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59章 卫伯和 ? 叁(下)

大周中兴 卷1-59章 卫伯和 ? 叁(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59章 卫伯和 ? 叁(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恩师!醒醒!”

突然,一声惊呼划破溶洞内的宁静。

杨不疑在夹层上声嘶力竭地喊着,声音传到众人耳中,分外凄凉。

是他?卫伯和与召公虎对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是他!

“杨少侠,情况如何?”召公虎声音有些颤抖,早已没有往常那般淡定从容。

蒲无伤这时也开始紧张起来,朝杨不疑喊道:“杨兄,快拉我上去看看,或许有救!”

七嘴八舌,溶洞中突然间变得喧嚣起来。但事实上多说无益,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原地等待。就在此时,头顶上突然传来兵刃撞击之声,越来越猛烈,越来越频繁。

“杨贤弟,你在作甚?”赵札一脸惊异。

卫伯和觉得奇怪,这杨不疑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召公虎也安排兵士再次搭人梯,准备另派人上去一看端倪。

就在这时,暗道上掉下几块大石,紧接着杨不疑探出头来,高声喊道:“来不及也!下面快来两队人,面对面握紧双手,搭一个人肉担架,我把恩师递将下去!”

“诺!”召公虎连连点头,赶紧吩咐手下照办。

这是个好办法,卫伯和开始佩服杨不疑的急智。狭窄夹层只容一人通过,再派人手上去也是徒劳。杨不疑的办法是最快、最稳妥的救人方式。

很快,人肉担架搭设完毕,赵札又从洞中找来茅草铺在这些士兵手上,以增加缓冲。

“一,二,三,来也!”

别看杨不疑身形不算魁梧,但力量惊人。他趴在暗道口,仅用双手膂力捧起老胡公躯体,缓缓放下。只经过一人多高的自由落体,最终顺利地被士兵们接住。

召公虎赶紧命人腾出一块空地,让蒲无伤上前救治。其余众人围在左右,急切地看着。

是他,卫伯和确信。

十几年前,寡人刚刚登位,未曾有缘会见这位传奇人物,国人暴动便告爆发,他老人家凭空“消失”了十四年。今日寡人终于睹其尊颜,却怎奈英雄迟暮,交臂失之。

“快,取水来!”蒲无伤一边从药囊里取出丹药,塞往老胡公嘴里,一边用水送服下去。

在卫伯和印象中,小神医蒲无伤历来不紧不慢,哪怕面对病入膏肓的病患,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可他此时手忙脚乱,再也不见从容风度,一股不祥预感在卫伯和心头涌现——老胡公怕是凶多吉少罢。

“如何?”众人迫不及待地问道。

蒲无伤死死掐着老胡公的人中穴,闭目摇头:“虽说一息尚在,但性命攸关。想必是中了毒烟后昏迷数日,夹层空气不通,又无饮水进食,恐怕……”

“恐怕什么?”这是一句不合时宜的问话,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后半句会是什么。

“命在顷刻……”蒲无伤眼中已然噙泪。

蒲无伤的悲伤早已超出医者范畴。关心则乱,卫伯和有理由相信,小神医不仅和老胡公熟识,关系也必不一般。

至于召公虎,则是不断在洞中踱来踱去,口中念念有词:“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这是他标志性的动作,永远像热锅上的蚂蚁般来回走着。

老太保什么都好,唯独在危难时沉不住气,焦躁情绪显露无疑。卫伯和心疼地又望了召公虎一眼,摇了摇头,把目光投向其他人。

杨不疑不会医术,他只能在一旁干着急。老胡公是他的恩师,少侠也是重情重义之人,他的面庞向来冷峻无情,此刻却写满牵挂和自责。他紧咬着嘴唇,几乎渗出血来。

而方兴,他的眼中则尽是迷茫——对老胡公身份的迷茫,对心上人下落的迷茫,当然,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这野人少年总是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但他却是个可造之材。方兴身上有种急人所难的义气,这正是腐朽贵族们最稀缺的担当,卫伯和不禁越来越赞赏他。

滴答,滴答、随着洞内有规律的水滴之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又过了一阵,韩、郇、耿、魏等诸侯国的政要们也前后脚鱼贯而入洞中。他们神情肃穆,默默地站在一旁。无需过多解释,他们都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想必也理解了召公虎为何执意发兵彘林。

寡人所料不错,一切谜团都将在彘林中被揭晓。于此同时,老胡公,这位大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也即将走完他辉煌与落寞交织的一生。

“恩师略有清醒,似有话要对太保言说。”蒲无伤突然转头,对召公虎道。

是了,蒲无伤口称“恩师”,原来也是老胡公的高足。他老人家栖身彘林十四年,倒是没有安于清闲。名师出高徒,同时教出杨不疑和蒲无伤这一武一医两位后辈高手,天下谁人能出老胡公之右?

召公虎听蒲无伤之言,神色大变,趋近老胡公跟前,跪下侧耳倾听。

老胡公声音微弱,似乎拼尽生平最后力气,一字一顿往外挤:

“余一人死不足惜……余驾崩后……众卿务必辅佐太子……中兴大周……切记切记!”

