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二百零四章 禁铜诏令

奋斗在五代末 第二百零四章 禁铜诏令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二百零四章 禁铜诏令

一秒记住!!!狂沙网手机用户输入:

翟氏站在丈夫后,望着一座座心铜制佛像从自家佛堂内搬出,心如刀绞。

“阿郎...”翟氏只觉口一阵发闷,大脑也昏昏沉沉的,一个不小心未能站稳,趴到了丈夫宽广的脊背上。

李重进双手抱,正监督仆役搬运佛像,转过头:“怎了?若是不舒服,就回去歇着。”

翟氏脸贴在李重进背上,声若蚊呐:“阿郎,真要全都上交朝廷,就不能留一座吗?一座就行。”

“一座都不能留,必须全数上交浚仪县衙门。”李重进盯了翟氏一眼,态度很是坚决。

浚仪县乃是开封府两赤县之一,开封城中轴线以西,都归浚仪县管辖,中轴线以东则归开封县管辖。

今午后上朝归来,李重进就火急火燎地命令仆役将佛堂内的佛像搬出来装车,悉数送到浚仪县衙门去。

原因在于郭荣今朝会上发布的一份诏令。

诏令的内容大致是:因朝廷缺铜铸钱,除官府以及朝廷敕额的寺庙外,止民间拥有任何铜器,诏令颁布五十内,周朝所有百姓须将自己拥有的铜器铜像尽皆上交给官府,诏令颁布五十后,持有铜器五斤以内者充军两年,五斤以上者死刑。

李重进方才已经给翟氏略微解释过了,而且还承诺事后铸造两座金佛像来补偿翟氏。

但翟氏依然有些无法接受:自己家里供奉几座佛像,朝廷也能管得着吗?况且自家又不是一般家庭,罚肯定也罚不到自家来,用得着这样么?

况且佛堂里的几座佛像翟氏拜了好几年了,去宋城都得装车带上,佛像上寄托着翟氏的信仰,她哪能轻易接受佛像被熔铸呢?

翟氏当即就表示反对,但李重进可不会在乎妻子的感受,郭荣不久前许诺让他统领伐唐大军,他当然要投桃报李,决心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郭荣的铜诏令。

两行泪水从眼角奔涌而出,翟氏死死抓着丈夫的官袍哀泣:“阿郎,求求你,就留一座吧,妾只一个人夜里偷偷地来看两眼,绝不让他人瞧见。”

“要我说几遍,一座都不能留,将来若是有人借这铜像弹劾我,你担得起这个责吗?几座铜像而已,要是看不下去,你就先回房去歇息!在人前哭算什么回事?”李重进斥责声颇大,几名搬运佛像的仆役忍不住扭头看了几眼。

李重进当即冲仆役怒斥:“你们几个都给我认真点搬,一块铜都不可落下,要是出了岔子,到时候我要你们好看!”

仆役们顿时焉了下来,纷纷埋头,继续默不做声地搬运佛像。

此时,在家中温习功课的李延庆听到消息,匆匆赶到了佛堂前。

翟氏看到了援手,擦了把泪水,挥着手道:“三郎你来得正好,快来帮忙劝劝你阿爹,他要将佛堂里的佛像全都熔毁,为娘怎么劝都没用。”

李延庆还没搞清楚现状,当然不会急呼呼地上去劝谏。

“阿爹,这是怎么了?闹成这样。”李延庆瞅了一眼嘤嘤啜泣的继母,走到父亲前。

“还不是朝廷新发布的诏令,唉,一言难尽。”李重进才上朝归来,第一时间响应郭荣的诏令,结果妻子不明大义哭哭啼啼,此刻深感心累,吩咐李延庆道:

“你来得确实正好,替为父监督仆役将佛像都搬到门口的车上,一会全都运到浚仪县衙去,到时候诏令也会张贴出来,你就都明白了。”

李延庆虽然还没搞清楚原委,但还是应承道:“孩儿遵照阿爹吩咐,定会将佛像都运到县衙去。”

