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闲散王爷 > 第四百零四章李世民要了《映山红》

第四百零四章李世民要了《映山红》

歌中荡漾着欢快和童真,其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众人正沉醉在《男儿当自强》、《铁血丹心》、《霸王别姬》、《历史的天空》激昂、雄壮、豪迈、大气的歌词、旋律中,突然听到了这么一首轻松活泼、欢快童真的民谣,所有人既惊奇,又非常喜欢这轻松活泼的歌。

自然,李元景唱的这几首歌儿,李浩然都向李元景请求,把这歌词和曲谱卖给他们。

李元景自然是同意,他自降身份,为这些人唱歌,不就是想让他们听听,把这些歌词和曲谱卖给他们吗?

接下来李元景又唱了《映山红》这首歌: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这首歌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红歌,歌曲表达了人们期盼红军到来、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红军的热爱。

许多著名歌唱家和歌星都唱过这首歌。

李元景特别喜欢听一个名叫黄英的歌星唱的这首歌,她独特的嗓音、清澈的音色令人迷醉。

只是这是一首红歌,歌词中有“若要盼得红军来”这一句,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大唐演唱,于是李元景就把红军改成了唐军,这样一切就完美了。

歌太好听了,虽然众人不知道哪里的平民百姓如此期盼唐军到来,但这首歌明显是歌颂大唐军队、歌颂太上皇李渊、皇帝李世民的,这样的歌儿,怎么不令李世民喜欢?

李元景唱完之后,李世民对李元景说:

“六弟,这首歌非常好,朕要了!”

这、这、这……

听李世民这样说,李浩然很吃惊、很后悔:

今天李元景唱的这些歌都非常好,每唱完一首,李浩然都会告诉李元景,他们五姓七望要那首歌。

只要李浩然说要,李元景都会答应把这歌给他们五姓七望。

而今天,截止到这首歌之前,李世民一直没有和李浩然七人争抢,因此李浩然以为李世民不和他争强李元景的这些歌了,所以他就松懈了,没有在李元景唱完之后,立刻开口向李元景要这首歌的歌词和曲谱,他万万没想到,突然之间李世民会争着要这首歌。

李世民既然开口要了,李元景自然答应,而李浩然七人因为把李元景开始唱的全都要走了,现在李世民突然开口要一首,他们全都不好意思和李世民争,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李元景答应把这首歌给李世民。

天黑了,裴淑贞命人来向李元景禀报,说晚宴已经准备好了。

李元景听了,就不再唱歌了,命令下人们,把迎宾殿中的桌椅摆好,摆宴席招待李世民众人。

在场的所有的人全都没有推辞,而是兴致勃勃地坐下来享受李元景的美食、美酒。

李元景赵王府的美食、美酒,可是令人想想就垂涎三尺的,平时众人轻易来不了赵王府,没事不好意思来蹭饭蹭酒,现在有了这机会,自然要在这儿大吃大喝一顿。

民以食为天,不管皇帝,还是大臣、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喜欢美食的。

今天程咬金心情非常兴奋、激动,李世民亲口允婚,把清河公主指婚给自己二儿子程处亮,这份殊荣、大喜、荣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把程咬金都砸蒙了,程咬金早就在赵王府待不住了,那么好听的歌,在程咬金听来也成了噪音,他非常着急回他的宿国公府,把这大喜之事告诉给府中之人。

但李元景在府中备了酒宴,美食美酒,李世民和在场所有的人全都要在赵王府参加宴会,程咬金既不好意思一个人走,也实在舍不得李元景的这美酒美食,于是他也留了下来。

太平盛世,李元景给五姓七望写了许多好诗和曲谱,还承诺给他们写七百五十首诗和曲谱,而李元景的这新形式的歌曲实在令人喜欢,并且李元景的白酒、香水、花露水、茶叶、瓷器等好东西,也都大部分都卖给了五姓七望,李浩然七人心中非常高兴,所以他们饭吃得很尽兴、酒也喝得很尽兴。

李世民看李元景如此有才,写出了这么多的好诗、曲谱,今天又唱出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李元景制作了许多好东西、为大唐朝廷和百姓挣了许多钱和粮食,李世民心中非常高兴,所以饭和酒也都吃得、喝得很尽兴。

而今天最高兴、喝得最尽兴的自然是程咬金:

大喜事、心情好、好酒好菜,程咬金大喝特喝,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

程咬金喝醉了,别人,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都喝得很痛快。

一场宴会进行了许久,等宴会结束,天已经很晚了,什么都干不成了,李世民众人就向李元景告辞,各自回去了。

众人走了之后,李元景决定这个晚上把自己准备制作的火枪图纸画出来。

现在已经是八月了,很开秋收就会完成,那时,突厥就会开始来大唐“打秋风”,李元景要在突厥前来打秋风值钱,制作出来一批火枪,交给薛仁贵,让他带领他训练的三百金吾卫前往边疆,抵御突厥的“打秋风”。

明天,李元景准备去新丰县和蓝田县,看看蜀王李恪开长石矿和建烧制玻璃的炉子、楚王李祐开铁矿、建炼铁炉的情况。

李元景不知道他们这些事进行得怎么样,如果他们做得很不好,那自己就要耽误很多时间,给他们指导,那时,就会耽误制作.火.枪。

枪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在一二九五年,中国就制作出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型射击火器。

元代人又发明了金属管型火器——火铣。

火铣是从枪管后端火门点火发射的。

十五世纪,欧洲人发明了用火绳枪机点火发射的前装枪。

十六世纪,欧洲发明了利用燧石枪机点火发射的枪。十七世纪,他们又研制出了撞击式燧发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