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二百零五章 炼铜才能富国强兵

第二百零五章 炼铜才能富国强兵

一秒记住!!!狂沙网手机用户输入:

第二常参结束,王朴带着改好的两份词曲来参见郭荣。

自四月末从郭荣手中接下精修五份词曲的任务后,王朴便将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研究宫廷雅乐与市井词曲,不光数次乔装赴开封的勾栏里听曲,还与郭荣有过多番探讨交流,到了九月终于是初获成效。

“这是经臣修改过的两份词曲,还请陛下过目。”说罢王朴将两份写有词曲的草纸呈上御案。

郭荣拿起词曲,只看了几眼,就忍不住照着曲谱哼出声来,水平还着实不低。

哼了有小半刻钟,郭荣满意地放下词曲:“文伯啊,你这词曲改得甚好,竟将宫廷雅乐与市井俗乐完美融合,简直妙不可言!”

王朴恭谦地低着头:“陛下,臣还只完成了两份词曲的修改,尚余三份,恐怕还要些时。”

郭荣微笑着道:“不急不急,文伯你万不可急于求成,即便还需三年,我也愿意等。”

“此番也许还真要花上三年。”王朴借坡下驴:“臣有一个想法,陛下可愿听听?”

一听真要三年,郭荣有些急了,但还是稳住心神:“文伯直说便是。”

“自唐末乱世,传自隋初的雅乐有所废散,虽我朝之前的四朝皆竭力收集失散的雅乐,但仍不免有所遗漏。”王朴说着说着抬起头,铿锵有力地说道:“臣以为,正可借此机会重编雅乐,永为传承!”

汉朝编写的宫廷雅乐,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载动乱,早已失散无踪。

结束南北朝纷乱的隋朝,搜罗了南北各个朝代编写的雅乐,并在此基础上编排了一名为“八十四调”的宫廷雅乐。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雅乐制度,但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国都长安多次失陷,这雅乐制度也就逐渐失散。

目前周朝的宫廷雅乐,是在前面四朝的基础上缝缝补补而来,自然谈不上正统。

王朴想借编订雅乐的机会,将郭荣喜欢的市井俗音也编排到宫廷雅乐里,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地将市井俗音纳入雅乐体系内,可谓是两全其美。

反正纯正的雅乐早就失散了,只要王朴编写一听起来还行的雅乐,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再死板的朝臣和儒者也无从置喙。

王朴没有言明,但郭荣一瞬间就明白了王朴的弦外之音,激动地一拍御案:“文伯你这计策当真妙极,妙极,哈哈!”

郭荣此刻心神畅通:是啊,哪有什么传承几百上千年的宫廷雅乐?只要战乱一起,朝代更替,前朝的雅乐就不可避免地有所失散,那后来者又何须死抱着零零散散的前朝雅乐不放呢?直接编一符合当下喜好的,岂不是来得更简单,更便捷?

王朴依旧恭谦地回道:“陛下谬赞了,只是此法工程耗大,恐怕耗时甚久,还要不少时才能有所成果。”

“哈哈,无妨无妨,多久我都愿意等。”

只要一想到自己喜的市井俗乐能正大光明地在皇宫里演奏,甚至还会成为正规雅乐一直传承下去,郭荣就心生愉悦,哪还在乎耗时多久呢?

就算要等上十年,郭荣也甘之如饴。

王朴握在扶手上的双手忍不住发颤:“那臣今便开始着手编写新式雅乐,请陛下于下次大朝会时正式委派给臣。”

作为一名研究雅乐的学者,最能证明自己才学的方法,莫过于亲自编写宫廷雅乐,就好比研究历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能够写就一本流传千古的杰出史书。

如今宫廷雅乐编订权到手,王朴怎能不心生激呢?

郭荣勉强收敛心神,略带担忧地问道:“文伯你不光兼着开封府的差使,还要顾着枢密院的事,这会再加上编订雅乐,肩上的担子是不是有些太重,你又并非壮年,要不,我委派几个人来协助你?”