“那好,我先去歇息会,顺带劝劝你阿娘。”李重进说罢转过,死死钳住翟氏的手,想将翟氏带走。

“三郎啊,一定要替为娘留一座佛像,千万别全搬走了!”翟氏泪眼婆娑,发髻缭乱,话音未落就被李重进连拉带扯拖走了。

一边是父亲吩咐自己将佛像全数搬走,一边是母亲乞求自己留一座。

李延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听从父亲的吩咐,开玩笑,现在李家可是父亲李重进一言九鼎。

“你们不用管,继续搬运佛像便是,一座都不可落下。”李延庆吩咐仆役:“还有,再去个人将张谦和叫来,我有事吩咐他。”

过了片刻,张谦和也赶到了佛堂门前,此时佛像已经全部装进了门口的两辆大车里。

李延庆对张谦和招了招手:“门口有两辆大车,里边载着佛像,你带人送到俊逸县衙去,再替我抄一份今公布的诏令。”

“是,在下这就去。”张谦和不敢怠慢,当即就领了几名仆役驾车去往浚仪县衙。

吩咐完毕,李延庆返回自己书房继续复习功课。

翻看了几页诏令抄本,正巧看到前前朝后晋的限佛诏令,李延庆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

估计是朝廷收铜铸钱,前阵子限佛新**成,朝廷从三千多座野寺里收缴了大量铜制佛像,但估计数量上离朝廷的预估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要搜集民间的佛像来铸钱。

半个时辰后,张谦和带回的诏令抄本证实了李延庆的猜测。

“郎君,这边是朝廷今颁布的铜诏令。”张谦和将抄本呈给李延庆:“但在下以为这份诏令略显严苛,恐怕会引发百姓不忿。”

“嗯,让我瞧瞧。”李延庆拿起诏书仔细看了起来。

诏书不长,抛去一些废话,总共有几条要点:

朝廷要收天下铜器,除了官府、军队,以及朝廷敕额寺庙所用的铜钟和法器外,任何人与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藏匿铜器,必须在五十之内悉数上交朝廷;

五十之后,若还有人藏匿铜器,无论是餐具还是农具,亦或是佛像法器,藏匿一两至五斤者流放边疆充军两年,五斤以上者则直接死刑。

朝廷收缴铜器,也并非无偿,凡是上交铜器者,每一斤熟铜朝廷补偿一百五十文,一斤生铜补偿一百文。

同时朝廷鼓励百姓之间互相检举揭发,譬如张三违抗诏令,在家里秘密供奉铜制佛像,邻居李四如果向官府检举他,那李四就可以获得铜像对应的补偿,而张三则会被官府抓走判刑。

看完诏令,李延庆放下抄本:“这诏令确实很严苛,一斤熟铜最少可以铸钱两百文,朝廷却只补偿一百五十文,这是**的加税,而且税率二成五,高的可怕。”

李延庆接着感慨道:“而且朝廷还鼓励百姓互相揭发,这下估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太阳底下无新事,古往今来,统治阶层都非常擅长分化百姓,使百姓之间互相对立,并借此维持统治。

就比如今郭荣颁布的铜诏令。

中原战乱多年,佛教在中原信众甚广,野寺遍地开花,家中供养佛像的百姓不知凡几,市面上大部分铜钱都被寺庙和百姓熔铸成了佛像。

这就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数量大幅减少,致使经济紧缩,贸易萎靡,朝廷能收取的商税也随之大幅缩水。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并获取征讨南唐的军费,朝廷先是推行限佛新政,收割了三千多座地方野寺,但仍嫌不够,又随之出台了铜诏令。

这份铜诏令本是朝廷对天下百姓的一次狠烈搜刮,而且朝廷不但要搜刮,还要借此机会挑起百姓之间的对立。

能使用铜制器具、供用佛像的,至少也是薄有家产的富农阶层。

用不起铜器,供用不起佛像的穷人平里本就眼红这些富农,这下朝廷鼓励揭发,穷人自然就会帮朝廷死命盯着这些能够供得起佛像的有钱人。

若是真有富农胆敢违背诏令在家中继续供用佛像,那必然会遭到周围穷人的疯狂揭发。

而穷人和富农本就是周朝人数最多的两个阶层,这两个阶层互相对立揭发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人反对朝廷的铜诏令,这条诏令也就能够顺利地推而广之。

