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3章 十旗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3章 十旗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3章 十旗

岳讬回到皇宫向皇太极复命,崇政殿上只有皇太极、豪格、范文程三人,连侍立之人都没有,好在头顶上也没有袁承志。

皇太极的身材高大壮硕,但丝毫不见粗笨,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显得十分轻松:“他们果然不肯答应借兵是吧。”岳讬说:“皇上所料不错,南朝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果然不肯借兵。”

皇太极说:“这些日子你多有委屈,待此事一成,便可复你王爵了。”岳讬感激道:“爵位者,身外之物,只求为皇上效力。”

是不是真感激不知道,反正气氛是挺和谐。

岳讬将入塞清军带回之后,立刻遭到了代善、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等人的围攻,指责他作战不利,以致将士多有损折,对多尔衮之死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来也奇怪,另一时空病死在济南的是岳讬,但是多尔衮返回沈阳之后被群起弹劾的还是岳讬。

皇太极当即表示,岳讬的罪虽然还没到杀全家那么严重,但还是要处罚的,他决定褫夺岳讬镶红旗旗主之位。

但谁也没想到,皇太极又借机对八旗体制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皇太极宣布镶红旗的旗主改由岳讬的弟弟硕讬担任,岳讬和他所辖的佐领全部从镶红旗调出,编入正蓝旗。

其次,皇太极将正蓝旗的旗主改为饶余郡王阿巴泰。阿巴泰也参加了此次入塞之役,但一直负责带领一支偏师到处劫掠,所有大战都没赶上。但正因为如此,他指挥的军队阵亡人数很少,又没感染瘟疫,而且抢到了占战利品总数一半的人口牲畜。本来他就是皇太极的哥哥,虽然母亲出身低微,但战功多,现在做旗主已经很晚了,他刚刚立功,谁也不能提出异议。

而原本正蓝旗的旗主豪格及其所辖佐领则单立一旗,称为正黑旗。

最后,就是多尔衮死后所留佐领的分配问题了。镶白旗旗主之位当然得交给阿济格,但皇太极提出,因为多尔衮无子,他把自己的第五子硕塞过继给多尔衮为嗣。

硕塞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地位极低,低到皇太极竟然在她生下硕塞之后不久就把她赐给大臣为妻了。因此,硕塞绝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以放心地作为豪格的辅弼。硕塞今年已经十一岁,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参与议政了。

两白旗当然反对这种安排,他们主张将阿济格的次子傅勒赫过继给多尔衮。但是经过几次换旗,皇太极一系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反对无效。

硕塞继承了多尔衮的兵马,从镶白旗中分离出来另立一旗,是为镶黑旗。

皇太极还重新编制了各牛录,最近从北方搜括来的东海女真、索伦、锡伯、卦尔察丁口全部编入满洲佐领。丁口不足的,靠抬旗来补足。有朝鲜包衣在作战中救护主子,直接被抬成满洲人。

最终,新的十旗共有三百个满洲佐领、一百个蒙古佐领、一百个汉军佐领,各旗除原有满洲都统之外,再增设一个蒙古都统,一个汉军都统,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设置虽然在纳敏夫的搅和之下有些波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

皇太极自领的正黄旗有七十一个佐领,镶黄旗有七十二个佐领,豪格的正黑旗有四十个佐领,硕塞的镶黑旗有三十一个佐领。皇太极父子直接控制的兵力,占到了全军总数的四成还多。

多铎的正白旗有六十一个佐领,阿济格的镶白旗有三十一个佐领,虽然仍是实力派,但在全军中所占比例已经不到两成。

代善的正红旗有五十五个佐领,硕讬和杜度的镶红旗有三十九个佐领,阿巴泰和岳讬的正蓝旗有四十二个佐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有五十八个佐领。其中,阿巴泰、济尔哈朗、岳讬、硕讬四人都比较倾向于皇太极。硕讬原本和多尔衮走得比较近,现在多尔衮死了,皇太极也可以放心大胆地用他了。这样算下来,皇太极已经对清军中近七成的兵力有了比较强的掌控力。

豪格问道:“父亲常说,伐明如伐大树,当先翦其枝叶,从两边砍斫,其树自仆,为何此番如此焦急,连索伦、朝鲜之事都搁下了?”

皇太极说:“索伦博穆博果尔,亦一英雄,然索伦乃穷困之小族,地广人稀,济得甚事,早晚为大清之马前卒。至于朝鲜,总不至为几个奴仆所灭。国家之事,以农、工为本。农兴则粮足,工兴则兵戈利。若是以往,伐明当缓。南朝农事废弛,工匠流亡,我国日强一分,敌日弱一分,此消彼长,自可胜之。可今日之情势,又不同了。”

范文程说:“圣上所言极是。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今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贼各自割据,设立官府。李闯若为只知烧杀抢掠之寻常盗贼,则守土不流乃自取灭亡,洪承畴一战可擒之。既迁延至今,定是因李闯张官设吏,开科屯田,以致防御坚固。趁其贼性未除,根基不稳,人心不附,以我大清军势之强,尚可一战破之,若待其养成势力,恐为长久之祸。”

范文程的说法还是比较客气的,皇太极则可以说得直白些:“若是让李闯在南方经营数年,甚至兼并献、曹二贼,据南方半壁,北收秦晋之兵,抚中原流民,其势将更盛于洪武元年之明朝。残明可当其一击乎?我国以辽东一隅之地,可与其持久抗衡乎?我国所恃者,兵强马壮,南朝所恃者,地大人多。我国小而穷,却能以举国之财力养旗人,故兵强马壮;南朝地大人多,却以钱粮供贵胄豪门挥霍,故其军羸弱。李闯拷掠富户,已得巨资,若再能均平赋税,首重军事,其兵粮饷既足,纵一时不强,久后必强。若李闯无能为此,自不足为虑,然我国之气运,怎能寄希望于李闯的无能呢?”

岳讬、豪格一齐点了点头。皇太极说:“虽然这般背弃盟约,以强力取之,定有骂名,但只要我兵长胜不败,降我者必多。自锦州至偏关,两千里边塞之明军,皆为我之前驱。凭此天下无敌之军势,一鼓荡平中原。李、张、罗三人纵有窦建德、张士诚,甚至汉高明祖之资,割据时日如此之短,也不及筑墙积粮,终非我大清二十年经营之敌手。凭此一举,可立我大清数百年不拔之基业。若迁延时日,待流寇养成羽翼,与官绅一同以华满之辨抗我,恐欲归兴京为土司亦不可得。”

皇太极说的这些话,每一句都切中要害,清朝不能再等了。在这个时代,个人武力的作用越来越小,一个政权只要没像明朝这样腐朽到家,只要有钱有粮,就会有强大的军队。倘若中原被一个新兴王朝统一,清军以区区一个辽东所产的钱粮,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这样的庞然大物拼消耗。那样的话,结果必然是走向灭亡。

因此,清朝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明朝已经坚持不住,新政权又尚未稳固这个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机,一举将二者同时击垮。只此一途,别无他法。

皇太极算准了一切,却唯独没算到一点。他的计划中,流寇是正常的流寇,就算再厉害,个人能力的上限也绝不会超过刘邦和朱元璋。然而现在,有了王瑾这个不正常的流寇。他当然没有刘邦和朱元璋的能力,但他却有参考答案。闯军省略了大部分的试错步骤,直接朝着迎战清军的终极目标狂飙猛进。皇太极以为的时机正好,其实已经晚了。

但即便如此,皇太极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也是一场前无古人,在这个时空甚至可能后无来者的大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