王朴今年已满五十,在此时算是十足的老人了,况且须发已经开始发白,令郭荣着实有些担心。

一听郭荣的提议,王朴觉得很有几分道理,自己虽然精力还算充沛,体也还干得动,三份担子一并承担并无什么问题,但若是能多几名得力的帮手,那办事的效率定然能有所提升。

但略加思忖后,王朴还是选择拒绝:“臣上的担子并不重,开封府有两判两推助臣理政,在枢密院臣只是副枢密使,负责的公务也不多,至于编订雅乐,乃是臣生平最大喜好,不会给臣带来丝毫负担,况且朝中精通雅乐的朝臣屈指可数,很难挑出合适的人选。”

编订雅乐流芳千古、功在万代,王朴不太想让出功劳给别人。

再说了,王朴此番编订雅乐,要在其中夹带不少市井俗乐的“私货”,这可不是其他文臣能够轻易接受的,到时候别找来了帮手,不但不能帮忙,反而坏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王朴稍加提醒,郭荣就明白了王朴的顾虑,感慨道:“这倒也是,却是我思虑不周了,既如此,文伯你就多劳些,但凡有任何需求,只管向我提便是。”

“是,如有需求,臣绝不吝言。”王朴沉声应道。

此时,偏外传来内侍张守恩的细声请示:“陛下,归政法师求见。”

郭荣一听,锋锐的剑眉就皱了起来,昨才发布的铜诏令,今归政法师就来求见,所图为何,郭荣就是用膝盖都能想明白。

郭荣此刻正在兴头上,当然不想听着劳什子归政法师唠叨。

但这归政法师,郭荣即便是不想见也得见。

归政法师法号智佺,乃是此时中原最具影响力的高僧之一,常年在河北和开封宣讲,号称信众门下三十万。

而且这“归政”的师号,还是郭荣的养父,先帝郭威亲自颁发的。

先帝郭威在位时,这归政法师还经常出入宫廷,给郭威**。

所以,这归政法师的面子郭荣还是要给的。

就在今年年初,归政法师刚刚结束在河北各地的**,携众多弟子赶赴开封,准备开坛**。

结果却碰到郭荣限佛铜一组合拳,搞得各地不敢开设佛坛,归政法师的巡回**计划只能无奈中止,加之他年岁甚高,走不太动了,干脆便长居开封。

想来这归政法师是城里的一帮寺庙联手推出来的帮手,郭荣冷哼一声:这帮秃驴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知道朕不能拂归政法师的面子......

不过这归政法师今年都有八十了吧?垂垂老矣的老东西,竟然还敢来劝朕?不知他是作何想的,当真不知好歹.......

一念至此,郭荣从御椅上站起,对门外的张守恩吩咐道:“去带归政法师过来,朕倒要见一见他。”

王朴见状拱手道:“陛下,臣先行告退。”

“不急,你坐下来看着便是。”郭荣正了正洁白的衣领,气势陡然威严起来。

过了片刻,一名步履瞒珊的驼背老和尚,在张守恩的帮扶下,进到了偏。

老和尚头顶僧帽,披袈裟,一张老脸满是褶皱,垂着头一步一步缓缓行到御座前,对御座躬行礼:“草民释智佺,贸然求见,还请陛下宽恕。”

郭荣几步便走到释智佺前,伸出双手托住老朽的躯,故作殷切:“法师年已耄耋,无需多礼。”

说罢,郭荣忍着扑面而来的腐朽气息,高声道:“守恩,还不快给法师看座?”

“是。”张守恩连忙搬来一张靠椅,放到王朴的对面,并帮着释智佺坐上了座椅。

低着头喘了口粗气,释智佺似乎并未注意到对面坐着的王朴,颤巍巍地抬起双手,勉强做了个拱手状:“草民今贸然求见,是有一事想劝谏陛下。”

郭荣并未回御座,就站在释智佺旁不远,淡然道:“法师想说什么直说便是,无须讳言,朕都听着呢。”

释智佺只说了一句话,腔就开始抖动起来,仿佛已是命不久矣。

郭荣悄悄对张守恩使了个眼色,张守恩当即会意,连忙离开偏去叫御医,以防这位归政法师出意外。

“陛下,草民有一事恳请陛下。”释智佺一字一顿地说道:“请陛下收回昨的铜诏令。”

