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2章 入闽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2章 入闽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2章 入闽

李定国和刘文秀的讨论还在继续,但是话题已经转移了。李定国说:“一个月六十块的俸禄,怎么那么快就花完了?”刘文秀说:“多买了几本书,手头就不宽裕了,去麻城这一路上可能还要花钱,你先借我二十元。”“你买什么书了?这么贵?”“书倒没几个钱,就是抄书、校对、翻译先生的工钱贵。”

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刘文秀买书与别人大不相同,他会直接让书坊按照自己的意思出新的版本,比如说几本珍贵古籍的精校合订本,或者某本欧洲书籍的翻译本。不仅得雇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校对,甚至要专门去澳门雇传教士来翻译。

虽然王瑾那边在用公款搜集、翻译书籍,但是刘文秀想看的书王瑾未必认为重要,指不定要猴年马月才译出来。而且王瑾那边不可能给所有书都刻版印刷,有很多搞的是手抄本,刘文秀要是想自己某本书,还要派人去广州抄,花费也很高。这年头有这种爱好,和喜欢玩奢侈品也没什么区别。就算刘文秀一年挣几千块钱,这么花也得见底。

李定国虽然也爱看书,但他更偏爱中国史书,在这方面的开销没有刘文秀那么高。然而他是个手松之人,之前他在永州当威武将军,地方上有什么工程或者社会救济要募捐,他出钱都不少,以至于和他搭档的沈至绪都劝他多少给自己留点。调到野战部队之后,这种捐款少了,李定国才攒下些钱来。

王瑾这四个儿子都不是能攒钱的人。孙可望现在已经升任福建户官了,他没有什么明确嗜好,除了和李定国一样捐钱之外,交际的开销也比较大。他时常在公务招待之外额外会见中下层读书人,资助其生活。他知道自己在福建待不了多久,所以也不担心会有什么“收买人心”之讥。

艾能奇则是和李双喜一样,喜欢大宛驹、宝雕弓,喜欢能放在一般中层武将家里当传家宝的铠甲,喜欢宝刀宝剑、工艺手枪。这是作为武将的正常爱好,李自成和王瑾也从不过问。

“我说你们俩至于吗?这么大的官,还计较一顿饭钱?”梅文华说道。李定国和刘文秀异口同声地说:“五品还叫官?”

李定国笑了笑:“一个月六十元的俸禄,看着是不少,可一旦有什么大的开支,也不禁花。每月只有一元,人也能过日子,但挣得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跟着变多了。”梅文华问道:“一元是多少?一两银子吗?”

“结账,记李将军账上。”趁着李定国给梅文华解释奉天倡义营的币制,刘文秀一溜烟地跑了。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石井镇。

孙可望缓缓翻阅着郑氏的族谱,上面的记录怵目惊心。每一代的郑氏族人都有无数死在海上,遇风死,触礁死,遇盗死,无论是做渔民、做商人还是做海盗,都是九死一生。不仅是郑氏一家,沿海百姓俱是一般。如今的东亚各条贸易线,正是这些人搏风击浪,用生命去开拓的。而郑芝龙,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当年的郑芝龙是一位了不起的海上枭雄,但孙可望能感到,郑芝龙已经老了。

从年龄上来说,郑芝龙一点都不老,他才刚刚三十六岁而已。但从心理上来说,郑芝龙已然暮气沉沉。

闯军攻入福建,虽然早就知道郑芝龙不是自己的对手,却没想到郑芝龙竟然根本不打。郑军完全不和闯军交战,一路退却。放弃汀州、延平,倒还在闯军意料之中,可郑芝龙居然连泉州和漳州都放弃了,郑家的军队全都撤到了东山、厦门、大小金门、南日、海坛、马祖等沿海岛屿上。

在撤退之前,郑军也没有进行破坏。另一时空郑成功从泉州、漳州撤退的时候,将二城的城墙、房屋全部拆除,建材拉去修建工事和营房,给清军只留下一片废墟。郑芝龙没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比他儿子更体恤百姓,而是因为他没有郑成功那样刚狠的魄力。

入闽闯军除了刘体纯和刘弘才的两个协之外,只有郝登云的工标和马云翔的辎标,连成建制的骑兵和炮兵都没带,闯军的力量并未强大到郑军完全没有对抗的希望的地步。但郑芝龙是一个有全局视野的人,想的绝不仅仅是眼下单纯的军事问题。郑军如果选择抵抗,可能能守住几个关键隘口,但整体陆军实力的差距摆在这里,郑军只能拖延闯军入闽的时间,逼迫闯军追加兵力,增加闯军占领福建的成本,却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闯军占领福建,还会严重损耗自家兵力。

因此,郑芝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闯军正面冲突,强行对抗不是郑家的出路,他要做的,是在和谈的时候尽量争取一个更好的价码。

郑家所能倚仗的只有水师力量,故而郑芝龙一开始就放弃了和闯军陆地争锋。但现在也不是谈判的时机,长江流域的战局尚不明朗,而闯军也没吃到郑家水师的苦头,现在谈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正因为要谈,所以郑芝龙在撤退时并未进行破坏,以免和闯军彻底翻脸,郑家在陆地上有大量的商铺、田庄,郑芝龙也都没有破坏,还存着和谈之后把它们要回来的念头。这让刘体纯、刘弘才、孙可望等人都感到十分震惊,这哪里是什么海贼王,和那些守财如命的乡下土财主有什么区别?

刘体纯和新任的福建巡抚蔡仕已经进驻了福州,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福建巡抚沈犹龙原本打算据城死守,但郑家的不战而走沉重打击了明军士气,抚标士兵或开城投降,或一哄而散。沈犹龙未及自尽便被擒获,他自然是不肯投降的,但他在任上不像熊文灿那样贪婪,待遇也就好一些,被流放到广西太平府。

那些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流放的官员,待遇和因犯罪而被流放的人是不同的。他们除非愿意参与科举,否则终生不能离开流放地的城池一步,但是在城池内,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不会被限制行动,除了不你出城之外,一切待遇都和普通百姓相同。沈犹龙始终不肯投降,在太平教馆抄写为生,一生穷苦,十八年后病故。

像熊文灿这种被判有贪污罪的流放官员,则和一般的刑事犯人一样,连营房都不能出,还要服劳役。闯军不再实行徭役制度,所有需要征发民工的工作都靠出钱雇工来完成,闯军对老百姓讲人权,对囚犯可就不讲了,只有一日两餐,没有工钱。但即便如此,熊文灿居然也活到了七十七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