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5章 官制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5章 官制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5章 官制

闯军对官僚体系的设计,与明朝具有极大的不同。

目前闯军不组建中央政府,只组建省政府,计划设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省,目前只组建湖南一省的省政府。

明朝的省一级机构主要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部分。湖南在明朝未设省,所以也没有三司衙门,不过也有一些三司的派出机构。

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的工作完全由闯军内部的管理部门承担,原本的卫所全部裁撤,卫所管辖的土地改由县里管辖,卫所的兵丁除了招入闯军野战部队和卫戍部队的之外,都直接转为农户。

这种变革如果由明朝的官府来办,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们对抗不了卫所军官的强大阻力。让清朝来办,也很难,另一时空一直到雍正年间才把卫所裁干净,因为绿营将领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卫所军官,贸然裁撤卫所会把卫所兵逼到南明一边。

让闯军来做,事情就简单得多了。九边的卫所不好动,那里的将门世家根深蒂固,可湖南就不同了,卫所兵的战斗力等同于甚至还不如民兵,卫所军官的实力非常有限,与一般的豪绅地主无异。而且也只有农民军,可以组织卫所的士兵去攻击军官,而不威胁自身的统治。

虽然裁撤卫所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不少兵变,但闯军有绝对优势的武力做依托,对于卫所兵还有格外的优待条件。理论上来说,卫所的土地都是国家的,但实际上,卫所兵都是这些土地上的佃户。藩王、豪绅土地上的佃户,闯军都是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佃户,卫所兵丁则不同,他们毕竟还有兵的身份,加入闯军是起义投诚。因此在闯军的裁撤方案是将卫所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变成自耕农。

卫所军官中那些平素无甚劣迹、未被杀死的,如果他们是私占官田之后用长工种地,那就承认现状,使其变成富农。如果是用佃户耕种,不参与生产的,则将土地分给佃户,这些佃户一般也都是卫所中的同袍。这些军官分调到江西和两广,读过书的转为文职,没读过书的编入卫戍部队。因此,普通士兵对裁撤卫所的抵触情绪不太强,大体来说还比较顺利。

原本卫所还需要地方协饷,李自成和王瑾都担心改农户之后没有协饷,会不会导致卫所兵生活水平下降。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发现,影响并不大,这些协饷本来士兵也吃不到,反而是士兵还要上缴他们的剩余产品。

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职能全部并入新成立的巡抚衙门。省、府、县三级都是主官之下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原本明朝的所有机构,全部简化到这六科之内。

这种安排不见得合理,但是闯军的政权刚刚建立,人才匮乏,只能一切从简。而且还有非常吃人力的田兵制度,那是个无底洞,有再多的干部也不可能全面完善,只能边走边看。

省级主官称巡抚,府级称知府,县级称知县。主管六科的官员则分别叫作吏官、户官、礼官、兵官、刑官、工官,省、府、县三级都是一样,简单粗暴,一目了然,只有六科之下具体的盐课、僧道等部门的主管官员才有专门的称呼。

闯军也有品级制度,但是取消了正从之分。军队中,制将军为三品,果毅将军为四品,威武将军为五品,都尉为六品,掌旅为七品,部总为八品,哨总为九品。各县的掌旅、各府的威武将军都与当地的知县、知府平级。

文官中,巡抚为三品,省级六科官为四品,知府为五品,府级六科官为六品,知县为七品,县级六科官为八品,六科下各部门的主官为九品。九品官直接领导普通的吏员。

此时闯军的收入还是以实物税为主,因此官员的月俸也按明朝旧例用米计算。三品官四十石,四品官三十五石,五品官三十石,六品官二十五石,七品官二十石,八品官十五石,九品官十石,未入流吏员五石。从账面数据来看,比明朝略多一些。

对于一个三品的巡抚来说,月俸从明朝的三十五石涨到现在的四十石没什么差别。但是对于普通的吏员来说,这就是天翻地覆的差别了。一个月五石米,是明朝一个从九品巡检的俸禄,足够他们一家老小过上中等人家的生活。

闯军不可能接收明朝的所有胥吏,破城的时候清算罪行杀了一批,自己吓得不敢来上班的又有一批,清理空额注销了一批,清查手脚不干净的开除了一批。这样折腾下来,很多地方的胥吏十去其八。剩下的那些加上每县驻扎的一二百闯军士兵,堪堪够维持县政的勉强运转。

好在有三年免征的政策作为缓冲,把征粮这一最重要的工作缓了三年,各县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县衙的正常工作。至于重新丈量土地、厘定赋税的工作,由巡抚衙门派出的测量队负责,不用县里管。县衙门只要维持现状、保证社会治安就好。

至于官员的人选,主要有五个来源。

第一,闯军文书队的成员、识字的退伍军人。这些人是最可靠的力量,那些要津位置都由他们担任。郭汝磐出任湖南巡抚,各府县的几乎兵官全部是转业的闯军。

闯军的教育水平也只能说一般,靠王瑾和一群他搜罗来的师爷胥吏,就想教育出合格的官员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明朝那些靠科举考上来的官,根本没学过钱粮、刑名,还不是一样能当官。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学习能力强的人,但是他们在实用技能和基层经验方面赶不上闯军中的读书人。闯军自己培养出的这些人,做起官来并不会比明朝的读书人差。

第二,投降的明朝官员。在湖南之役中,明朝的官员死的死逃的逃,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降,这些人中除了罪大恶极必须处决的之外,一律官升一级。现在是急需用人的时候,只要是没有血债的人,不用要求那么多,投降就升官,投降的明朝官员越多,闯军兄弟就死得越少,这笔账大家都算得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