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4章 科举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4章 科举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4章 科举

“吴学长这一次想来是必中的了!”一名年轻的书生兴奋地说。那个“吴学长”是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冻得直哆嗦:“能中自然是最好,也不枉我们赶了六百里路从吉安跑过来。”其他几个同来的书生都在兴奋地议论,仿佛马上就要做官了。

吴侯是江西吉安人,上个月,刘文煌率领闯军兵不血刃攻下了吉安。刘文煌和他的红营在吉安极有名望,自从听说他去参加湘南暴动,当地的奴仆全都在翘首企盼。如今红营回来了,就是暴动的信号。奴仆们纷纷捆打主人,烧毁身契,吉安府下辖各县的官府统治秩序完全崩溃,防御形如无物。

为了争取吉安奴仆、棚户的民心,刘文煌辖下的闯军也统一采用红巾裹头的装束。熟悉的扮相,再加上从明朝边军手中缴获的大量铁甲、马匹和闯军老兵的严整队形,带给了吉安人极大的震撼。

吉安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欧阳修、杨万里、胡铨、文天祥、解缙、胡广、彭时、杨士奇……但有这么多著名的文人、名臣,同时也意味着本地的士绅势力特别强大。一块地既然能长庄稼,当然也能长杂草,本地的劣绅也不在少数。

读书人越多,进学的道路就越窄,像吴侯这种家穷人丑脾气臭的家伙,连县试都通过不了。一方面是他好说怪话,爱打抱不平,总得罪人,另一方面是他喜欢写古文,写唐代的那种四六骈文,坚定地认为八股文是垃圾,就算主管官员不徇私舞弊,他也一样考不上。

但吴侯也并不是没有才学,他写得一手好诗,又熟读经史,文化水平还是有的。穷得没辙的时候,也做过帮人代写状纸的活计,对于司法工作比较熟悉。

闯军占领吉安之后,原本把持府学、县学的豪绅们一个个被捆打游街,吴侯等一干平时受他们欺压的穷书生无不拍手叫好。王瑾对待士绅,要么一刀砍了,要么客客气气。而吉安的奴仆们没那么狠,对于那些平素欺压过他们的主人,大多是打一顿就完事了,极少闹出人命。

王瑾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这些士绅又不像马世耀、郝摇旗那样,犯了错误之后打一顿就能学好。打完之后,他们记了仇,将来还是会想办法报复。所以王瑾对待士绅,要么优待,要么直接弄死。

吉安奴仆们没想这么多,他们只觉得把过去被殴打虐待的气出了就满足了,趁机跟着起哄的烂人们也是抢掠了些财物便心满意足,谁也没去想那么远的事情。像吴侯这样的读书人更有见识,也觉得只要把劣绅们打趴下,换了官府,新秩序就算建立起来了。

很快,知府衙门贴出了告示,奉天倡义营在衡州举行科举,无论什么出身均可参加,唯一要求就是识字,除此之外再无任何限制。

此消息一出,有两批人最为欢欣鼓舞。一批就是吴侯这样之前没能进学的底层读书人。新官府刚刚建立,急需人才,录取标准肯定会放宽。而且这次考试是分科进行的,八股与策论的考试分开。对于吴侯这种好读史书,又不擅长八股文的人来说,这就是巨大的优势了。

另一批就是胥吏,他们久居“贱役”,世代不得应科举。虽然其中很多人就是披着公门皮的黑社会,但也确实有一部分胥吏是有真本事的,如今有了参加科举的机会,有可能实现从吏到官的人生飞跃,岂能不欣喜若狂。

北宋端拱年间,有一个叫陈贻庆的胥吏参加科举,以周易学究及第,不料,宋太宗赵光义勃然大怒:“科级之设,待士流也,岂容走吏冒进,窃取科名!”下令剥夺陈贻庆的功名,赶回原单位去,并且严令不许胥吏再参加科举。

朱元璋即位之后,又强化了这一制度:“科举初设,凡文字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以示激劝。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朱元璋做过老百姓,自然受过不少胥吏的欺压,他会对胥吏有这样的看法也并不奇怪。但是,胥吏的心术为什么会败坏呢?没有工资,没有晋升渠道,官员还把他们当成奴才说打就打,这样的一个阶层,能不腐化堕落,能不盘剥百姓吗?

李自成和其他闯军将领,做老百姓的时候也没少被胥吏欺压,但与朱元璋不同的是,李自成先做驿卒,后做里长,都是介于胥吏和百姓之间的身份,只有艾家这样的豪绅才能欺压他,一般的胥吏是欺负不到他头上的,初期参与起义的兄弟里也有一些是底层的胥吏。

今后三百年里的胥吏都要感谢张礼,有这样一个胥吏出身的闯军元勋在,不管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对胥吏有多歧视,张礼用一句“老子就是胥吏”就能顶回去。

此外,还有一些破产的小商人、识字的伙计,也打算碰碰运气。

所有要去衡州应考的人都到知府衙门来报道,由刘文煌派人统一送去衡州,要不然这帮人大多连路费都出不起。闯军初来乍到,一般的读书人都担心“从贼”问题,不敢贸然参与闯军的科举,而这些底层的读书人,往往出身于中农、小商人、胥吏之类的家庭,本来就已经穷得不剩什么了,在明末的这场大灾难中大量地破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除了一条性命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赌的了,赌赢了就换个官做,一跃冲天,赌输了也不过就是赔命而已,有什么可怕的。

这些从湖南、赣南、粤北、桂北等地赶来的读书人,少数有钱的自己住客店,没钱的都被集中在石鼓书院居住。石鼓书院的改造还没完成,这些人有很多不得不住在武侯祠、节公祠、朱陵祠等地方,睡的是大通铺,旁边就是叮叮咣咣的工地,待遇着实不好。好在田见秀对他们还比较优待,拨款不少,具体负责此事的蔡仕给这些穷书生每人发了一套被褥,房间里摆上火盆,伙食待遇也好于一般的士兵。

虽然现在湖南连剿灭残余明军的工作都没有完全完成,但田见秀还是决定在新年之前开科举。一个新建的政权,有两件事最能彰显合法性,一个是屯田,另一个就是开科举。

屯田现在闯军还没法大规模去搞,因为湖南的抛荒土地没有北方多,大部分土地即便是归藩王、豪绅所有,上面也是有佃户的,闯军总不能赶走他们,所以只在很有限的几处地方安置家眷和年龄较大的士兵屯垦。而科举却是可以立刻马上就办的。

屯田证明你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科举证明你是认可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证明这个政权计划长期地采用一种相对温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方式进行统治,给掌握着社会舆论和知识文化的读书人以晋升渠道,这是新政权能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