教为国教,巫医亦为当时唯一医术,更是在四夷和反动势力中大行其道。

无论如何,神农派若要复兴,光靠蒲无伤一腔热血,怕是比登天还难。

于是召公虎道:“此事非同小可,又当如何为之?”

蒲无伤答道:“恩师言今王室藏书中,歧黄医书大多滥竽充数、皆华而不实之辞。反倒是神农氏《治世经》、《本草经》孤本,已然被恩师从大周守藏室取出,悉传于无伤。假以时日,无伤必能将神农派发扬光大,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召公虎欣慰一笑。蒲无伤的大计显然并非口号,更何况此刻他眼中充满斗志——师恩、国恨、家仇,都涌上他心头。

杨不疑叹道:“恩师在时,常常痛惜大周之倾颓。看似王权稳固,实则脆弱不堪,天下暗流涌动。戎狄蛮夷、巫教余毒、不臣诸侯,随时都可能趁着大周衰落暗中发难,中兴大业任重道远!”

“天子一代英雄,孤不知其为何宁愿隐居彘林终老一生,也不愿返回镐京、重振朝纲,中兴大周?”召公虎长叹一口气,这是萦绕他心头已久的困惑。

“或许,不在其位,反而能看得更长远罢!”杨不疑的话意味深长。

召公虎陷入沉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天子之高,难免为谗言蒙蔽、轻信奸佞宵小;处彘林之远,却看天下风云大势如反掌观纹。或许,这就是为何老天子不愿还朝之故吧。

言罢,二人作礼辞别。召公虎目送他们策马扬鞭,往彘林外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