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66章 蒲无伤 ? 贰(下)

大周中兴 卷1-66章 蒲无伤 ? 贰(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66章 蒲无伤 ? 贰(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丧礼顺利结束,周王师将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彘林中的这些军汉们,有的思乡心切,有的难忍恶臭,但更多的,是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不用再担惊受怕随时杀个回马枪的赤狄大军。

不过蒲无伤从没担心过鬼子,跟据杨不疑的说法,赤狄部落间的矛盾够他们忙上好大一阵子。更何况,和当初怀抱活捉周天子的奢望相比,再兴师动众来抢其尸体实在划不来。

召公虎也无意多做逗留,天子下落不明和天子驾崩是两回事,他需要尽快回到镐京主持大局。于是老太保下令众诸侯、将帅整饬军队,清点军马、粮草、器械,当即启程离开彘林,扶柩归国。

安排完毕,召公虎令程伯休父为先锋,负责前方开道。又挑选五十乘战车、三千名兵士,着素衣素甲,在中军护送周王胡灵柩。

看着这些军汉们忙碌的身影,蒲无伤突然感觉落寞。他们都有归处,就连方兴也已答应太保召公前往镐京。那我呢?

故国残破,彘林萧索,亲旧不在,恩师故去。蒲无伤从不相信怪力乱神,但此时此刻,他感觉到自己便是这太岳山下的孤魂野鬼。

蒲无伤倒不是没有去处,召公虎不止一次地拉拢自己前往镐京担任御医。可自夏朝至大周,浅显易懂的岐黄之术一直被奉为正道医术,而倡导苦修的神农派反而更像异端。

对了,恩师曾说过南国有一座圣山,名曰神农架,当年神农祖师曾尝百草于彼。如今神农派式微,修习神农医术者更是寥若辰星。我可以去那里,或许能访得同门?

蒲无伤打定了主意,心情大好,于是收拾罢行囊,将神农《治世经》、《百草经》贴身珍藏。正好周王师也要护送天子棺椁南下,我便无妨再送恩师一程。

扶柩归国本是周王师职事,各诸侯只需象征性护送一段路便可。但各诸侯纷纷表示,甘愿护送周王遗体至黄河渡口。召公虎大喜,便让诸侯**队殿后,紧跟周王师。

因是凶事仪仗,故而大部队行进速度极慢,每日只行二、三十里。且路上每经诸侯国境,周王师还要停柩接受诸侯在都城外的祭奠。

此外,按照周礼,大部队在护送灵柩期间,每逢日落必须安营、日出才可行军,早晚在停棺之处举行哭奠仪式,即“朝夕奠”之礼。

就这样,周王师在路上走走停停了,耗费了三日三夜,这才离开汾隰之地,来到了黄河古渡口边上。

眼看着大部队即将渡过黄河,各诸侯纷纷前来向召公虎辞行。这几日,蒲无伤一直受邀陪伴老太保左右,故而这一幕幕“依依惜别”的场景,倒让蒲无伤大开眼界。

先是霍、郇、魏、耿四路诸侯前来告辞。后三个虽是蕞尔小国,民寡兵微,犹不辞劳苦派兵跟随召公虎勤王。只是这霍伯嘛,蒲无伤丝毫不质疑他的脸皮厚度。

召公虎对四位诸侯作揖,道:“四位诸侯辛苦,此役解彘林之围,诸位着实劳苦功高。”

郇伯、魏伯、耿子赶忙回礼,皆答曰:“分内之事,何足挂齿。”

“惭愧,惭愧。”霍伯不敢目视召公虎,脸色绯红,只得作揖赔笑。

召公虎也不以为意,对四位诸侯道:“七个月后,镐京城外会葬周天子之时,孤再为各位接风洗尘。”

众诸侯答礼毕,各领兵回国不表。

不久,晋侯也带着赵札和世子晋籍前来,向召公虎辞行。

“寡人救驾来迟,”这句话已然成了晋侯的口头禅,“未建寸功,有罪有罪。”

召公虎微微笑道:“各尽职事而已,晋侯为我大周北部屏藩,未来抵抗赤狄、北戎,还需晋侯多多费心才是。”

晋侯面有愧色,道:“寡人定当为周王室效死力!”

召公虎又看了一眼赵札,蒲无伤读得出这是不舍的神情,于是转头对晋侯道:“晋侯,赵氏宗主乃忠义勇武之士也!晋侯有如此得力干将,幸甚幸甚。”

赵札受宠若惊,连忙作揖道:“太保谬赞,赵扎感激不尽。”

召公虎拍了拍赵札肩膀,道:“倘若他日大周有危机之时,还望你不忘乃祖造父遗风,为国分忧才是。”

赵札赶紧答谢:“自当效劳。”

晋侯见召公虎有意招揽赵札,心有不快,催促道:“天色不早,寡人这就先行告退。待到七月后国葬,寡人再到镐京拜谒太保。”

言罢,赵札扶晋侯上了车辇,又同召公虎、方兴等人辞行后,驾车而去。

望着赵札驾车离去的背影,召公虎不住感叹:“此人乃社稷栋梁股肱,当真难得!可惜此人不为孤所用也!”

