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1章 石鼓书院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1章 石鼓书院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1章 石鼓书院

这一次,李自成不再像之前那样不入王府了,他堂而皇之地住进了衡州城的桂王府中,而且挂上了“奉天倡义大元帅府”的匾额。匾是本地名士夏汝弼题写的,他原本不想掺和这件事,但有一件事他只能求李自成帮忙。

衡州有一座石鼓书院,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但不久前有一部分建筑失火,已经难以正常履行书院职能了,急需修葺。

修书院是要钱的,但是现在钱对于衡州士绅来说是天大的难事。官府已经没有了,就算官府还在的时候,也不要指望官府的拨款。这种事一般都得靠本地的士绅自筹,然而经过闯军和明军的一场大战,双方的还乡团互相杀来杀去,衡州最有钱的那批豪绅基本上都完蛋了。

在闯军势力未能深入的地区,田兵组织还很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即便是已经被闯军占领的地方,也大多因为缺少干部而没有组建田兵。而衡州现在是闯军统治的核心区,之前由于官兵的威胁,本地的农民都团结了起来,周边地区的农田大部分都在田兵的控制之下。士绅失去了对土地和佃户的直接控制,经济实力大受影响。按照明朝的规定,夏税要在八月征收完毕,秋税要在明年二月征收完毕,闯军也因袭之,规定在八月初一和二月初一给地主发田租。

闯军还算讲究,虽然湖南局面一片混乱,还是把夏租发给士绅了,但是因为战乱,佃户不可能足额交租,闯军也按比例往下扣。地主们所得的收入维持生活是不成问题的,甚至还依然能维持比较优越的生活,但在这个时候要他们捐款修书院,那就免谈了。石鼓书院也有自己的田地,但这些田地同样也在田兵的控制之下,书院原本有几个掌事,都因为贪污书院财产被孙可望给砍了,目前书院的活动完全停止了。

夏汝弼也是参与筹划修葺石鼓书院的人员之一,他提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让闯军帮着张罗一下?现在衡州城里数他们的面子最大,只要闯军肯带头出钱,想必士绅们也能拿出一部分钱来,哪怕事后把闯军的钱还回去都行。

一般的士绅对于和闯军打交道还是相当忌讳的,毕竟明朝统治二百多年,在士绅们心中有着天然的权威,对于闯军这个新来乍到的反贼,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谁知道哪一天官军又打回来了,都怕被当成从贼分子清算。

夏汝弼对于政治没什么想法,在他看来,石鼓书院历经唐、楚、宋、元、明五代,毁于兵火过,被和尚霸占过,但最后都重新恢复了。不管皇帝怎么换,学问总是要做的。反正为了修葺书院募捐这事就和沿街乞讨差不多,跟谁讨不是讨,只要闯军不是一见他就乱棍打出,那就可以试试嘛。

没想到,见李自成一点都不困难,不管是谁,只要来主动求见,李自成都接待。夏汝弼一开口,李自成当即表示这事没问题,只要夏汝弼帮他写个匾,他就把修书院的事给办了。

夏汝弼这人有点呆,政治敏感度非常差,既不想做官,又对官场的事情一窍不通,满脑子就是学问的事最大。一听说还有写四个字就换上千两银子这种好事,想也不想就把匾题了。李自成也很是开心,他正愁没个有名望的人出来帮闯军站台。题匾容易,但是让邓岩忠、徐以显这帮人写的话,没有太大意义,让一个本地名士来写这个匾,才能体现出闯军真正变成本地的官府了。夏汝弼虽然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却是本地公认的饱学之士,闯军和他合作是不会吃亏的。

这种装点门面的事情,说有用也没用,说没用也有用。要说有用,侯恂的名望大不大?可另一时空他投降大顺之后,也没见他的门生左良玉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李自成拉拢的名士不少,可也没拦住其他士绅甚至不少“名士”本人叛变。要说没用,这种统战工作又是不断被历史证明有必要的事情。与这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保持良好关系,是统治的润滑剂,少了他们,难免生涩不灵,而且其中的不少人的确是有用乃至有气节的人才。

就像夏汝弼这样的人,能直接用于治国理政的经济之道他的确是不会,但一个国家也不能没有哲学,没有艺术,依然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多招揽一个这样的人总是没坏处的,最不济也能多一个音乐老师。

就在桂王府换匾的第二天,李自成就下帖子请衡州府的附郭县衡阳县境内的士绅富户都来帅府赴宴。倒也真有几个抵死不来的,李自成也不在乎,正好拿他们来营造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设。

李自成的心胸很阔大,就算对敌人也能以诚相待,但那主要是对武将而言的,类似于左光先、官抚民这样的人,犯什么错误李自成都能原谅。吴三桂都把唐通给打了,抢了山海关,李自成还想和他再谈谈。但是对于他一贯敌视的士绅,李自成可没那么多耐心。对于投降的,自然礼贤下士客客气气,对于不投降或干犯纪律的,不杀头就便宜了。

只是现在情况不同了,闯军不打算再流动作战,要在湖南长久地待下去,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和这些士绅长期共处。所以,不管李自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都得对士绅友善起来。既然不能把实际利益让渡给他们,那面子总要给足了。

为了这次宴会,闯军这边的读书人也集体出动了。邓岩忠、陈可新、顾君恩、宋献策、徐以显、潘独鳌、赵束乡、蔡仕、谢澍、叶云林……居然还有混天星郭汝磐,他也恢复了秀才打扮。

郭汝磐说,他当年“投笔从戎”,荒废了学业,甚是可惜。如今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了,一身是伤,身体大不如前,迟早要骑不得马,抡不动枪。不如改回老本行,重新做文职。

郭汝磐的算盘打得很精,他清楚自己本领有限,本来只是个被抓到农民军中的军师,因为老掌盘死了,阴差阳错地当了掌盘。管后勤、运粮草之类的事情,他能办得不错,打仗是真强他所难。加盟闯军的各家反王中,只有混营的人最多,所以没和闯军老部队混编,总这样也不是个事。

反王们对自己寿命的预期都不长,三四十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所以郭汝磐觉得,既然自己不打算再从闯军的这条船上往下跳,也没有这样的实力,那还不如赶快把兵权交了去做文官,让这些跟他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们踏踏实实当闯军。李自成必然给自己封个大官,趁着还没老,赶快纳几个妾,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才要紧。

郭汝磐的境界很低,想法很庸俗,但这是大部分正常人都会有的诉求。他既没背叛兄弟,也没祸害别人,只想凭着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来讨价还价,这样的好兄弟,岂有不优待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