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575章 致良知

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75章 致良知

作者:码字手痛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6:08

第575章 致良知

当金銮殿上王明义开始阐述他从《农典》上获得的道理,当他演化的已经接近真实的竹林之中传出《农典》的读书声,农部尚书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一样,他蹲下身体,手掌拨开浩然正气形成的竹林,显露其中的真相。

这浩然正气的竹子真的是扎根在金銮殿中!

一块块金砖之下,玄黄地脉如同一条条翻涌的小龙,带着地气上升,与浩然正气结合,让浩然正气的白与地气的玄黑在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眼前这一片似假实真的竹林!

看到这一幕,百家一位位修行者难以置信地说道,“怎么可能?”

“他居然做到了?”

“如果他真的可以以容纳农家,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容纳其他家?”

在其他人疑虑的时候,看到这一幕的儒家之人已经从刚刚还惊怒周铁衣学说的阴霾之中走出,甚至如张事忠之流,更是老泪盈眶。

“天助我儒家!天助我儒家!”

工部除了尚书孔子星之外,其余多是墨家,公输家之人,此时用略带不安的眼神看向周铁衣。

周铁衣也认真看着这一幕,他明白为什么儒家之人会欣喜若狂了。

儒家七品‘修身’,可以兼修其余一家或者几家的道,从而来反补自身。

但是儒家修行一直都有一个铁律,那就是你无论兼修其他道有多好,你的兼修执法啊始终会低于你自身的品阶一品。

这就导致了儒家修行之人,除非前进无望,不然在修身的时候,顶多从琴棋书画这些常见学问中兼修一两样用来修心。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甚至不会碰农家,兵家,法家,道家,佛家这些主流学说。

无它,因为难以包容。

儒家自身是有过统计,七品‘修身’的儒家学子多数刚好处于最年富力强的阶段,他们不少人都是同龄中的佼佼者,自然也想过兼修道家,佛家,毕竟这都是出过圣人的学说。

但这些兼修道家,佛家的儒家修行者,绝大多数最终都修岔了,直接转入了道家,佛家的修行。

所谓的道儒,佛儒,也只是一层遮羞布罢了,因为儒家二品‘立功’,还没有哪个道儒,佛儒真正有立功济世的本事。

就比如夫子院的主讲李克功,最终也是道非儒。

所以儒家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强调,道经,佛经可以看,但不能够多看,因为这些都是出世之学,和儒家的治世之学不同。

而现在,王明义虽然还没有做到以儒包容道家,佛家学说,但是他能够以农家地气滋养自身儒家的浩然正气,实际上就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儒家兼修一直被看做是一个辅助手段,但现在兼修的道能够滋养自身主体的道,这从总体学说的角度来讲,就真正证明了优越性和先进性。

从个人实际的修行而言,也让儒家摆脱了兼修会分散自身精力的缺点。

而且今日王明义能够以儒家融会贯通农家,那么来日自然也能够融会贯通墨家,公输家,若真的能够融会贯通百家之言,开新儒格局,那不亚于周铁衣在太乙观上建三十三天的壮举,这是真正的圣道雏形!

王明义没有在意朝堂之上其他人的名利之争,他已经进入了讲解自身大道的忘我之境,他自身已经有了道,现在只差量。

于是浩然正气才会演化出竹林,与周围的一切相互交融,不断汲取金銮殿之上的地脉之力,迅速圆满自身四品之境,快速触碰到了儒家三品之境。

儒家三品‘立言’!

今日大殿之上王明义不仅要立言,还要比当时梅清臣更进一步,他所立之言,当有教化之功!

大殿之上,除了群臣或惊喜,或忧虑,还有两人和周铁衣的表情一样,都是沉默不语,那就是大夏圣上和天后。

特别是大夏圣上,此时王明义能够如此迅速进步,就是因为汲取了金銮殿之中的地脉之力,若是以前出现这种事情,他自然乐见其成,毕竟这国运地脉之力用来供养一位儒家三品,对于大夏而言是利大于弊,其他人没本事利用,王明义有本事利用自然是好事。

但现在他不能准许,因为地脉与国运在这玉京山上紧密结合,如果任由王明义继续吸收,那么就会汲取到国运之力,从而导致泄露自己现在的一些秘密。

于是丹墀之上大夏圣上忽然朗声道,“众爱卿安静,听王卿继续讲下去!”

他雄浑的声音压住了百官嘈杂的声音,更是直接打断了王明义的忘我之境,让他从天人感应之中重新回归现实。

一位位儒家的人还没有高兴多久,此时都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向大夏圣上。

明明儒家已经见到了和周铁衣争夺道统的希望,大夏圣上虽然不说打断了这条路,但这一阻碍,至少要耽误王明义几个月的时间。

御史台的邓振全更是气愤地就想要梗着脖子上前和大夏圣上对质,他们御史台就是专干这个的!

董行书这个时候却一改刚刚垂垂老矣,弱不禁风的样子,枯瘦的手掌如同闪电,迅速拉住了邓振全,然后在后者惊讶的表情中微微摇头,那垂下的花白眉毛里,眼睛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一样。

然后他另外一只手又推了一下旁边的王明义,“继续讲,我们儒家都听着呢!”

这句话董行书说得很大声。

我们儒家都听着呢!

我们儒家不仅听,还看着呢!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今日大夏圣上的行为,来日自然要有报应!

