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9章 望远镜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9章 望远镜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9章 望远镜

柯禹舜当年是从富池镇渡过长江,先到蕲州谋生,后来才到了黄州、麻城,结识李时荣和汤志。在蕲州时,他衣食无着,蒙一家姓刘的农户收留,这才得以活命。后来他上山落草,派人回去报恩,却发现恩人夫妇已经亡故,只留下一个幼子。

在柯禹舜心中,造反终非正道,自己在山寨里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说不定哪天两腿一蹬就归西了,不能连累孩子。于是,他花了些银钱,把这个孩子寄养在了另一户无子的刘姓农家,取名为刘希尧。

刘希尧十几岁的时候,养父母也病故了。他常和柯禹舜来往,在他的熏陶下自然不会成长为安善良民,他没有固定职业,在张以泽的船厂做过一段时间的工,后来结交绿林好汉,做些私商生意,贩点不上税的食盐、酒醋。

不久前,刘希尧在襄阳府南漳县遇险,在当地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才得以脱困。这位朋友姓蔺,名养成,是荆山中一家小山寨的寨主。蔺养成对刘希尧提及,他新近归附了一个大势力,直接上峰是有名的陕西反王点灯子赵胜,他们的总掌盘更加厉害,就是前不久打下郧阳、襄阳,杀襄王,捉巡抚的闯将李自成。

刘希尧认为,陕西反王中,兵势最强的便是闯王、闯将,闯将在豫楚一带广设山寨,定是有久居之意。按蔺养成的描述,闯营很有纪律,待这些加盟的寨主也不错。虽然将他的手下抽走了将近三分之一,但又派人补充,蔺养成的总兵力倒是增加了,现在手下新人旧人各半。新调来的头领中有几个老兵,在他们的训练之下,部队战斗力也有提升。

和很多人一样,刘希尧也以为正在河南活动的闯王与去了陕西的闯将是一家的。所以在他看来,这是一支以十万人马横行天下的强大军,而且纪律严明,秩序森然。尽管王瑾成天念叨这儿不正规那儿不成熟,但是在蔺养成、柯禹舜这样的小寨主和刘希尧这样的一般江湖人物眼中,二闯已经强大得不可思议了,其军事组织结构和王瑾现在搞的简单民政,也绝非一般土匪流寇所能及。

于是,便有了此次柯禹舜的河南之行,他要试一试闯军的深浅。军力强弱尚在其次,闯军头领们人品如何才是关键。

在柯禹舜看来,闯营众头领行事颇为霸道。这个“霸道”,指的是他们似乎认定自己将来要争霸天下,这些来投奔的绿林首领都要接受他们的指挥、遵守他们的规矩才算正道。但这种在旁人看来显得有些狂妄的自信,与那种以一村之地称帝的妄人又大有不同。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我们练兵的办法厉害,我们排兵布阵的办法厉害,我们的纪律严明,我们修寨子厉害,我们种地厉害,我们的头领读书识字,所以我们能争夺天下,你们都得跟我们学才行。

对于蔺养成这种已经入伙的头领,规矩虽严,在兵员、物资、银钱上却并不苛待。自然,被闯军这种比官军更严格得多的规矩吓走的人也有不少。不过按白旺的说法,要是连这点约束都受不了,怎么与官军打仗,关键时刻岂能同心?

柯禹舜年近花甲,旋聚旋散的绿林山寨见得多了,没有规矩就不能打仗的道理他是明白的。闯军这种理念不合就不收,不怕没人来投奔的自信,也让柯禹舜觉得与众不同。

闯营可以合作,但不能现在就引他们到麻城来,仓促行事,恐画虎不成反类犬,双方要先建立信任才行。经过一番商量,吴汝义、白旺、孙可望决定只告知马云翔此事,不告诉郭应宾、王光兴和刘进福,从吴汝义和马云翔的部下中各挑选五十人,由叶云林统率,派到麻城去,在柯禹舜的寨子中安身,先互相熟悉对方的情况,训练麻城的逃奴武装。

柯禹舜把叶云林等人带到麻城之后,也返回河南,按照之前的约定做刘体统的副手。他要学习闯军的经验,他对田亩商贾之道的了解也有闯军要学习的地方。等到时机成熟,主力部队又从陕西返回,再做下一步行动。

“小娃,你的算学学得不错。我一辈子酷爱算学,也一辈子都没用上。如今好不容易见点亮,却又老了,说不定你赶得上好时候。平白拘了你这么久,这东西送你当赔礼吧。”柯禹舜跟着叶云林一起出发之前,刘文秀前去送别,柯禹舜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来,“我去年回家祭祖,顺便从长江上抢来的,估摸着你肯定喜欢。”

刘文秀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这是一支单筒望远镜。这东西此时在欧洲都是很稀罕的,居然出现在河南的深山中,真是奇哉怪也。刘文秀虽然从未见过,却早就听王瑾描述过其外形和原理,只不过没有可以做镜片的东西,知道也是无用。

刘文秀立刻意识到这件事不同寻常:“老伯,这望远镜是从什么人手里抢的?”柯禹舜说:“原来这叫望远镜啊。那是个长得很奇怪,口音也奇怪的人,说是出家人,却不剃头,说不定是个道士。自称叫何大化,说是去武昌盖庙的,这镜子是送给楚王的礼物。我看他一个劲口念佛号,虽然也不知道是什么佛,倒确实像个出家人。抢和尚不吉利,我也没为难他,让他走路了,就留了这么个东西做纪念。”

说到这里,一同来送别的吴汝义、白旺、马云翔、孙可望等人都笑了,王瑾来河南这一路上,简直是专抢和尚,哪管吉利不吉利。孙可望说:“这定是欧洲来的传教士。爹临行前说,有他们的消息一定要报知。”柯禹舜说:“既然是个要紧人物,我回去之后再托张掌柜派人去武昌查查。”

何大化比历史上提前三年来到了武昌,不过就算是王瑾后来接到报告的时候,也没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他脑袋里装的是脑浆子,不是移动硬盘,何大化这个人他倒是有印象,但要连他是哪年到武昌的都记住,也太强人所难了。

和余庆传回的情报相比,何大化的事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