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章 孟津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章 孟津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章 孟津县

从偃师一路向西,进入孟津县境内之后,测量队的举动小心了很多。这里就在黄河边上,而且靠近河南府城,福王府的势力很大,又常有官军、官员往来,虽有少林寺的招牌做幌子,但还是小心为好。

崇祯五年,黄河于孟津决口,百姓死亡流离无数。不管官府、福王府还是少林寺,都没有这个闲心去赈灾,所以现在孟津就是三多:荒地多、流民多、土匪多。

康小米这一队和另外两队会合之后,才敢在孟津县内活动。少林寺在孟津的土地有很多都被黄河冲毁了,佃户也非死即逃。王瑾事先说过,这样的土地直接放弃就是了,闯军现在可没有本事去治理黄泛区。

测量队在偃师见到的,只是和山西情况差不多的普通饥荒,饿死一部分人,逃荒一部分人,剩下的苟延残喘。到了孟津县,才知道什么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要光是白骨也就好了,路边随处可见鸢鸟和野狗吃剩下的腐臭残尸,从外形到气味都极度可怖,测量队差不多成了收尸队。

收尸工作倒也不困难,黄河泛滥留下的黄泥非常好挖,要收的尸体也不剩下多少了。

少林寺在孟津的田庄只剩下了一处。周围的树木全部因为扒皮挖根而枯死了,虽然已经是二月中旬,却没有开始春耕,显然是因为耕牛和种子都被吃了。

测量队刚进村的时候,村民以为是佛爷收租子来了,有两家当即吓得全家手牵手跳河。其实本来想上吊的,但是家里既没有绳子也没有凳子。幸好今年又是大旱,河里没多少水,很快就捞上来了。还有欠了租子、借了印子钱的人献出老婆女儿,请佛爷宽限时日。闹了半天,才算安静下来。

根据少林寺的账目,天启六年时这里还有上千口人,如今已经不足百口,十不存一。由于村子地势较高,躲过了两年前的洪水,但是田地大半被冲毁。田垄界限不复存在,也没有丈量的必要了。

另外两个小管队与康小米合计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庄子,把人都带回赵德方在偃师县新开辟的山寨作为劳动力。测量队带了骡车和独轮车,就这几十个村民,也没什么家什,好多人连衣服裤子都没有,除了一条命之外什么都不剩了,走不动的坐车,走得动的跟着,远了去不了,去隔壁县还是可以的。

康小米让老和尚向村民们宣布,租子不要他们交了,但是得去偃师县做长工。残余的村民谁也没觉得这种做法蛮横,而是和偃师县的农民一样,跪下称颂佛爷慈悲。做长工不管多苦多累,起码会给饭吃,继续留在村子里就是等死而已。

如今村里的活人都住在东边,西边有好几家死绝户了,邻居也没力气去收殓他们,尸体都臭在家里。幸好现在才刚开春,还不至于鼓胀爆裂、臭不可闻。康小米让和尚们把尸体都抬出来,自己带着闯军士兵们砍伐枯树,架起柴堆火化。

宗教的力量在封建社会还是强大的,还能走得动的村民纷纷在和尚背后跪下跟着念佛,祈祷亡者往生极乐,保佑他们做了长工之后有饭吃。闯军的士兵不一定是佛教徒,但是对这种仪式也有敬畏之心,有不少跟着默念佛号。连信藏传佛教的蒙古兵都不例外,他们这些小兵也分不清这个派那个派的,反正拜的都是佛祖。回兵不能参加或围观佛教的仪式,但尊重死者为大,帮着砍了柴之后便远远站在村口默哀。

村子的西口离官道很近,这里一马平川,焚烧尸体的火焰和烟雾离得很远就能望见。很快就有人被吸引过来,有一个人从北边骑马靠近,看了看之后,又原路折返。

康小米等人都注意到了他,但是全都假作不知。他们这三个测量队总共六十人,全都带着兵器,其中有近半是闯军士兵,僧人和还俗僧人也都略通武艺,一般的小匪伙绝不是他们的对手。万一来者是官府的人,他们要是大惊小怪,反而会露馅。

“抚台大人,没什么事情,是一群和尚和百姓在办白事。不过看样子死人不少,得有十几个。”刘玉尺禀报道。

卢象升叹道:“乱世之际,生民多艰,水灾、饥荒、瘟疫、税赋、匪患、客军六件事,件件杀人无数。我们上前看看,也询问一下此地民生。”

袁时中说:“大人不是去做郧阳巡抚吗?这河南府的民生也管得。”卢象升说:“巡抚非牧民之官,我连郧襄二府的民生都管不得,如何管得这孟津县。只不过在奏章中提上一句,略尽人事而已。说不定朝廷能更重视一分,若能将积欠赋税豁免一二,便活人无数了。”

袁时中说:“只怕大人这奏章上去,一没有免税,二没有救济,反倒惹得孟津县、河南府、省城各衙门乃至京里的大佬不快,嫌大人多管闲事,揭他们的短。在下虽没做过官,但天下无能之辈,大抵如此,自己既无本事,便不许别人有本事。衙门中做官的,也未必比商号里的朝奉、矿井里的把头更有气量。”

卢象升没说什么,他明知道袁时中说的一点都没错,但他依然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卢象升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要去就任郧阳巡抚。而他会去做郧阳巡抚,自然是因为原来的巡抚出事了。

上一任郧阳巡抚名叫蒋允仪,是崇祯四年六月上任的。上任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郧阳巡抚负责湖广西北部郧阳、襄阳两个府的防务,然而蒋允仪手下却没有一个武将,只有五百名抚标兵,而且每年的饷额只有六千两银子。

平均下来,每人每月一两银子,这还只是理论上,实际发饷的过程中还得去掉贪污的部分。就给这点钱,让我们五百人去打十几万流寇?开什么玩笑!

蒋允仪曾经上书崇祯反映此事,汇报郧襄二府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各县的防御基本等于没有,仅有的这五百兵也根本不会打仗。当时崇祯正忙于部署豫北围剿,既没有钱投资到郧阳,也认为流寇马上就要被全歼,没有这个必要。等到反王联军突破黄河,崇祯才急忙命左良玉、邓玘去增援蒋允仪,但已经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