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60章 召公虎 ? 肆(上)

大周中兴 卷1-60章 召公虎 ? 肆(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60章 召公虎 ? 肆(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周公定天子丧礼,“以哀邦国之忧”。

召公虎自幼修习周礼,对于国丧仪程自然熟稔于胸。只是他从未想到,自己生平第一次操持天子丧礼,竟然不是在镐京城的太庙,而是在这偏僻的彘林溶洞之中。

尽管此地条件简陋,但却丝毫不能削减礼仪的繁复与隆重。在天子驾崩的首日,需要按部就班举行的仪式,便有九个之多。除却刚才验明断气的“属纩”之礼外,第二个礼节便是“复”礼。

所谓“复“,就是用祷词从鬼神手中“抢回”死者。尽管徒劳,但多少算是为亡人作最后的努力。

召公虎双目垂泪,面朝周王遗体道:“主丧人召虎,及众卿大夫人等,请天子复!”

言毕,他取过周王胡生前的衣物,一手执领,一手执袂,面向北方,拉长声音高呼:“天子,复也!”

紧接着,众人也随之放声嚎啕,整个溶洞内哭声震天。溶洞本就逼仄,这一哭更加拢音,震耳欲聋。溶洞外,周王师全体将士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地嚎哭。一时间,哭喊声惊起了林中飞鸟,传出数十里开外。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借此机会,召公虎也把压抑了十几年的酸甜苦辣统统释放,如同灵魂的一次洗涤。

他年纪轻轻便世袭爵位,从亡父手中接过太保召公之位。他意气风发地劝说周王胡广开言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而,周王胡的一意孤行使之罹遭国人暴动。

暴动尽管平息,但出奔于外的周王胡便再未归位,这一走就是十四载。

这些年来,召公虎和太师周公御说共和执政,却日夜忍受如潮骂名——世人流言天子早已驾崩,周、召二公因贪恋权位而迟迟不立新君。这个中酸楚滋味,召公虎不愿多回忆。

今日天子驾崩于彘林,既是这位天王传奇一生的终结,又何尝不是自己十四年忧谗畏讥时日的尽头?召公虎知道不该有这念头,但悲伤之余,心中块垒亦告消散。

镐京城国人对周王胡民怨沸腾,此番灵柩归国少不了一番艰难险阻。想到此节,召公虎更不敢大意。只是如今国丧当头,一切还需从长计议。

“复”礼结束,紧接着便是招魂和告丧仪式。

召公虎派大司马程伯休父巡视各营,命周王师所有战车系上白色缨带,缓缓绕彘林一周,为周天子呼魂。

随即,派少保皇父持符节和讣告快马加鞭,把周王胡驾崩讣告传回镐京,知会太师周公、众卿大夫,并告祭祖庙。接到丧报之后,镐京城将停止巷市七天,以致哀思。

另一面,少师显父也飞奔东都洛邑,在王城向各方派出使者,传檄各诸侯国,告知诸侯前往镐京城吊唁和会葬之时日。

一切安排妥当,召公虎请来太宰卫伯和,商议为周王胡迁尸收殓之事。

召公虎道:“太宰,天子驾崩于外,贵体不可在此长留,必当先之于洁净之处。”

卫伯和面色恭谨,拱手道:“寡人已安排妥当,请主丧人发令。”

召公虎一声令下,所有人当即从溶洞中退出,只留一位百夫长为周天子背尸。这位百夫长一脸肃穆,小心翼翼捧起草席、白布走向周王胡尸骸,仔细包裹一番后,把遗体轻背在身后,缓步走出溶洞。

溶洞外,卫伯和早已清理出一处空地,筑起三层阶梯的高台作为灵台。灵台上搭起简易凉棚,四周用白幔遮蔽,权且当做天子停尸所在。

周王胡迁尸之后,接下来的一系列程式就自然而然按部就班:

先是除去周王尸体上的衣服,换成盖尸的衾布,用酒、香草和黍米给尸体进行最后一次沐浴,把从晋国临时取来的大冰块放置在尸床之下,防止尸体腐臭。沐浴清洁完毕,用铜勺子撬开周王的牙床,在口中放置谷物、珍宝使其含住,以为“饭含”,用以护体守灵。

礼毕,卫伯和又给周王穿上数层袭衣,在灵堂张设三重帷幕,放置周王的牌位,并点燃燎灯以示长明。随后,周王胡的名讳被写在旌旗之上,悬挂于灵堂前的西阶。

迁尸已成、灵堂设罢,就该进行始“奠”礼。

众诸侯臣工换上丧服,身批粗麻、头扎白色孝带,把祭奠周王用的寿衣和陪葬器物摆满灵堂四周,并按爵位、官职、军职大小站在灵堂四周哭丧。

约摸一个时辰过后,所有礼毕。

此后,天子遗体将在此灵台上停尸七日,在此期间,由卿大夫和各诸侯日夜不离寸地守灵。此后才可进行穿戴寿衣的“小殓”和入棺的“大殓”仪式,最终等到盖棺之后,方可起大军护送棺椁回首都镐京下葬。

