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67章 召公虎 ? 伍(上)

大周中兴 卷1-67章 召公虎 ? 伍(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67章 召公虎 ? 伍(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见诸侯们相继辞别,召公虎顿时觉得心中空落。转头看见方兴同样面露失落表情,不由感慨起来。

“赵札,杨不疑,蒲无伤,”召公虎反复念着这些名字,对方兴道,“此次出征彘林,孤遇此三位青年才俊,相见恨晚。可惜他们都不能为周王室效力,失之交臂,真乃有缘无分也!”

方兴点了点头,道:“赵札智勇双全、爱民如子,对晋侯也是忠心不二;而杨不疑、蒲无伤皆天子高徒,身怀绝技,志在四方。他们皆有各自造化,太保难以强求。”

“此言有理。”召公虎由衷赞赏这番话。

自从给他赐字之后,少年近来对自己已不像此前那般拘束,这是个不错的开始。方兴是一块璞玉,是周王胡和方武馈赠给孤的瑰宝,假以时日,定要将其雕琢成器。

“陪孤走走?”召公虎发出邀请。

“悉听尊便。”少年应承。

于是,一老一少在月光下漫无目的地走着。召公虎兀自沉思,方兴紧随其后,也不敢开口叨扰。

后人曾有诗曰:“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

明日便是渡河之日,若一切顺利,再过三日便可抵达首都镐京。诚然,召公虎不想回顾往昔,在前头,等待他的麻烦亦是丝毫不少。

天子已然彻底脱离人世纷扰,可他却留下来一个烂摊子——一个残破不堪的周王师,一个党派林立的公卿班子,一个离心离德的诸侯阵营。而这些,都因此次赤狄围攻彘林而暴露殆尽。

庙堂之上,十四年不见天子,大小政事全得由自己和太师周公二人硬扛。面对国人暴动后满目疮痍的镐京城,面对入不敷出的大周财政,面对难堪大用的官吏队伍,召公虎夜不能寐,而这些,躲入彘林的周王胡会知道么?

军旅之中,幸而这些年战端未起,可虢公长父给自己留下的怎样的一支大周王师?兵不过万,大半还是老弱残兵;将不堪用,唯一能带兵的程伯休父年近七旬。军饷不济、装备破旧、兵刃残缺,若非卫伯和相助,如何解彘林之围?

畿外诸侯,谁又不是心怀鬼胎?大周以地分封诸侯,可传到共、懿、孝、夷四王之时,早已无地可封。而周王畿土地不过千里,除了供养贪婪腐化的畿内诸侯,还要喂饱十余万国人,补给万余人军队,这些苦难又何谁去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周积重难返,路在何方?这早已不是扶立新天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大周中兴,任重而道远。

召公虎想到此处,心情更加郁结。

有时候,他甚至开始佩服周王胡的真知灼见,虽说“专利”之策触动了太多贵族和国人利益,但这确是能让周王室最快振兴的方式。如果没有国人暴动,老天子能成为夏之少康、商之武丁那般的中兴之主么?

当然,没有如果。

召公虎长叹一口气,看了眼身后的方兴,微微摇了摇头。他还是个懵懂少年,这些大周朝廷上的难言之隐对方又哪里能懂?天色不早,老太保意兴阑珊,便回营歇息去也。

一夜无话。

次日,照例是四更早饭,五更集结。周王师全军在对周王灵柩行完朝奠之礼后,便拔营而起,前往黄河渡口,准备在一日之内横渡黄河天险。

大军沿黄河北岸逆流行进了一个时辰,便来到风陵渡口。风陵渡乃黄河四大渡口之首,自是险峻无比,别有一番磅礴气势。在这里,黄河从壶口瀑布一泻而下,出龙门便向南奔流,直至被终南山东脉的华山所阻,才转而奔流东归大海。

所谓风陵渡,乃是以其附近风后陵墓得名。

说起风后,堪称上古时代一员难有其匹的军事统帅,亦是轩辕黄帝麾下一等一名臣。当年黄帝击败蚩尤、一统中原,正是得益于风后立下的汗马功劳。

当时,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方位,无法作战。这时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发明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

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牺牲,最终埋葬在这里,黄帝为之建风后陵,也就有了风陵渡口。

风陵渡不仅是黄河之上最大的渡口,历来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人有诗赞曰:“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周王师在黄河岸边暂歇,准备渡水船只。在这里,黄河水势稍微平缓,南北河岸距离也较窄,不需要太多船只,便可使万余人军队一日内全数渡河。

