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3章 九分真一分假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3章 九分真一分假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3章 九分真一分假

就在杨嗣昌统率的官军完成合围的前一天晚上,一队闯军冲进了衡州城内。除了孙可望统带的三百人外,还有上千从攸县逃来的难民。

目前衡州城内是田虎主事。王瑾事先指示过他们,长沙可以放弃,但是衡州不能丢。衡州一失,官军将沿着湘江和耒水这两条航道深入湘南腹地,造成巨大的破坏。一旦让他们冲到郴州和广东兵会合,就会将井冈山和湘南的闯军切割开来,并直攻湘南起义的发源地临武、蓝山。

闯军的基本方略是避免打阵地战,用运动战打击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处根据地都不守。井冈山、仓禾堡这两处是要力保的,这两个地方位于山区,地形险要,用少量的兵力就可以抵挡大量官军,而且是闯军经营最久的地方,甚至有了简单的军工生产,一旦丢失损失太大。

因此,衡州就不得不守了。如果让杨嗣昌占领了衡州,明军完全控制湘江航道,闯军的机动性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闯军再也无法阻止湖广明军和广东明军会合,将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田虎打败了董大胜之后,立刻回师向西,会合孟长庚、吉庆玉两队,进驻已经唱了几个月空城计的衡州城。孙可望随后将井冈山的防务交割给了从醴陵撤回的李文斌,也带人来增援衡州,不料在攸县撞上了官军的先头部队。田虎等人忙于城防,也无力救援他们,直到现在他终于成功撤到衡州,大家才略松了一口气。

“怎么带了这么多难民,攸县怎么了?”孟长庚焦急地问道。孙可望说:“明军杀疯了,起码死了几千人。”吉庆玉说:“杨嗣昌下得去手?他可是常德人,手下的兵也都是湖广本省的。”

孙可望说:“杨嗣昌能跑到县城里去抄家吗。给官军带路的都是之前逃走的本地乡绅,凡是参加过抢米的人都杀。当地原本就有土客矛盾,之前帮过我们的人客籍居多,土籍的地主就借机报复。不过土籍的农民也被这些士绅杀了不少,没被煽动起来,所以没爆发全面的土客对立。”

田虎说:“我看跟着你逃来的这些人,有不少是绅衿之属?”孙可望说:“这件事说起来,我也有错。临撤离的时候,我劝县里的乡绅族老们跟我们一起来衡州躲避官军,有一些人愿意来,但也有不少人不愿意。我就擅自做主,派人冒充明军把他们都杀了。”

田虎虽说身经百战,但也震惊了一下,要是他自己干这种事,那不稀奇,孙可望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能这么快就安排好这样的狠辣计策,可就让人另眼相看了。

吉庆玉问道:“杀了多少?”孙可望说:“整四十个,没动家眷,但是抄了钱财牲畜,烧了房子,动手的兄弟撤到井冈山去了。这些人的家人有不少弃家逃亡,我带来了一百多人。还有几个口碑特好的,杀了不妥,我就强行绑来了。”

这些乡绅在闯军占领攸县的时候没有被杀,那就说明闯军没查出他们犯过什么该死的罪过,按理说,孙可望杀他们是坏了规矩的。这些人打的主意就是闯军来了降闯,明军来了降明,如果说把他们当叛徒处置,却也不算完全没有道理。可闯军毕竟还没成为本地的官府,仔细计较起来,这件事的是非对错就是一笔糊涂账。

这些人死得的确冤枉,他们并无什么大过恶,只是一群胆小懦弱,默默过日子,冀图保全性命,最后还没保住的凡人。但是没了他们,杨嗣昌就没了插入乡间的触手,在攸县很难征到钱粮。攸县是离衡州最近的几个产粮县之一,明军在这里的补给速度会极大影响衡州的防务。

田虎没觉得这是什么错误,要不是有王瑾的约束,换成他的话可能会直接杀这些人全家。他是底层军官出身,对于乡绅本来就没有好感,在这些人要向明军投降,将会为明军提供资源来对抗闯军的情况下,他是不惮于使用任何暴力手段的。所以,他只觉得孙可望这件事情办得干脆利落,帮了大忙。不仅仅是削弱了明军的补给,还稳定了衡州城内的人心。

“家父本已致信向杨督输诚,怎料得官兵竟如此无耻,为谋夺我家家产,竟将家父杀害……武夷先生,学生我……”

王朝聘和王廷聘安抚了这个痛哭流涕的书生一番,让家人带他下去休息了。这个书生是攸县人,是跟着孙可望逃来的士绅子弟之一,他的父亲是王氏兄弟的故交,也是被孙可望杀掉的四十个乡绅之一。父亲被“官兵”杀死,家里的房子也被“官兵”烧了,他便奉母逃至攸县来投奔王家。

王介之、王参之、王夫之三兄弟互相看了看,王介之说:“从攸县逃来的人说法俱是一般,官兵说我们这些留下的乡绅、百姓个个附逆,个个该杀。还说朝廷拖欠他们的军饷,攻下衡州之后,定要大掠三日,才能养家糊口。”王廷聘说:“这些丘八都穷得急了,想靠着我们的家产发财,杨督要靠这些武夫打仗,恐怕也约束不住他们。”

九分真一分假的谎言最是可怕。闯军与官军系出同源,对于官军的内幕了解得很清楚,王家久和官府打交道,也知道官军在缺少粮饷的时候有多没底线,根本不会把文官督抚放在眼里,哗变起来六亲不认。虽然现在杨嗣昌的兵马并没有那么穷,还远不至于到连杨嗣昌都约束不住他们,要大屠士绅来索饷的地步,可衡州城里的这些士绅又怎么会知道呢。

原本还有一些士绅私下串联,想在官军攻城之际开城策应,现在都打起退堂鼓了。要是官军进得城来之后来个血洗衡州,玉石俱焚,那他们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至于王朝聘这种比较理智的人,根本就没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内应破城是流寇的惯伎,现在轮到他们守城,又怎会不提防。如今城内戒备森严,昼夜巡逻不绝,闯贼还雇了些流民乞丐,整日监视城内的大户,防止他们与官军勾连。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去开门,不等挨到城门的边就要人头落地了。穷人可以为了吃饭不顾性命地开了城门迎闯王,有饭吃的士绅可干不出这样的事。

自然,也不排除有的士绅真的誓死效忠朝廷,不怕死,但是目前衡州城内并无这样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