召公虎泣不成声,浑身颤抖,连连叩头道:“召虎安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胡公微微点头,再没说话。半晌,他长长地出了最后一口气,便撒手人寰。

他的遗言简短而朴素,没有浮华的辞藻,没有颓丧的不甘。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卫伯和饱含热泪,目送眼前的老者走完其辉煌的一生——他为了中兴大周的使命毕生奋斗,却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而去。蜡炬成灰,风骨长存。

唯大英雄能本色!老胡公宁愿客死在这荒无人烟的异乡,也不愿回到镐京的王座上苟且偷生。为此,他甚至差点付出丧生于赤狄宵小之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代价。

但他运筹彘林之中,早料定天下之事——他定下十日之约,请来了周王师救兵,等来了召公虎救驾,在众臣前从容溘然长逝。一切都在他的预演之中,分毫不差。

老胡公,卫伯和心中默念数遍这个突兀的名字。生为“姬胡”而来,死作“老胡公”而去。尘归尘,土归土,他在人生的最后时日竟如此坦然,卫和佩服,佩服!

可惜自己还没来得及同这位传奇天子说上话,对方便驾鹤西去。十四年如过眼云烟,一世英杰就此离场,一个时代终将落幕。

“恩师!!”这是蒲无伤的哀嚎。

“老胡公!!”这是方兴的痛哭。

他们后知后觉,也不像其他人般,了解大周礼法规矩。但没人苛责他们,毕竟论心灵的纯净无暇,在这个溶洞之中,卫伯和认为无人能出这二位之右。

这时,少师显父走上前来,安慰方兴和蒲无伤,示意他们先节哀顺便。

随后少保皇父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胡公尸体之前,双膝跪地,叩首再三。取出一团雪白棉絮,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老胡公口鼻之前。

“这是丧礼中的‘属纩’之礼,”卫伯和动了恻隐之心,轻声对方、蒲二人耳语道,“这是大周天子才有的待遇。”他能感受到两位少年心中的震惊,他们最迟知道真相。

这团棉絮名曰“纩”,用于探看亡人是否还有残存呼吸。尽管众人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棉絮之上,但奇迹并不会因为这象征性的仪式便发生,老胡公已然驾鹤西归。

这时,显父、皇父二人从地上徐徐站起,倒退着回到队列之中,对召公虎摇了摇头,目光哀伤。

召公虎这才颤颤巍巍站起身来,往后退了一步,整了整衣冠,朝老胡公遗体拜了三拜。紧接着,他长跪不起,深吸一口气,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呼一声——

“天王驾崩,众等下拜!”

就在这时,上至九卿中的太宰卫伯和、大司马程伯休父、少师显父、少保皇父,下到郇侯、魏侯、耿子还有公石焕等诸侯国的首脑上卿,再到普通周王师士兵,都齐刷刷俯身跪拜,五体投地。

所有人都会流下眼泪,或出于真挚、或流于形式,但没有人敢发出哭声。寂静,寂静到倘若一根针掉到地上,都清晰可闻。

周王胡,他有着波澜壮阔的前半生,东征西讨、平叛讨逆;也有为小人蒙蔽视听的后半生,宠幸荣夷公、亲信卫巫,最终酿成国人暴动。

不管他的余生在彘林如何自我救赎,终究难堵天下芸芸众口——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卫伯和不确定他避位于外是否正确,但对周王室而言,天子不在国内驾崩,尤其没在燕寝榻上龙御归天,是件不利于社稷之事。

大周开国两百年来,今日仅是周天子驾崩于外的第二例。此前,只有周昭王因南征楚国,在汉江之上遭遇风浪,最后溺水而亡。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筹备天子丧礼。

先贤周公旦制礼作乐,沿用舜帝“吉、凶、军、宾、嘉”五礼。而五礼之中,丧礼是重中之重。周礼重视丧葬,是为化民成俗。以庄重对待死者,从而达到善待生者之目的,“慎终而追远”。

慎终,须在丧礼上极尽哀情;追远,须在祭祀时极尽敬重。这样才能让人伦存于世间,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上下有异、相亲相敬。

故而大周丧礼仪式繁复,等级鲜明。而周天子的丧礼,更是周礼之翘楚——隆重之至,复杂之至,慎重之至。

召公虎心情大恸,依旧沉浸在无尽痛苦之中。卫伯和身为大周太宰,知道此时只能由自己挺身而出,主持大局。

他起身对周王胡遗体拜了三拜,对召公虎道:“依大周礼制,周王驾崩当由大宗伯负责丧仪。然天子崩于外,且狄患未除,只得从权。寡人有意推举太保主丧,直至天子入殓,不知众人意下如何?”

召公虎自然同意,其余众人也不会有异议。于是卫伯和取过白麻绦,绑在召公虎额头之上。作为主丧人,老太保要替周天子守灵,直到入殓。

同时,召公虎命少师显父、少保皇父为助丧之人,安排麻布、丧具、祭品等,以待治丧之用,二人作礼领命。

天子丧事虽重要,但彘林周边防务同样不可落下。于是召公虎再命程伯休父、公石焕等将帅,率领周王师、诸侯**披麻戴孝,紧守彘林各处要道,防止赤狄趁虚进攻。

其余各诸侯、公卿、将帅,亦各有安排。众人悉皆领命,朝周天子遗体三拜后,起身分头各自忙碌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