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1章 论农村致富的难度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1章 论农村致富的难度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1章 论农村致富的难度

三天后,砻头寨和升乡寨易手。

完全没用闯营出手,刘文煌和李全斌各带几十人,就把这两个镇子拿下来了。他们派人扮作赶集的乡民混入镇中,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两个巡检和他们手下的兵丁。

王瑾只干预了一件事,就是制止他们不要把这些人杀光。这是明末农民军的惯习,另一时空的闯军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果遭到比较强烈的抵抗,在破城之后常把参与守城之人不问首犯胁从一概杀光。这在本时空并不算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对和自己对抗的敌人下死手是常态,官军杀人的标准比这要宽得多。可就算要学官军也该学点好的才是,这种陋习还是不要学的为好。战场上杀人在所难免,但杀俘虏还是要慎重的,尤其是碰到百姓被动员起来守城的情况时更是如此。

两寨巡检与红营比邻而居,仇怨自然不少,既然王瑾不让杀俘虏,他们就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尽量不抓俘虏,两个巡检和他们的爪牙大部分都在战斗中被砍死。红营原本就有打下这两个巡检司的能力,但是在此之前,他一直担心招来官府的报复,这才没有动手。但是现如今他们看到,一千来个闯兵便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横穿半个国家,从陕西跑到江西,只怕这官府也没有他们原先想的那样厉害。

王瑾选择了升乡寨作为自己的主基地,这里在元代是永宁县的县治所在,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毁于兵火,这之后永宁县治便移到了雅冈,也就是现在的县治所在。县衙旧址还残留了一些建筑,后来改造成了巡检司衙门,因此升乡寨的巡检司占地面积比砻头寨的大得多,不仅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老营中的办事机构,还能平整出一片演武场。

两个镇子之间有龙江连接,河谷盆地种植水稻,两边的丘陵、山地则种植各种杂粮,主要是豆类、芋头、山药等,北方人常吃的麦子、黄米、小米则不多见。山区中很多地方日照短,水温低,只能种一季稻子,也种不了白米稻,只能种红米稻。茄子、萝卜等南方常见的蔬菜都有种植,南瓜已经有了,但种得还不多,山里可以采到竹笋、菌类、野菜,江中有鱼。林木资源比较丰富,山上还有茶树。王瑾知道附近有金矿,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无法开发。

本地瓷土丰富,最主要的手工业是制瓷,此外就是竹木制品加工,另有一家造纸作坊。不过现在世道不靖,民生艰难,龙江流域、赣江流域的消费能力普遍下降,做生意也难了。两个镇上各有一条不大的商业街,是周围村民赶集的地方。穷人穿衣基本上靠家织土布,最需要购买的两类东西是铁器和食盐,都需要从外地输入。百姓的现金很少,靠出售不多的剩余农产品和采集的山货能换到铜钱和少许银两。

本地的民生还算可以,也就是说丰年的时候饿不死,赶上灾年饿死的也不多,靠卖儿卖女就能混过去。对于人间地狱里爬出来的闯军士兵来说,这就很令人羡慕了。此地物产不丰,但是官府的统治力量也薄弱,很多逃亡至此的流民在山中悄悄开辟了不上税的隐田,没有牛和水利设施,土地又贫瘠,产量自然不高,却没有盘剥之苦。

按刘弘才的说法:“怪不得那几个寨主不想惹官府,我当年要是有能打一石红米的地,带弟弟妹妹挖挖野菜,能混个不饿死,我他妈也不造反。”

王瑾并没有问关于刘弘才家人的事情,他认识刘弘才四年了,从来没见过他有什么弟弟妹妹。

十七世纪的老百姓,对官府的要求并没有比牛马对主人的要求高多少,不过是别饿死冻死而已。哪怕能做到大部分人不饿死,他们都能忍。

可一旦他们忍不了了,那爆发出的力量将势如洪流。三百年前是这样,今天是这样,三百年后也是这样。

杀两个巡检再简单不过了,随便哪个农民起义首领都能做到,而接下来就是王瑾前世今生面对的最难的问题了——如何建立统治?

在河南搞山寨很容易,活人都饿得和死人没什么区别,你把他们聚到一起种地,你就是救世主活菩萨。但是在这里,老百姓处在饿而不死的状态,如果闯营占领了这里之后,照样让老百姓挨饿,照样让他们卖儿卖女,他们凭什么拥戴闯营,凭什么在官军来剿时站在闯营这一边呢?那样的话,王瑾就只能继续等旱灾,等农民变成了流民,才会跟着闯营去造反。

不是说把地主一杀,大家就都过上幸福生活了。打土豪分田地只管得了一时,后续的建设要是跟不上,老百姓该穷还是穷。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不穷,不穷则参赛,参赛则穷,穷则变,变则通……不对,串台了。

保持现状是最容易的,但保持现状的结果就是大家和现在一样穷,何况现在井冈山面临官军围剿的威胁,想保持现状也难。要想在这里长期站稳脚跟,在经济政策上必须要有变化。

而这就触及王瑾的知识盲区了,他毕生所学就是如何杀人,至于如何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没有现代育种技术,没有农药化肥,没有农技员指导,没有扶贫政策,没有拖拉机,不能修路挖渠,不能搞养殖,不能种经济作物,不能搞旅游业……就算这些办法都能用,但凡看过点主旋律电视剧的人也该知道这里面有多困难。

王瑾超越时空的视野让他能充分意识到有哪些困难,哪些政策是作死。回避错误容易,找到正确的路却难。要说国家大事,历史已经对很多问题给出了正确答案,比如说贱籍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比如说火绳枪加长矛打不过燧发枪加刺刀。然而,具体到每一个村镇,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现实情况千差万别,穿越者优势在这里毫无用处。

至于这辈子学到的知识,王瑾十六岁以前学的是子曰诗云和书画装裱,十六岁以后学的是杀人放火和打家劫舍。虽然王瑾一直留心乡镇建设的问题,可他缺少实践的机会,而且以往了解的北方农村的情况和江西相比也有巨大的差别。

井冈七寨主作为铲平王的信徒,采取的经济政策自然极富平均主义特色。青壮年男性全民皆兵,农忙耕作,农闲训练,妇女、儿童、老人从事纺织、采集和各种杂务。每个自然村的土地都是全村公有,由全体村民一起耕作。粮食大部分按人口分配,根据从事的劳动不同,每个人领到的会有一些差别,还有一小部分收在公库,用于换取现金或者应对不时之需。

生产方式的选择要看具体的情况,不能太理想化。七寨主辖下的百姓大部分都是逃到山里垦荒的逃奴、棚户,个人力量微小,没有现成的熟地,又缺少力畜和农具,必须一起劳作才能求生。山上的人口很少,又是寨主们一个一个收容来的,土地也是他们带着大家一点点开垦出来的,自然可以采用这种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

但是拿下了这两个巡检司之后,闯营控制了永宁县的西部,境内人口上万,有不少世居于此的自耕农。要是照搬井冈七寨的模式,把农民的土地都集中起来,让他们一起劳动……那就等着老百姓造反吧,这和明抢何异。

无数前所未有的问题摆在闯营面前,这些问题比打仗更加严峻,如果连两个镇子都管不好,将来又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