张谦和提醒道:“不止如此,朝廷此番还要征收寺庙所用的铜像。”

李延庆闻言拿起诏令又看了一眼:“确实如此,即便是得到朝廷敕额的正规寺庙,也只能保留铜钟和法器,佛像还是要上交朝廷的,大相国寺里,重达万斤的实心佛像足有七八座,这下都要铸成铜钱咯。”

还好自己年初就将大部分现钱都换成了地皮......李延庆庆幸之余猛然惊醒: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央行放水吗?朝廷收缴天下铜器铸造成铜钱,如果新铸造的巨量铜钱全部被朝廷用来购买商品,并且流入市场,那市面上钱的数量就会随之翻上数倍,这就会导致百姓手中的钱贬值数倍,产生的价值差就全都被朝廷拿去了,这妥妥的就是朝廷印钞放水薅羊毛啊!

张谦和虽然不懂这些金融术语,但最朴素的钱币概念还是明白的,面带忧色地说道:“若真如郎君所言,这些铜器铜像都被熔铸成铜钱,那恐怕咱们手里的钱都会不值钱了。”

“是啊,我们手里的铜钱都会掉价数倍。”李延庆转头望了眼窗外:“此时此刻,开封市场上能够长久保存的商品,能够买卖的地皮房屋,估计都被疯抢一空了。”

都城的百姓没几个蠢货,在得知朝廷要大规模铸造铜钱,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抱着家里的钱直奔市场,买一切能够长久保存的商品,譬如瓷器、布匹和农具。

张谦和这才想起,自己的头柜里还有三十多贯现钱,那是李延庆这一年来发给他的薪俸。

“郎君,在下还有点事,可否先行告退?”张谦和虽然内心急切,但还是维持着礼貌不失尴尬的微笑。

“可以。”李延庆一眼就看穿了张谦和的心思,微微一笑:“要不要我借你辆车?”

......

政事堂中,三名宰相正在批阅公文。

范质和李谷两人老神在在,范质家里本来就没什么余财,李谷则是早在去年就已将大部分浮财买成了城里的铺面,两人完全不慌。

王溥就不一样了,他慌得要死。

平里,王家的财权都归王溥的父亲王祚所掌管,而王祚去年被任命为颍州刺史,已有近一年未归开封。

王溥本人并不善于理财,家里的财务也基本不过问,散了朝要么找朋友喝酒赋诗,要么关在书房里编写史书。

所以这一年多来开封城里的种种变动,王溥并未太过放在心上。

郭荣今天宣布铜之前,也没提前和三位宰相通气,所以王溥家里二十万贯现钱一直好好地躺在仓库里。

虽说散朝之后,王溥就立刻派了亲信回家里报信,要家中赶快用马车拉钱去市场里扫货,什么丝绸布匹,什么玉器瓷器,什么房产地皮,只要是能买的,通通买回家。

但王溥本人却还得在政事堂处理公务,他心如火烤,若是家里人没能将现钱快速换成固定资产,那后果将会很严重......

终于捱到了放衙,王溥提起官袍,冲出政事堂,招呼亲随立刻直奔家中。

到家里一看,王溥却并未见到想象中货物满盈的样子。

王溥慌忙找来妻子一问,才晓得家中仆役刚驾着马车抵达市场,六成店铺早已关门歇业,剩下的要么是些卖食品的,要么就是些坐地起价的店铺。

商人也不傻,既然晓得朝廷要大肆铸钱,自然不会傻乎乎地维持原价。

“郎君,市场上已经没东西可买了。”妻子哭哭啼啼地说道:“家中的现钱现在只能堆在仓库里。”

“遭了遭了。”王溥额角冒出一丝冷汗,他已经能够想象到父亲王祚会如何写信臭骂自己。

但王溥旋即就反应过来:自己可是当朝宰相!陛下颁布铜诏令前却未与自己商议,自己有权劝谏陛下,甚至可以制止这份诏令的施行!

见妻子已经有些站不稳了,王溥连忙扶住妻子:“不要慌,为夫有法子。”

接着王溥高呼:“侍女呢?速将大娘子扶回卧房!仆役呢?快备车,我要去大相国寺一趟!”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