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0章 广州开城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0章 广州开城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0章 广州开城

王瑾留马重僖守卫清远,做出向三水攻击的架势,也等待李过、高一功和王文耀赶上来。他自己则和田虎一起弃舟登岸,走陆路前往广州。白常灿也派了一批自己的族人作为向导给闯军带路,既然已经投降了,那就得拉着其他广东军官一起投降才好。

广东明军的怠惰程度令人发指,闯军穿过山区直逼广州,一路上竟然没有遭遇明军探骑。气得田虎直骂娘,虽然敌人弱是好事,可弱成这样实在是太气人了。

王瑾和田虎各带两千人,来到了广州城的大北门和小北门外。等在大北门的是社兵首领林伯岳,等在小北门的是王兴的副手萧国龙。他们利用羽凤麒借给他们的令牌还有他们私下制造的仿制品,成功袭取了守城门的民壮。

说来也搞笑,闯军在粤北大破陈谦,广州却还是一派宁静祥和,甚至没有让军队防御城墙,守城门的还是本地的壮班。如此懈怠的状态,对于久历生死考验,时刻紧绷着弦的闯军来说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社兵还有王兴的部下早已分批混入城内,广州的关防十分松懈,他们都是广东本地人,官府丝毫没有察觉。林伯岳在城头望见闯军已经和城内的明军交战了,立刻点燃号炮,王兴、刘保便带人突袭各处衙署,在一些不紧要的地方放起火来。

广州的营兵主要是广州海防参将黎延庆、练兵游击陈鹏所部。以往两广总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镇压粤西的瑶人,所以都在肇庆办公,只有熊文灿,因为将重点放在镇压海贼刘香上,所以把两广总督衙门设在广州,他的督标也驻扎在广州。

练兵游击陈鹏所部大多跟着陈谦去了粤北,现在已经损失惨重,连陈鹏本人都死了,留在广州的俱是老弱病残,还有那些只存在于花名册上的空额军队。海防参将黎延庆的部下驻扎在广州以南的虎门等地,并不在城内,而且都是水师,就算来了也是送死。

熊文灿的督标被陈谦带走了一半,剩下的部分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是他们的反应速度太慢,直接被田虎堵在了营房之内。在睡梦中爬起来仓皇迎战,又怎么敌得过闯军,迅速便被制服了。

熊文灿连衣服都来不及穿便急忙起身,现在他能指望的只有广州的卫所兵了,只要这些人团结一心保卫桑梓,还有将入城的流寇击退的可能。打巷战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军队来说都是强人所难,但这些广州子弟兵却有这么做的条件。

然而,今天晚上余庆为了和英国人贸易的分红大排宴席,除了参与的商贾之外,羽凤麒、冯耀、梁与台、马承祖、撒之浮、张启贤、郭瑶、罗定材、崔应龙、施炯然、施炜然、施焜然、施煇然、施惚然、施灿然、施焕然、蒙倣祖等等在职和离职的本地军官,还有锦衣卫的钟国宝、陶壮猷、陶天球等人,全都被他请来了。一众官商杯来盏去,大多喝得烂醉如泥。只有羽凤麒、马承祖、撒之浮等一众信奉回教的军官不吃酒,还有年纪最大的冯耀喝酒有节制,郭瑶等少数人酒量宏大,并未醉倒。

熊文灿派来的亲兵急急忙忙赶到余庆新购的宅子报讯,但刚一进门就被余庆的部下捆了。不过这样也瞒不了多久,街上很快就乱了起来。

羽凤麒吩咐自己的亲兵出去看看,亲兵正要出门,呼啦啦涌出了一群执刀武士,都是从王兴手下借来的精干兄弟,为首的一个是王兴的侄子萧茂公,一个是王兴的部将李玉。

郭瑶被这么一吓,酒醒了大半。在座众人只有他知道余庆的真实来历,看到这个架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虽然闯军已经打到了粤北,但郭瑶从来没觉得他们会攻打广州这样的巨城。陈谦对广州方面报喜不报忧,就连熊文灿也刚刚才知道他撤到了三水,都不知道他在韶州大败的事情,郭瑶就更无从知晓了。他原本以为王瑾也就是和之前一样,来韶州抢些钱粮就回湖广,怎想得到他会直捣广州。

这也是为什么广州的防御会如此松懈的原因之一,广州的明军自熊文灿以下都从未见识过流寇的强悍行军能力,都按照自己的行军速度去估计闯军,根本没想到广州会受到攻击。

郭瑶早就感觉余庆的存在可能带来危险了,但出于对王瑾的义气,一直没有举报。再说一旦举报了,这么多广州卫军官参与的走私生意也就曝光了,大家都得担责任,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没想到他还真的是闯军攻城的内应。

郭瑶急忙道:“余老弟,有话好商量,何必动刀动枪。大家都是自己人。”同时还悄悄在桌子底下踩身旁正在掰椅子腿当武器的撒之浮的脚,大家身上都没有兵刃,就算他们都是习武之人,其中还有不少人武功高强,和这么多持刀悍匪打起来也绝无胜算,多根木棍顶什么用。

余庆说:“如今我奉天倡义营的数万大军开入广州,熊文灿已被生擒。我等起兵,只为替天行道,不害好官,不害良民,对各位自无加害之意。各位将军都是广州人,想必不希望桑梓家乡遭遇战祸,还望各位配合,共弥兵火。”

冯耀怒道:“蕞尔流贼,也敢妄言天道!我等世受国恩,岂肯附逆!”余庆毫不着恼:“老先生勿怒,在下也不指望三言两语便劝得诸位倒戈,只是现在,还请稍安勿躁。好汉不吃眼前亏,诸位就算死在这里,也于大明无益。”

羽凤麒说话了:“冯叔父且坐,现在一拼,徒死而已。今日之事已不可挽回,且留有用之身,静观其变。”说着伸筷夹起一块羊肉放进嘴里,“接着吃啊,就算要打仗,也得吃饱了再说。”

另一时空的羽凤麒有“凡我羽族不许食清禄”的骨气,但羽氏家族也并非不能投降。他的祖先是南京回兵,就是最早向朱元璋投降的那一批元朝色目军人。那时,明朝对他们也有类似剃发易服的要求,所有归降明朝的蒙古人、色目人,都必须改用汉名,束发戴网巾,但是他们接受了。

原因有二。其一,自灭金以来,蒙古人入主中原百余年,无论是蒙古人用汉人服饰,还是汉人用蒙古服饰,都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并不被视为侮辱。其二,由于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蒙古人和色目人在这片土地上始终都被视为外来者,经过了元末大起义的滔天巨浪,原本居于统治地位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如果不改变姓名服饰,继续保留独特的民族特性,将难容于中原,很可能遭到报复。

如果不这么做,还有一条出路,就是离开中原,回到西域老家去。然而,他们的祖先自从在西辽灭亡时被铁木真掳入军中,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了,他们生于中原,长于中原,故乡在他们心中连一点模糊的影子都没有,又怎么回得去。融入中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可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面前,他们却选择了宁死不从。他们在广州和平而平等地居住了近二百年,广州的回人和汉人已经成为了有着共同记忆的乡亲,都是这里的主人,焉有剃发易服以示屈从的道理。

不过现在,并不涉及这么复杂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