附近早已有晋国和魏国安排的船夫在渡口等候,大军正忙碌地筹备渡河。而召公虎则遥望着传说中风后陵的方向,遥寄先贤。

“轩辕黄帝乃我姬姓先祖,其族有幸得风后相助,方才克定中原。可如今姬姓江山社稷垂危,我大周之风后又会在何方?”召公虎对着滔滔奔流的大河长叹,只听到惊涛拍岸,并未得到答案。

到了黄昏时分,周王师与卫伯和率领的部分卫军悉皆顺利渡河,抵达大河对岸。

风陵渡的对面便是渭汭之地,地处渭水北岸。渭水作为黄河最大支流,即是哺育关中平原的母亲河,亦是通向都城镐京的必经水路。

从这里向西行,很快便到华山脚下,只需再穿过华山,其后便可一马平川,直通镐京。当晚,周王师在华山下稍事修整,次日便继续风雨兼程赶路。

次日一早,周王师大军拔营西向,刚行军不到数里,召公虎只见前方突然尘土飞扬,像是有大波军马正朝王师迎面而来。

召公虎刚想询问程伯休父,这位大司马反倒先行开口:“太保,此处往西一片坦途,怎会有大彪军马出现?看这阵势,兵车为数不少,是否下令戒备应战?”

召公虎极目远眺,只见来军的旌旗上并无字号,只是白布。沉吟半晌,摆手对程老将军道:“不妨,来者像是吊丧队列,无需多虑。”

“吊丧队列?”程伯休父满脸狐疑,“那会是谁?”

待到车马来到近前,召公虎这才无奈道:“还会是谁,老熟人!”

不一时,尘埃落定,迎面驶来近百乘战车,在距离周王师不到三里处停下,一字排开。为首的两乘战车从大部队中徐徐前行,很快停在召公虎中军车驾前。

随即,两个身服重丧之人从战车上跳下,一路小跑到周王灵车跟前,“嗖”的一声双膝下跪,以头抢地。

只听那二人大声嚎哭着:“天子!我等来迟一步,救驾不力,有何面目对周朝列祖列宗?”

“是他们?”程伯休父眼力不济,这才看清来人。

召公虎苦笑着点了点头,这两位哭天喊地之人非是旁人,正是半月前在汾隰临阵脱逃的两位前周王师将领——太傅虢公长父,以及大司徒虞公余臣。

程伯休父啐了一口浓痰,小声骂道:“不要脸,居然还敢厚着脸皮前来哭丧,天子被困彘林之中时,他二人何在?”

召公虎何尝不对对这两个厚颜无耻之徒嗤之以鼻,但是作为主丧者,此时对方前来吊丧,自然不能乱了周礼。他无奈跳下车去,打算扶起虢公长父和虞公余臣。

但此二公显然入戏过深,迟迟不愿起身。召公虎便只好一边边搀扶,一边劝道:“太傅、大司徒请节哀顺便!二位远道来迎周王灵柩,忠君之心可昭日月。”

虢公长父已经大哭失声,他带着哭腔干嚎道:“天子快快怪罪于我也!罪臣被小人谗言蒙蔽,不知天子被困彘林,死罪死罪!”

装睡之人喊不醒,装哭之人喊不停。召公虎索性放弃劝阻,站在一旁冷眼听着虢公长父在大声“忏悔”,当然,如果拼命给自己撇清渎职的责任算是忏悔的话。

虞公余臣倒是相对收敛,他远不如虢公那般浮夸,只是腆着标志性的便便大腹站立一旁,以袂拭泪。

如果说虢公长父是掏空周王师、又在汾隰临阵脱逃的主谋,虞公不过是毫无主见的从犯。他举止间的几分悔意,倒让召公虎生出一丝好感。

转身再看身后的一众随军卿大夫,不论是程伯休父、卫伯和,还是显父、皇父等人,无不露出不可思议神色,欣赏着虢公长父的表演。

半晌,召公虎听二公嚎声渐弱,显是哭得累了,便冷冷道:“二位尊为公爵、身居高位,更应注意贵体。天子新丧,朝中大事还需二公主持,眼看镐京近在咫尺,可不能耽误周天子棺椁入太庙之吉日才是!”

虢公长父这才悻悻然止啼,又煞有介事地在周王棺椁上叩首三下,方才起身对召公虎道:“太保身担主丧大任,孤愿听主丧人调遣。”

虞公余臣也收敛哀容,拱手道:“寡人愿听主丧人安排!”

召公虎赶忙道:“那就有劳二公各率本部兵马殿后,王师全军不作歇息,继续朝镐京进发。”

虞、虢二公这才不情不愿地退回各自军阵,目送周王师扶柩队伍经过,随后翻身上车,率军殿后。

次日,全军沿渭水河谷继续西行,又行军一日一夜,镐京城终于出现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