居丧守灵期间需要缄默,但召公虎担心赤狄杀来回马枪。特别之事需从权,于是命程伯休父率军戴孝戍卫彘林四周,以防赤狄突袭。

此外,卫国等四国联军,以及跟随国君前来吊丧的晋国、霍**队也被动员起来,轮流为周王胡的灵堂保驾卫护。

就这样,三天过去,一切有条不紊。彘林内外始终风平浪静,想必周王胡的死讯已经传布四海,召公虎忐忑不安的心情也略微平静。

夜已三更,月朗星稀,春夜渐凉。

又结束一夜的守丧,终日正襟危坐的召公虎走出灵堂,总算可以伸展麻木的四肢。他望着彘林中的明月,往事涌上心头。

十八日之前,他在太保府中接到一封密信,那是他第一次听闻“彘林”这个名字。信中提到十四年前的镐京往事——那段他不愿回忆的惨痛历史。

国人暴动爆发不到半日,造反者杀向王宫,召公虎有心掩护周王胡出奔,便让家宰方武(彼时还叫召武)驾车带领天子冲出镐京重围,开启流亡生涯。暴民寻不到天子,便把太子静作为替罪羊,从召公虎手中夺走杀害。

周王失踪,太子惨死,大周群臣无主,政局扑朔迷离。

按理说,周王胡还留下一位襁褓中的王子友,但姬友当时刚满周岁,哪里当得天子?更何况旧天子并未驾崩,王子友亦非太子,故而王位始终悬而未决。

然而,朝中不可一日无主,经过三公九卿与宗室长老数次博弈,最后卫伯和提出一个折衷方案——由周、召二公共和执政,这才平息众议。

虽是共和执政,但毕竟天子并未退位,周、召二公手中权力着实有限。既不能代替周天子祭天地,也不能废立三公九卿,军权也由太傅虢公长父代管,没有人能妄行征伐。

好在这十四年还算天下太平,戎狄蛮夷没有趁虚而入攻打镐京,诸侯们也并未因天下无共主而发难。但在大周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其中尤以巫教为甚。

尽管周、召二公鞠躬尽瘁,却还是防不住朝野上下流言四起。有说二公居心叵测、大权独揽者,有说二人欲僭位自代者,更有甚者,还有传言周王胡已被周、召二公暗中杀害。

不得已,周召二公同周王室达成一个新约定——待到王子友十六岁冠礼后,若周王胡还杳无音讯,就立王子友为新君。

眼看明年便可把这千钧重担就要从肩头卸下,召公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就在此时,赤狄却突然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彘林。

原本,周、召二公并不在意,这无非是异族又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入侵,直到那封彘林密信传来。

信中说,周王胡自国人暴动后,出函谷折而往北,渡过黄河、沿汾水北上,逃遁到大周故地太岳山,并在彘林里隐姓埋名定居下来。

得知密报,召公虎寝食不安,于是赶紧找周公御说商议。二公向来没少收到有关天子下落的假情报,但此信细节详实、证据确凿,足以证明周王胡身处彘林,召公虎不得不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兹事体大,二公不敢大意,一旦周王胡落入赤狄手中,那大周两百年江山便要遭受灭顶之灾。二公一拍即合,决意发兵北上救彘林。

周、召二公手无兵权,此事自然遭到太傅虢公长父的强烈反对。这位尸位素餐的周王师统帅已然十几年没打仗,但他丝毫没闲着,大行损公肥私之能事,又如何情愿让周、召二公染指周王师?

更何况,周、召二公对外只以“击退赤狄”作为出兵目的,这般“小题大做”,自然让朝中公卿多有非议。就在周公御说开始打退堂鼓之际,太宰卫伯和挺身而出,他舌战众卿,愿领卫国全军为支援,全力支持周王师出兵击退赤狄。

最终,周王师在一片争议声中从镐京城出发,三日急行军到达汾隰,其后经历主帅虢公长父临阵脱逃、赵邑两战损兵折将。好在卫伯和君臣鼎力相助,这才哀兵取胜,最终解了彘林之围。

可到头来,赤狄鬼子被击退,彘林谜团解开,召公虎也在溶洞找到周王胡下落,可他很快就溘然长逝。莫非,周天子让周王师千里迢迢而来,只是为他收尸?

“他老人家总不按常理行事,”召公虎苦笑着,又叹了口气,“或许,这就是这位传奇天子与众不同之处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