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5章 思想教育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5章 思想教育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5章 思想教育

在刘弘才口中,这些似乎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他多年以前就听王瑾说过不知多少次了。殊不知,这些在三百多年后也就中学生水平的道理,也是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牺牲。

酒足饭饱,一个幕僚小心翼翼地说:“东翁,巩臬台送来的文书,尚未批复。”刘弘才的脸顿时沉了下来,调整了一下情绪,用和缓的语气说:“你拿我的姓名章盖上就是了。”闯军要求将领必须识字,刘弘才现在也认得几百个字,写自己的名字还是没问题的,但是他的字实在写得太烂,又根本不爱写字,因此一般还是直接盖章。

孙可望问道:“军中又有案子了?”幕僚所说的“巩臬台”是新任的福建刑官巩恒,由临江府刑官升任。“臬台”在明朝本来是用于称呼按察使的,也可以泛称与司法有关的官员,奉天倡义营没有按察使,所以这个称呼一般用来称呼省刑官。

按照闯军的制度,军中违纪如果达到需要流放甚至处决的程度,要有刑科参与,上报中枢核准。不仅军队主动申报的需要刑科调查,刑科本身也有权监督军队。

刘弘才说:“还不就是那些事。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打死人命,贪赃受贿,克扣军饷……巩刑官的处分我没意见,得按规矩来。现在的刑罚已然比过去轻了,只要不出人命就是流放。”

闯军中的各种违纪现象,从米脂起兵到现在从来就没停过。不管那些试图加强闯军军纪的人多么努力,都只是将违纪问题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而已。整体来看,仍然是大事偶发,小事不断。

简单来说,可以靠赔钱解决的都是小事,闹出人命的就是大事。现在向各地派出卫戍部队,队伍分散,纪律约束变得更难,除了多派人巡查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刘弘才说:“过去有人犯事,是抢劫偷盗,杀人放火,现在我们的人也学会贪赃枉法了。唉,这人做了官,便不一样了。”

孙可望说:“不管谁掌权,贪官污吏总是要有的,若是穷人坐了江山,天下就没有贪官了,当年汉朝时贪官就该死绝才对。不管怎么说,我们造这一次反,贪官污吏比之前少多了,大约能再让老百姓凑合过二百年。自从当年陈王大泽乡首义,老百姓隔个两百来年就得来一次大起义,不管成败与否,都能让贪官污吏们消停一阵。一百年后,故态复萌,再一百年,又把老百姓逼到走投无路,再揭竿而起做流寇。”

刘弘才叹道:“是啊,汉高祖坐了江山,二百年后有了绿林、赤眉,明太祖坐了江山,二百年后有了我们。倘若我们这次造反,也能让天下太平二百年,那也是很了不起了。”

刘弘才和孙可望赶到了军营,巩恒已经等在那里。此人三十来岁年纪,相对于一个四品官来说算是比较年轻的。但孙可望都已经是四品官了,他这个年纪官居四品在闯军这边也没什么稀奇的。瘦高的个子,面黑眼大,很有辨识度。

巩恒向刘弘才和孙可望拱手为礼,他今天是来抓人的。军事主官不在,他无权逮捕军人,当然,让他逮捕他也不敢。闯军的军官和士兵可从来没有怕文官这一说,你亮绳子,他就敢亮刀子。

但刘弘才来了之后,所有人都像小狗崽子一样老实。刘弘才只是站在那里,一句话没说,刑科的衙役就非常顺利地把人带走了。巩恒的话不多,拱了拱手,先离开了,刘弘才等他走远了,这才开口道:“来到福建,去台北方便了,你们是想去看看?”

刘弘才在另一时空名声不显,但就算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这个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的人也是万里挑一的人杰。论本领,打了这么多仗还活着就说明一切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挑一,和他一起造反,没混出头的人都死了。论人品,他在李自成死后还在陕西坚持游击,而且军纪不乱。和李自成、张献忠比起来他是小人物,但是对普通士兵来说,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简直是半神一样的人物。

所有人默默低头挨训,没有一个敢有丝毫怨怼之色。刘弘才的威望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他能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待士兵,自然也能像亲爹一样想怎么骂就怎么骂。

刘弘才说:“我知道,你们中还有没被揪出的。我们执法的原则是宁可放过,绝不错抓,所以我也不再深究了。不过你们给我记住了,别他妈忘了自己是谁,都是饿得快死的穷棒子,披上这身皮也变不成老爷。真拿自己当官兵了?官兵有朱皇帝的军饷,你们有吗?得罪了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抢?抢他妈能抢几天?郑家的人也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你们在这儿犯事,老百姓可就要欢迎郑家来赶我们走了,闯军还从来没丢过这个人。”

刘弘才这个思想教育方式着实不太符合王瑾的路线,但孙可望知道这确实有用。刘弘才又骂了几个有领导责任的军官一番,抽这个两耳光,踹那个一脚,有个都尉还被抽了好几鞭子。

这是封建军队,家长制、军阀作风在这个年代才是主流价值观,李自成教训部下的时候也经常拿拳头脚丫子说话。像王瑾这样永远严格按照纪律来的,也能得军心,但效果反而不如这些简单粗暴的好。

打过骂过,事情也就过去了。要是指望刘弘才因为部下有人犯罪就搞个整风运动,那也是想太多了。就连王瑾都坚决反对那样的做法,他一贯认为运动式的纪律整顿的就是制造冤假错案,“宁可放过,绝不错抓”那句话就是他说的。

这就是王瑾奇怪的政治观点:“我造反,我组织兵变和农民起义,还有矿工和奴仆的暴动,但我是个保守的改良主义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