“法师,朕乃是天子,一言九鼎,昨的诏令早已昭告天下,绝无收回的道理。”郭荣拒绝得很干脆,而且理由也很充分。

释智佺却不正面接招,而是缓缓说道:“陛下,佛像乃是天下信徒信仰所在,冒然熔铸,恐天下信徒惶恐不安,还请陛下网开一面。”

郭荣也是有样学样,背着手问道:“朕有一问想请法师解疑。”

释智佺沉默了一会,方才开口:“陛下请说。”

“佛如何度化众生?”郭荣却是提了个佛法上的问题。

王朴暗暗替郭荣捏了把汗:陛下放着为君之道不用,难不成要靠佛法来驳倒归政法师吗?

郭荣懂佛法吗?在王朴看来,只是略懂而已,现在却放着自己最锋锐的矛不用,反而要拿短匕去攻击对方最厚实的矛,这未免有些太不理智了......

限佛新法出自李谷,铜诏令却是王朴与郭荣合力制定的。

昨颁行的先铜诏令,其中大半都是王朴的心血,他就期待着限佛诏令能够帮朝廷搜集到足够南征的庞大军费,这样自己的平边策才能顺利施行。

释智佺也感到很意外,陛下竟然想靠佛法驳倒自己吗?岂不是不知天高地厚?

“陛下,佛法无定法,佛度化众生之法无穷无尽,不可名状。”释智佺言下之意,就是在讥讽郭荣不懂佛法,问的问题毫无意义。

郭荣不以为忤,接着问道:“那法师以为,佛是否不分贵,人人皆可被度化?”

释智佺虽然搞不懂郭荣为何要作此问,但还是老实答道:“然也,众生皆入六道流转,故而众生平等。”

郭荣微微一笑:“朕以为,佛视众生平等,这便是行善。”

行善?释智佺也听说过这种说法,但这是用儒家的理论来解试佛的行为,从佛法上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

但还没等释智佺解试,郭荣就继续滔滔不绝道:“既然佛以善度人,那世间百姓缺铜铸钱,区区俗世间一尊铜制佛像,佛定然不会吝啬。”

“陛下,这......”释智佺虽然知道郭荣是在胡说八道,但他如果要反驳,就得从佛之善为何物开始辩驳,但他人实在太老了,脑子虽然还勉强能转得动,但嘴巴却很难跟得上了。

见释智佺哑口无言,郭荣趁胜追击:“朕还听闻西方有一佛,其转世为人时,遇道旁一老者因为患重击,向其求取眼珠,这位佛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眼珠舍给了老者,佛之善可见一斑,朕一向景仰,若是世间百姓需要朕之骨血,朕定然毫不吝啬!”

郭荣都这般放狠话了,释智佺哪还好意思辩驳呢?

想起自己辜负了众多同道的期望,释智佺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一时之间只觉头晕目眩,天旋地转。

正好张守恩带着两名御医赶到外,郭荣大手一挥:“归政法师体不适,守恩你速速带人将其抬到御医院去,若是法师行动不便,便让他住在宫中多静养些时。”

眼见释智佺已然支撑不住,郭荣一不做二不休,将他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陛下,草民......”释智佺还张嘴辩驳,两名前司侍卫已经将他抬起,几步就出了偏。

望着飘的黄色袈裟,以及侍卫们远去的背影,王朴轻声道:“如此对待归政法师,是否有些不妥。”

“对他们这帮不死心的秃驴,朕已是仁至义尽。”郭荣一甩衣袖,坐回御椅:“此番就是要灭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不然天下剩下的两千多座寺庙联起手来不上交佛像,难不成要朕派军一座座地去搜吗?”

郭荣接着高声道:“佛教势力在中原盘踞多年,早已尾大不掉,此番限佛铜,也正好敲打敲打他们,免得他们不知天高地厚!”

王朴低头附和:“陛下所言甚是。”

郭荣志得意满:“待民间铜像铜器收缴完毕,朕便要新设铸钱监,专门负责炼铜铸钱,如此我大周才可富国强兵!”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