王明义自身被打断,他自己倒是没有多少遗憾,反而更加注重自己的道能不能够为天下百姓谋利。

“我读农书,结合竹子,也得到了诸般道理,这本是好事,但也是我困惑的一点,我们格物致知,仅仅只是一个格竹,里面就有这么多道理,是要读懂儒家的道理,还是要读懂农家的道理,若用墨家,公输家的方法格竹,又有其他的道理,这么多道理,一个人穷其一生能够读完多少,会不会陷入道家先贤庄子口中的‘以有涯而随无涯’的错误之境?”

“还是说这些道理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分?我们可以从小至大,积少成多,有序地研究?”

听到王明义这番言论,周铁衣都忍不住轻叹一声。

这就是上一世那位圣人没有做到的,那位圣人为什么将自身的学说最终局限在个人道德修养,无法指导社会变革。

因为那位圣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一场跨时代的社会变革,他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动乱,有太平,但整体的社会结构依旧是固化的。

但王明义不同,他是深入到了火车商会中学习,亲眼见证过技术革命如何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好。

所以他面对的问题比当初的圣人多一层。

那就是道德修养可以让普通人生活更好,技术革命也可以让普通人生活更好,孰轻孰重?

虽然他无法鲜明的提出这一点,但他以儒家的道理和农家,墨家,公输家的道理作对比。

如果能够说清楚这个关系,那么王明义不仅开了儒家如何融会贯通百家之学的开端,也讲清楚了儒家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

那就是道德为什么高于现实利益!

为什么人们要舍生取义!

王明义这个问题提出来,儒家官员们从刚刚被圣上打断的愤怒之中重新陷入思考,他们当然知道道理有先后。

比如儒家最核心的一个道理,舍生取义。

既然‘义’在‘生’之前,那就说明儒家的道义在生存权之上,既然都在生存权之上了,那么自然可以超出很多以生存权为基础的学说,就比如农家的学说。

因此儒家的人可以高声喊,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你自家这么关着门喊可以,但你不能够说服其他人同意这点,特别是以周铁衣为首的‘人欲说’,他确实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了,那么你如何说服百姓放弃更好的生活,来相信你的道义?

反应到现实,那么就会回到这个问题的起点。

小吏们明明可以通过贪污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要放弃贪污,来相信你儒家的道义?

除了惩罚之外,如何能够从教化的方面入手?

“因此我又反复思考不同道理之间的区别,恰好在《新学报》上,关于周尚书的‘人欲说’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

“什么思路?”

董行书看了一眼周铁衣,又看向王明义,问道。

周铁衣撇了撇嘴,他很想说我说的是‘论财货’,不是‘人欲说’,而且当日我和田父论道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这只是第一个阶段,讨论的是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没有谈论到如何处理分配关系,你们儒家怎么老把我想成通关boss一样的存在,明明我才是打倒儒家恶龙的勇士!

但周铁衣想了想,还是没有打断,一个新的思潮不一定要全部以自己为主,这也是他知道王明义要说什么,但是却有意成全的想法。

天下皆白,那我独黑其实也挺好。

“我儒家和周尚书学说之争,核心就在于对人的**的善恶评判标准,我儒家学说以前想要用‘克己复礼’来压低人的**,因为我们认为**是恶,而周尚书反而觉得人的**是善,可以激发百姓们劳作,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好。”

“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拆分成为两个,**没有善恶,但人有善恶。”

“何为**?狼吃肉,婴儿吃乳,这就是天性,我们能够说这是善或者是恶吗?这就像是农家种地的道理,无论是善良的人,还是邪恶的人,只要按照这个道理种地,那么都会得到粮食,这是水稻,小麦的天性决定的,不因为我们人的善恶改变。”

“但狼和婴儿只要吃饱,就不会再求取更多的食物,我们现实却不一样,成年男子即使有良田千亩,也想着要更多的田地,这同样被认为是天性。”

“从婴儿到成年男子,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变化?我们究竟能不能够像道家所言,以婴儿的状态存在世间?”

随后王明义旗帜鲜明地否决了道家这个论断,“我认为成年人不能够像婴儿一样一直存在于世间,因为这与野兽无异,而婴儿到成年人的变化,我结合周尚书在策论中的表述和自己的实践,称之为人的社会化。”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了善恶标准,所以人并非是只是个体,同时也是整个族群,按照周尚书刚刚的论断,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人才有圣人,而野兽没有圣人。”

“因此我们提倡若是通过个人劳作,辛苦获得的酬劳,纵然是有千亩之田,也不是恶的,但不通过个人劳作,通过巧取豪夺,纵然是获得一针一线,也是恶的。”

王明义这时对周铁衣问道,“那敢问周尚书,这人的善恶以何为标准?”

周铁衣明白这是王明义给自己下套,不过他还是踏了进去,“自然是以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为标准,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

王明义见周铁衣同意了这个观点,笑道,“对,古往今来,我们人的社会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是不断螺旋式前进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论断出我们人类社会总体上是善大于恶,教导人行善,让有多余没有耕种田地的人将土地分给那些没有田地耕种的人,这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从人社会的整体来看,这也有现实意义,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的粮食,继续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所以社会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学道理的时候要求‘致良知’,蒙童启蒙的时候,他们不仅要学如何种田,如何经商等让他们个人**得到满足的道理,同时也要学‘尊老爱幼’,‘舍生取义’这些道理。”

“当不同的道理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就要问问自己的良知,你除了满足你作为个人的**之外,你是否违背了整个族群的发展,如果你只是以个人**为全部,那么你也不配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与野兽无异,那么我们自然可以用对待野兽的方法来对待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