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一百零五章 新的首府

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一百零五章 新的首府

作者:雪豹导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48:04

第一百零五章 新的首府

贾逵心中稍安,退了下去。

卫觊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河东诸家大约什么水平,心里想的什么他大体都了解。只有这个贾家的受苦的小子,最为厉害,他举荐孙资莫不是……

卫觊说道:“某举荐一人,此人姓郝名昭,字伯道,亦是太原人。他本是寒门士子出身,然而家境贫寒又遭遇兵祸,目前仅担任郡中兵马屯长一职。不过他身材强健,又精通兵法,将军可用此人。”

卫觊的话音一落,其他几家都是一阵错愕,较大的士族一向不愿意与寒门、豪强等相处,然而这卫觊竟然举荐了寒门出身,甚至还是担任普通军吏的郝昭,这实在是委实让人惊讶啊。

童远早就听过郝昭的大名,这么厉害的将领竟然能够有机会收揽,肯定不能放过。

于是说道:“既然如此那吾就派人去请他过来,如果真的如同卫先生所言,那吾还要将他编入军屯甚至无畏军,让他参与到后续与於夫罗等对手的战斗中。”

这次举荐人才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曹操阵营那样夸张,但也确实让童远的人才瞬间充沛起来。

他马上就去可以邀请孙资、郝昭加入,不管成与不成,近期人才方面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目前,他武有徐荣、胡琅儿、黄於、杨奉、徐晃、徐俭等一众悍将。

文有卫觊、张既、贾逵、苏则、裴徽、裴缉、柳孚等众多文士。

再加上张录、耿清等能文能武,以及还没碰面的河东太守王邑,已经是有一番成就了。

童远再与众人讨论自己的驻地,“今渭阳君及所部居夏阳,由张既统领河水以西三县的民政与军屯日常事务。主力当然放在河东郡。目前尚未确定以哪里为行政、军事中心,不知各位有何建议?”

卫觊说道:“河东一带是吾华夏之根。相传,尧舜禹都城都在此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此三地都在将军治下,各有优劣。”

“蒲坂比邻河水,有河上重要港口蒲坂津,又是将军物资囤积之处。然而,此县居河东郡西南角,若是将军维护三辅、司隶,以中原为目标当居此处。可是,以此地作为出击匈奴、河套诸胡的根基,就略有些远了。”

“这临汾的情况,就由比邻此处的贾家来介绍一下吧。”卫觊说完便看向贾习与贾逵,河东的事,特别是各地的优缺点都由自己来说肯定会得罪各家,还是由相关人员介绍较好。

贾习看了看贾逵,示意新任临汾县令来讲一下比邻的平阳。贾逵起身说道:“谢祖父,逵虽年幼,但一定尽力,不辱家中名声。”

童远看到他们爷孙两人,尤其是祖父在儿子不在之后,把孙儿贾逵培养的这么好,不禁想到,若是董白见到这个场面肯定会伤心吧。

不论董卓风评如何,他还是对孙女董白非常爱护的。

董白年方十六就有这般武艺,并且与自己开始以为她会刁蛮无礼完全不同,她很多方面懂事知进退,又勇敢坚强。看来董家崛起以后,非常重视后辈的教育。不过感觉那董威就有些奇特了……

童远正分神的时候,贾逵说道:“平阳位于河东郡北部,是卫青、霍去病的故乡。本为分封的候国,有户四千以上,口超过两万。”

“平阳又与临汾、襄陵、杨县连成一片,农业、牧业、冶铁、手工业闻名北方,商业也非常繁荣,是河东连接西河、太原的重要市镇。”

“然而,近二十年来北边局势骤变,平阳失陷,连临汾也成为边境。前段日子平阳国还被於夫罗部占据,去年,於夫罗以此地作为匈奴王庭新都。幸亏将军至此,平阳才得以脱离匈奴控制。”

“目前,平阳由将军改国为县,但仅存五百户,其余多逃难蒙难,或是依附于山中坞堡豪强。从各方面来看,平阳都适合将军兵马驻扎,发展军屯,作为向东向北进兵的,但因为稍微偏北并不适合作为政治中心。”

童远想了想,这卫青、霍去病的故乡,变成了匈奴人的老巢,大汉的脸都被抽肿了啊!

