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0章 衡州开城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0章 衡州开城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0章 衡州开城

“老谢,明天还得接着去挖洞,今天早点休息吧。”康小米招呼着谢长宁。他也是王瑾从河南山寨中调来的人之一,做了工程队的管队。

谢长宁不解地说:“康管队,这城只有把火药埋在墙根底下才能炸,我们还在这么远的地方挖这么多洞干什么?”他现在也是个小管队了,就算是矿工,也不是人人擅长爆破,但谢长宁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一点就通。

康小米说:“我们知道没法炸,城里的官儿可不知道,他们又不懂,只知道看见我们挖洞就害怕。要说衡州的这些官儿,比北方的心理素质差远了。在山西、河南、陕西,随便一个县令说不定就见过四五家反王,这个办法也就吓唬不住他们了。对了,你哥怎么样了?”谢长宁摇了摇头:“命是保住了,但一条腿废了,从今往后只能待在山寨里扫地做饭。不过一起下井的人活下来的连一半都没有,能保住性命已经是幸事……”

谢长宁忽然止住了话头,康小米顺着他的眼光回头望去,只见衡州的城门打开了,一群官绅模样的人正在鱼贯出城。

“啊?他们真要投降?”康小米虽然知道王瑾的逼降计划,却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别说他了,就连王瑾自己都没料到会这么容易,他只是让桂王到城下喊话,命城内官绅投降,没想到就真降了。王瑾没开任何优厚的条件,一切都按闯军原本的规矩来,入城之后要升堂审案,清算罪行。其实王瑾已经做好了强攻的准备,失手是不可能的,但是会多一些伤亡。

此时衡州的知府是任大训,南直隶如皋人,此人的学问是很了不起的,但要说打仗,让他当个乡勇教师都算抬举他。李嵩一死,任大训便彻底手足无措了。桂王都没知会他一声就逃了,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被抓了回来,这一系列的变故让他快要崩溃了。

此人就是王瑾不打算团结的世家大族的成员,但对于这个人,王瑾并没什么敌意。他来衡州上任的时间不算长,和朱常瀛差不多,连好事都不会干,更何况坏事。

这些天,闯军的威慑攻势还是有效的,一帮士绅在围在任大训周围像苍蝇一样念叨投降投降投降。但同样,也有一群蚊子围着任大训,要求一定要抵抗到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血债的,大部分士绅虽说收入不那么干净,但充其量也就是灰色收入太多,坑蒙拐骗的事没少办,杀人放火还不至于。如果流寇信守承诺,他们捐点钱就能过关,还是愿意花钱买这个平安的。

可是流寇到底能不能信守承诺,这谁敢打包票呢?衡州城里的这些官绅,哪个也没什么军事经验,更没有谁接触过闯军,万一流寇进城之后变了脸,大屠大略,又该如何呢?

于是,大家又开始互相推诿责任,都指望知府能拿主意。

所以知府就拿了主意:投降。

任大训其实做完决定就后悔了,他实在是被意见截然相反的两批人吵得没辙了,便胡乱做了决定。他内心里还是倾向于投降的,因为他对打仗一窍不通。这些天,流寇在城外的表现他也看到了,并未于四乡大掠,正相反,他们在开仓放粮,衡州周边农村的饥民大批聚集,帮助闯军修建工事来换取粮食。再修下去,他们就要填塞护城河与湘江、耒江之间的河道了。住在城郊的一些没有劣迹的乡绅被闯军送进了城里,虽然这些人遭到了城内士绅的唾骂,但也有效地瓦解了城内的斗志。

可是真的说出要投降之后,任大训又迅速被恐惧包围。流寇会怎样对待自己?士绅们会作何反应?朝廷又会怎样追究?史书上会怎么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是事到如今,想反悔也没办法了,主张投降的士绅们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城了。主张抵抗的人则有的默默回家,有的大声叱骂,有的又哭又闹。大部分人对于投降还是接受的,原本隶属于王府卫队和李嵩手下的几个军官的态度很一致,打起来一定会输,这是毫无疑问的。城里的这点团练甚至根本不会有还手之力,流寇一个冲锋就能拿下城墙。