召公虎有先后送走其余等诸侯国使臣后,眼前只剩下卫伯和还在军中。

无独有偶,他也是蒲无伤最佩服之人。和其他位于太行山西之地的诸侯不同,卫国位于太行山以东,此次卫伯和率大军远道而来,不辞劳苦,立下汗马功劳,却从未有半句怨言。

卫伯和并未打算告辞:“寡人虽身为卫君,但亦在周王室担任太宰,位列九卿之首。寡人愿亲率一军,护送周天子灵柩渡黄河、过崤函、入镐京。”

召公虎叹其忠义,欣然应允。于是卫伯和命令公石焕老将军率领剩余卫军,星夜兼程赶回国都朝歌戍卫。

已是入夜时分,周王师在黄河岸边扎营。周王胡灵柩停在临时搭建的木屋之中,权且作为灵堂。灵堂两侧,临时搭建了简易棚屋,召公虎、卫伯和、程伯休父、显父、皇父等卿大夫都在这里歇息,为周王守灵。

当晚,例行哭奠过后,召公虎正独自一人在营中踱步。

蒲无伤知道,这正是他向老太保告辞的好机会。于是信步走到召公虎跟前,长作一揖。

召公虎看清来人,笑道:“孤近日事务繁忙,多有怠慢蒲先生,还请见谅。”

蒲无伤赶紧拜谢:“太保言重,无伤担待不起。”

召公虎对蒲无伤道:“还记得赵邑之外,蒲先生医治我军中毒将士,周王师这才脱困复元,最终击退赤狄、解了彘林之围,蒲神医居功至伟!”

“此乃恩师洪福,”蒲无伤拂袖答道,“无伤给太保千里递信,又赶赴赵邑医治伤者,只为救出恩师,以全孝道。太保率王师前来,这才把鬼子赶出彘林,在下不才,未敢冒领太保之功。”

召公虎抚须笑道:“蒲先生质朴无华,如无瑕美玉,孤甚敬佩!”

“太保谬赞。无伤一心只想行医救人,将神农绝学发扬壮大而已,别无他念。”

召公虎道:“蒲先生医术高明,此次回京,周王室定有官爵封赏,还望蒲公子切莫推脱!”

“承蒙太保大人错爱,无伤……”蒲无伤面露犹豫,叹了一气,对召公虎道,“无伤此来,乃是特地向太保辞行。”

召公虎大为惊疑,忙问道:“辞行?蒲先生何故要走?”

蒲无伤见召公虎不舍,道:“无伤国破家亡,乃是不祥之人,承蒙天子收而为徒,这才苟活于世。今恩师仙逝,蒙太保扶柩归国,我与杨兄感激不尽。如今彘林恩怨已了,一桩公案亦告完结,无伤无意荣华富贵,故而请辞。”

召公虎继续劝道:“倘先生无意于官爵,亦可跟随王师同回镐京。他日王城之内,孤请先生开馆讲学,将神农绝学发扬光大,如何?”

蒲无伤苦笑道:“无伤山野散人,无拘束惯了,怕是更乐于放浪形骸之外。且无伤居于自然之间,可效神农祖师尝百草、医百病,以求医道。至于高台教化、收徒讲学之事,无伤才疏学浅,岂可妄为。”

召公虎知道蒲无伤志向高洁,只得无奈道:“既如此,孤无法强先生所难也。”

蒲无伤怕召公伤心,施礼回道:“太保乃大周社稷庭柱,德高望重,他日必有名士高人争相来投。皆时,实现恩师中兴大周之遗愿,必指日可待也……”

召公虎见蒲无伤顾左右而言他,便问道:“不知蒲先生还有何心愿,但说无妨。”

蒲无伤见召公虎猜透心事,小心翼翼道:“无伤自幼跟随恩师修习神农之术,方管窥医道之一二。恩师生前曾说过,正派医道当推神农、岐黄,如今岐黄之术尚有孤本列于守藏室之内。无伤斗胆,倘若日后能借阅一观,乃三生之幸。”

召公虎抚须点头:“王室馆藏之书乃天子专属,本不对外。如今新天子尚未继位,孤更不敢擅专。但蒲先生乃天子高徒,又是社稷有功之臣,孤届时定会奏请新天子,为蒲先生开方便之门。”

“多谢太保成全!”蒲无伤大喜,叩谢再三。

两人又寒暄几句,见蒲无伤去意已决,召公虎只得无奈惜别。

临别之际,召公虎又赠蒲无伤良马一匹,蒲无伤虽再三推辞,终是拜谢接受,连夜驾马而去,消失在月色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