平阳作为首府,听起来还不错,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真正的决斗场还真不在这边,以此为根基确实有一点远了。

裴家这边站起一人,身长七尺三寸,眉清目秀,正是裴茂四子,裴徽之弟,裴缉是也。

裴徵说道:“某以为安邑最为合适,此地曾是大禹之都,又是河东郡的郡治,现有户八千有余,口四万余。此地处于河水以北,过河后东西两边三百里刚好是洛阳和长安,又可以影响东边的河内等地,再加上比邻盐池,又有铁矿、冶铁作坊,实在是各方面中心的不二之选。”

安邑,就是后世山西的运城,此地在当人口较多,经济繁荣,确实受边乱波及较小,甚至历史上汉献帝还在这里停留了半年多的时间。

童远这几日听闻裴缉精通民生,果然讲得非常清楚。不过,安邑比邻裴、卫两家,到时候他恐怕不少事情都会受到他们左右。

既不能与他们为敌,也不能太过于依赖,这是目前他处理与大士族关系的方针。

他说道:“安邑确实很好,但吾与渭阳君离开长安这舒适繁华(刀光剑影)之地,就是要让世间苦难降临吾等身上,将之化为寒凉的露水,披荆斩棘开创一条太平盛世的道路。所以选择稍微困苦的地方比较好。”

“吾闻孟子曾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吾与渭阳君立志守卫边疆、匡扶并州,要洗刷天下对边军的敌视。因此就不选择安邑了。”

众人目光呆滞、暗暗吃惊,万万没想到他豪强出身,竟然还读过《孟子》,而且看了之后竟然这样要求自己!

这……这人要不就是真有本事,能够开创一番事业,要不就是需要去看看病了。

童远自知这么选择不过是躲避危险,把握机会的一个理由,所以也不管他们如何想,继续说道:“诸位以为汾阴、解县、绛邑和皮氏如何?”

其实他最看好黄河旁边的汾阴和皮氏,这两个地方的具体事务大多掌控在他这边,可以安排屯田又方便航运。此外,解县则是他颇为尊敬的关公老家,也很不错。

按照后世的经验和分析,排列一串内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最有讲究,所以他把次选的绛邑放在四个中的第三个,这是一个基本会被忽视的位置。

卫觊略微思考说道:“这四个地方各有约一千户上下,不算太大也不很小。其中解县最为富裕,却在全郡西南;绛邑不靠河水,但居全郡正中心;汾阴产的狐狸皮毛声名远扬,但无更多特点;皮氏物产最为丰富,可是有水患的风险。”

范先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这几个地方都不怎么样。卫固眼睛转了一圈,微微坐直想说些什么,却被卫觊用眼神制止,示意让他人先说。

贾习说道:“这向北出兵还是绛邑与皮氏较好,解县和安邑相似较为舒适,所以长远来看,建议在绛邑和皮氏中选择。”

童远心里咯噔一下,自己的一个主要目标就这样要否了,还不好意思反驳……

裴辑说道:“河东的繁荣离不开水利,这里水源充沛、航运便捷,相对来说皮氏和解县,比绛邑要好一些。”

卫觊微微笑道:“吾认为皮氏和汾阴都不错,河水自北向南在这里变得宽广,水势较缓适合各类船只通行,县内又有汾水流过,灌溉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对岸就是河上大港夏阳港和龙门津,在多数情况下,往来河水两岸非常方便。”

精通经学的裴徽捋一捋胡须,缓缓说道:“两地对比来看,汾阴平原为主,只有县东有丘陵产狐狸皮毛。皮氏北边有山,产铁炭。这么来看,对于将军志向,还是皮氏更为适合一些。”

贾逵也补充道:“我不久前层经过皮氏,看到这里地形险要,觉得那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余众人没有反对意见,童远心想皮氏和汾阴县比邻夏阳,其中皮氏更大一些,正好把生产搞起来,水利方面也需要组织人手修缮河堤,总体上各方面都很适合。

于是确定童远及无畏军部分基干常驻皮氏县。

就这样皮氏,也就是未来的山西河津市,成为童远部第二阶段的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