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6章 典史与奴仆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6章 典史与奴仆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6章 典史与奴仆

刘弘才和孙可望又去看了看本地卫戍部队的训练。和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卫戍部队是由闯军老兄弟提拔一级充任军官,然后招募新兵组建的。

福建的老百姓都肯背井离乡下南洋,招兵当然是容易的,还有很多明朝卫所兵直接转成闯军的卫戍兵。

这些新兵的共同特点,就是和巩恒一样又黑又瘦,而且还没有巩恒的身高。就差把“从小营养不良”六个字写在脸上了,身上有明显的寄生虫叮咬痕迹。基本上都不识字,左右都分不清,军官和他们沟通还需要翻译。

在这个年代,最好的兵源还是小军官家庭出身的那些人,他们自幼营养良好,有适应纪律生活的经验,还略有一些文化知识。但闯军不敢放手用这些人,闯军在卫所实行的土地政策让普通士兵受益,高级军官受损,中下级军官介于这二者之间,态度比较摇摆。现在闯军蒸蒸日上,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如果闯军胜利,成为开国元勋的红利足以抵消任何损失,但闯军并不敢保证他们能和自己共患难。

泉州府的卫戍部队总共有两千多人,只有两百多个军官是闯军老兄弟,有去年才在江西当兵的,如今也算老兄弟了。明朝卫所出身的人在卫戍部队中所占比例太高,不仅是士兵,副职军官甚至地方上的文官都有很多是卫所军官出身。

不招这么多卫所兵又不行,福建的卫所田地严重不足,卫所兵搞走私甚至当海盗维持生计的比比皆是。当年郑芝龙还没招安的时候,就有卫所军官把自己的士兵和船只“租”给郑芝龙。闯军如果不招这些人当兵,他们就会大批下海为盗。

另一时空的清军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招降了太多郑芝龙的部下,觉得没什么用,就把他们裁了,然后郑成功就有兵了。

以十七世纪的标准来看,这些卫所兵虽不是太好的兵源,但用来维持治安也没什么问题,经过足够的营养补充和训练之后,也能做野战部队,甚至能做得很优秀。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中有很多人与郑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目前闯军既不能对他们进行甄别,也不能不招他们当兵,所以只能这样将就。

新兵们的状态尚好,刘弘才总算又有了些笑模样。刘弘才的承受能力还是很强的,造反八年,要是还能因为几个部下违纪就郁闷半天,那早就气死了。

“茂堂啊,最近给你说亲的人把礼都送到我这里来了。”刘弘才拍了拍孙可望的肩膀,“反正这个福建户官你也干不了多久,早晚要高升的嘛,不考虑考虑?”

闯军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回避制度,除了第一任官员事急从权外,再安排官职的时候尽量不让人在本省任职,母亲和妻子的家乡也不行。

孙可望笑道:“小侄还想在福建多干两年呢,刘叔可别急着赶我走。”刘弘才说:“你们三个当哥哥的都不着急,倒是云枝到处说他要定亲了,却偏偏不说定的是谁家。”

孙可望说:“他成天胡言乱语,我们都习惯了。接下来不知有多少大仗要打,他在大元帅的亲军里,哪有时间结婚。”

刘弘才说:“大元帅的亲军又不是僧兵,等到轮休的时候,请一个月假就是了。”闯军不可能让所有士兵都一直待在前线,各营每个月都有两千人休假回家。来回轮换,直到最近对明军发动全面进攻,才将他们全部召回。虽然钱又花了许多,但对保持军队士气还是有帮助的。

孙可望摇了摇头:“那小子,谁猜得透他。”

巩恒办完了交接犯人的手续,返回了泉州府城。他在这里没有办公地点,占用了郑芝龙的堂弟郑芝莞的一处宅子。

自从到任以来,巩恒就没有一日闲过。六科之中,刑科是最得罪人的一科,单单是清理积案也还罢了,还要负责闯军内部的纪律监察。巩恒执掌福建一省刑律,工作之繁重远超一般人想象。

巩恒本是大明的典史,但一不小心由于干了点典史该干的事情,没在一起案件中昧着良心改案卷,被上司罗织了些罪名,从朝廷命官变成了阶下囚。

可就在他要被押往南昌的时候,闯军破城了。老百姓砸开监牢将他放了出来,请闯军让他当知县。

像他这样读过书,做过官的人,一旦对大明朝彻底失望了,经常会比一般的农民起义者更痛恨大明朝廷。因为他们思考得更多,对朝廷寄托过的希望更多,因此理想破灭之后的愤怒也就更猛烈。

巩恒很享受现在这种累得半死的生活。不管他要查谁,只要把确凿的证据亮出来,刘体纯、刘弘才、蔡仕都绝无二话,按律办事。当然,他现在查的犯人也会官官相护,但用权力搭建的保护伞只能拖延他的脚步,一旦他找到证据,他永远有更强大的权力,可以碾压一切罪犯。

这是做大明的典史时从未有过的感受,巩恒也知道,这种状态最多也就几十年。刘体纯、蔡仕这些人,他们都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走到今天的位置的,总拿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当这些在明军的“帮助”下筛选出的英雄们老去,这个新政权的官场还是会有各种乌烟瘴气。

就算迟早会有那么一天,至少这个官府在这一代还能相对公正,巩恒也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若不是生在这改朝换代的乱世,自己要么就是在时代的波涛中随波逐流,要么就是在时代的波涛中扑腾扑腾——哗啦啦——救命——吨吨吨吨吨——咕噜咕噜咕噜。

今天巩恒难得要办件私事,他的老熟人萧山已经等了他快一天了。萧山本名萧三,是临江府清江县樟树镇人氏。本是一个童生,后来家遭回禄,父母双亡,变得一贫如洗,最终卖身为奴。他父亲是个大夫,他也识得药性,主家便派他去药铺干活。

巩恒因为颇好医道,常和药铺掌柜来往一来二去,倒和萧山成了朋友。那时的萧山还叫萧三,巩恒问他的真名,他说辱没祖宗,怎么也不肯说。闯军占领樟树镇后,他脱奴籍为良人,巩恒就给他起了“萧山”这个名字,聘为幕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