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4章 出路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4章 出路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4章 出路

闯营是不可能玩真正的篮球的,他们可没地方去弄有弹性的橡胶球,不过光是这种投篮游戏,大家也玩得不亦乐乎。两个中年人中有一个投得一般,另一个一条腿微跛的汉子则几乎百发百中,而且投中之后还炫耀,一点不给对方留面子。

邓岩忠躬身行礼:“大元帅,陈先生来了。”球打得一般的那位趁机把球一扔:“打不完了,算平局吧。”向邓岩忠拱手还礼:“有劳邓先生了。陈先生,久仰大名。”

陈可新惊诧了一下,急忙还礼,李自成的这副模样,与寻常老革无异,任谁也看不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一大反贼。李自成说:“陈先生之名,我早有耳闻,听得人言,陈先生有治国安民之才,明廷不会用人,遗贤才于草野,甚是可惜。”陈可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能让对方久仰大名的事情,只得唯唯以应。

李自成又唤过一起打球的马重僖、李双喜、李本深、胡茂祯、谷元胤、刘元泰、田建捷等人来和陈可新见礼,陈可新慌忙一一还礼。不一会儿,王文耀又来汇报夜不收带回的消息,邓岩忠和陈可新不便听,告辞离开了。

陈可新忽然问道:“闯军人数如此之多,粮饷该如何筹措?”邓岩忠说:“之前破荆州时,袁将军和刘将军抢了不少钱粮,在归州和夷陵又清算了一批罪犯,没其家产。不过这毕竟不能持久,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夷陵了。”至于离开夷陵之后去哪,邓岩忠没说,陈可新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该问的。

邓岩忠说:“温故,你在城陷时既未抵扣,又未逃跑,又到州衙听审,又来参观军营。你觉得闯军走后,官府会如何待你?”陈可新愣了一下:“我不过一无官士人,不殉城也没罪吧?”

按照惯例,官府会追究主要官员投降的罪责,但对于乡绅、胥吏在敌人来攻时不抵抗的做法不会太计较,就连佐贰官员,只要及时投降回来,也经常不会深责,毕竟官府还要他们征粮征饷征丁征牲口车马,要是把活下来的士绅胥吏都按投敌论处,官府的统治也就崩溃了。

邓岩忠说:“治罪倒不至于,但是你再想出仕,这段经历怕是个障碍吧。”

陈可新默默无语,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官,排队等着做官的人不计其数。自己本来就没有关系,待在家里久不得授官,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的确是出仕希望极其渺茫了,官家有的是人可用,为什么要用这种曾经对流寇屈服的人呢?

邓岩忠说:“君王之史,三千七百载,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你方唱罢我登场,天下岂有不灭之王朝。你我都是荆州人,就说这荆襄的百姓,青草为尽,人民相食,否则何以闯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此改朝换代之先兆也。初入闯营时,我也是不愿的,但反正我在明朝也并无出路。闯王能否成事,我不知,但闯王比我见过的知府、藩台强出百倍,一望可知,至少也是又一个窦夏王。投闯若成,则有开国之功,若不成,亦是一时风云人物,至少能如凌敬一般留名史册。若不投闯,或可苟全残生,老死病榻,然百年之后,又有谁记得世上曾有一乡绅邓岩忠?为士者何惧一死,所忧者唯一身本领埋没,泯然凡夫耳。”

另一时空的邓岩忠曾经两次跳槽,先弃明投闯,又重归南明,然而却从来没有谁拿他当叛徒看待。他在左良玉为祸湖广之时归降李自成,参与了大顺开国,又跟着李自成一起走过了山海关之战后最艰难的时光,直到李自成死后,闯军主力改编为忠贞营,他才出仕南明隆武朝廷,最终在衢州之战中与张鹏翼一同抗清殉国。

在隆武朝初期,依然有一些南方官员大兴“逆案”,打击甚至处决投降过大顺的文官,邓岩忠却没被迫害,因为他不是那种随风倒的墙头草,他是真反贼,反倒没人敢惹他。

陈可新长叹一声,这年头,士绅找工作也不容易啊。不过即便在这个时候,他还有闲心思考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邓岩忠说的“三千七百载”是怎么算出来的?

“放!”一声令下,闯军铳炮齐鸣,攻山的官军被打倒了一片,仓皇退了下去。

指挥炮兵的阎可义却没有丝毫欢喜,他们打退的只是湖广兵中的二流部队而已,真正的敌人根本不在这里。

王瑾增援郴州的行动比预想中简单不知多少倍,广东兵根本没想到闯军来得如此之快,内外夹击打区区两千人还不简单,李相丢了一半的人马,仓皇逃回了宜章。闯军一路追击,先攻下了宜章,然后攻入广东境内,打下了乐昌县,顺着武水一路杀到韶州府城之下。王瑾本来还觉得攻打府城有难度,城里有个兵备道,加上李相的残部,部署得当的话是守得住的。

但是韶州兵备道王孙兰把他手下主力部队派到乳源一带去打瑶人了,李相部的败兵退入韶州城内之后,到处散播失败情绪,又要求城内商户助饷,闹得鸡飞狗跳。黄色俊指挥的闯军在离韶州不远的地方遭遇了一队入城协防的乡勇,轻易地击溃了他们,城内的人听见了铳声和爆炸声,顿时慌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叫嚷“闯贼来了”,有条件逃跑的大户们纷纷出逃,本来就不多的军队也一哄而散。王孙兰思来想去,进退无路,居然直接一索子吊死了。

闯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根本没人主持城防的韶州,王瑾这会儿充分发挥了流寇主义精神,在韶州一个兵都不留,全军沿着浈水向南奋力追击,与李相前后脚抵达了英德县。早上抵达,晚上破城,李相与英德守备一同战死。

广东副总兵徐之龙刚刚镇压了连州的瑶民,正打算向临武、蓝山进军,然而英德失守,他们的退路就被切断了。徐之龙不敢再冒进,屯兵于连州、连山、阳山等地,靠掠夺村寨获得补给。当地的汉人也被逼得和瑶民合流了,反抗不断,明军陷入了无休止的治安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