见到没有人公开反抗,任大训也就认命了。此时此刻,他正带着城内官绅出城投降。王瑾带兵迅速逼近城门,见出城的人未携任何兵器,确实无诈,他便下马与任大训见礼。王瑾的礼数很周全,办的事却一点都不客气,闯军士兵按名单抓人,将很多人直接从投降队伍里拖走了,同时迅速接管全城。

王瑾之所以在可以轻易攻取的衡州磨蹭这么久,一是为了多一些时间训练部队,让新兵和老兵磨合,二是试图将长沙的高斗枢部钓出来。但是,这个计划落空了。高斗枢和李嵩一样只是个兵备副使,他的职责是保卫长沙。衡州和桂王的安全并不在他的责任范围之内。有了李嵩增援耒阳中伏的前车之鉴,高斗枢坚守城池,根本不理会衡州守军的死活。

闯军老兄弟对于攻占城市甚至接收王府都已经很熟悉了,不用王瑾多管。因为衡州是自己开城投降的,所以城内很有秩序,连弹压乱兵的步骤都省了。审案的工作交给了赵束乡,王瑾自己则直奔桂王府,抄检藏书。

“我说桂王,你也没干什么正事啊。你一个藩王,不能打仗不能做官也就罢了,学问上也一点成就都没有?而且吧,你不光没干好事,连坏事都没干,你这九年到底在干什么?”朱常瀛这个人平凡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奇葩了。不管是像潞王那样喜欢琴棋书画还是像郑王那样喜欢欺男霸女,其动机都很好理解。而桂王既不搞学术研究,又不吃喝玩乐,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这人就是单纯地待着,啥也不干。

朱常瀛的四个哥哥各有各的奇葩。泰昌帝朱常洛沉湎酒色还瞎吃仙丹;福王朱常洵爱财如命,最喜欢的就是开酒宴;瑞王朱常浩也爱财如命,但不近女色,笃信佛教,整日烧香拜佛;惠王朱常润在钱上不像两个哥哥那样贪,但是对佛教的迷信则更甚于瑞王。唯独朱常瀛,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可也没有任何正常嗜好。看起来他是最正常的人,可是正常成这样反倒显得不正常。

朱常瀛自然不敢反驳,老老实实地听王瑾申斥他。王瑾也懒得和他较劲:“既然你什么都不会,那就先学学做农民吧。你有两个老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到了井冈山之后,会按你家的人口给你分田。”

朱常瀛求告道:“我已经四十岁了,实在是学不会种田,还请大王饶命。”王瑾说:“你的最大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四岁,已经是大人了,你若做不动,便该他们养活你。你大女儿已到了该婚配的年纪,招赘一个老实肯干的上门女婿,也能给你养老送终。你不是我爹,我也不是你爹,你不找你的儿女养你,难道还要我养你吗?快些去吧。”

朱常瀛无可奈何,只得退了下去。和王瑾一起来抄检桂王府的田虎笑道:“这人养尊处优一辈子,你叫他去种地,真是要了他的命了。”王瑾说:“等他做几年农民,就该明白我是对他好了。如今这个世道,做农民很难活,但做王爷一定活不成。天下扰攘十余年,不知多少人想做农民而不可得,能有一片自己的地种,这是何等美事,我们在河南、陕西的时候,见过多少人为了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不惜以命相搏?”

田虎叹了口气,能来造反的,谁还没点烦心事,王瑾没去打扰他,而是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维里。

这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湘南的饥荒,大家欲做农民而不可得。王瑾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只有靠抢劫官仓和士绅的存粮来让军队撑过这场危机,仅仅衡州的粮食是不够的,要想让尽可能多的人活到明年秋收,他必须打长沙。那里有历代吉王剥削了一百八十年的财富,长沙府土地半入吉王府,仅在长沙、善化两个附郭县,吉王府便占地近八十万亩。只有吃掉这个大户,再加上长沙官仓的粮食,并控制湘江航道,掌握半个湖南的粮食交易,才能让闯军不经过大量减员就撑过这场饥荒。

此时的长沙城里没有何键,只有高斗枢,但王瑾一点也不敢轻忽。长沙明军要是出城野战,再多一倍闯军也不怕,可现在他们选择据城死守,就不太好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