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5章 潮流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5章 潮流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5章 潮流

“王瑾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你要赶不上了呢。”李自成直接跑到营门外来迎接王瑾,早已下马的王瑾快步上前:“天下转折就在今年,我若不来,抱憾终生啊。”

这可不是王瑾靠“未卜先知”得出的结论,现在的历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里的世界除了出场角色差不多之外,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而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闯军沿江东下,讨伐杨嗣昌、洪承畴、左良玉、尚可喜,这一仗只要打赢了,南方半壁彻底不复为明朝所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方势力是和是斗还难说,但大明朝是铁定完蛋了。

崇祯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的,事到如今,他必然孤注一掷。只不过,王瑾所想的孤注一掷,还是另一时空孙传庭出关那样的孤注一掷,他算到了秦军会倾巢而出,算到了会抽调部分关宁兵马,却没算到崇祯直接拿关宁军孤注一掷。

此时,闯军的主力已经逼近九江。在武昌修整期间,原本抽调到江西、广东的中营兵马全部归建。后营负责襄阳、武昌防务,中营在江南,前营在江北,向江西和南直隶发动了进攻。

此时天气尚热,在长江流域着实不是适合作战的好天气。虽然闯军比此时全世界大部分军队都更注重卫生防疫,但还是有不少士兵病倒了,有些部队的患病率甚至超过一成。但李自成凭借多年作战的经验能感觉到,明军绝不会这样坐以待毙,他们的反扑就快到了,在此之前,必须尽快拿下江西这颗楔入闯军地盘内的钉子。只有湘江和赣江两条水路都畅通,闯军才能充分调动力量和明军决战。

李自成带着王瑾登上了江边的一座山丘:“你来得已经有些晚了,你儿子在这一战表现得着实厉害,可惜你没看到。”

浔阳江上,无数碎木和浮尸载沉载浮,向下游漂去,就在王瑾赶到的半个时辰前,闯军水师刚刚在长江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尚可喜部的水师以东江老兵为骨干,都是在辽海上经历过战争锤炼的,后来又收编了孔有德、耿仲明麾下很多接受过西洋炮术训练的老兵,无论操船、操炮、接舷战,他们都称得上一流。但是在长江上作战,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闯军在长江两岸修筑了炮台,闯军水师始终在炮台的掩护下和明军水师作战。在南岸,明军可以出兵攻击,使闯军炮台难以向前推进,可是北岸却完全是闯军的天下。尚可喜部本就缺少重炮和能装载重炮的船,在摇摇晃晃的船上和有夯土防炮坡的炮台对射,更是吃亏。再加上此时正刮东南风,明军船只一旦进入闯军火炮的射程,就很难脱离。

许多明军只要一发现炮弹能打到自己的船了,就开始跳水逃生,如果等船只沉了才跳水,就容易被沉船导致的水流卷进去。而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东江兵还是从本地渔民中招募的新兵,在长江中游泳都不算太困难的事。

刘文秀在这一战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平时他是四兄弟中最温文尔雅的,但作战时的勇悍更甚于艾能奇。在追击明军船队的时候,刘文秀的座船几乎到了和敌人短兵相接的程度,大炮在短铳的距离上开火。在这种脸贴脸的战斗中,明军的小型火炮难以与佛山兵工厂的产品抵敌,经常是整个甲板被霰弹扫得血肉模糊。

尚可喜迅速下令撤退,在这里把水师拼光了,以后就没得玩了。他在湖口县已经准备了浮桥,大军且战且走,向东撤退。撤退途中,不少江西兵都脱队逃走了。

中营的追击并没能留下尚可喜,他在另一时空的地位绝非幸致,而是真的有本事,撤退的途中,防御仍是滴水不漏。再加上明军撤退前在南康、九江两城纵火,闯军忙于救火,也没全力追击。

宁州、武宁、建安、奉新、瑞昌、德安、建昌、安义等州县之前已在当地暴动农民的配合下被闯军攻破,袁宗第又攻破了赣江上游的丰城县,南昌周边被扫清了。杨嗣昌虽然有五千兵马,却根本不敢据城死守,急急忙忙逃到了进贤县,随后又向东逃去。

李自成还是过高地估计杨嗣昌和尚可喜的节操了,早知道他们的抵抗意志这样薄弱,完全可以更早发动进攻。

解学龙想抵抗,然而他的抚标直接扔下他逃走了,任凭他被闯军俘虏。只有黄斌卿部坚决抵抗力,但是这位另一时空南明史上的名人都没挡住白鸠鹤一个回合。在闯军“四面闽歌”的攻势下,他的军队瓦解了。虽说黄斌卿平素也不算亏待大伙,但是大家都是福建人,和老板比起来,似乎还是家里人重要一些。回到家去,不管当兵还是打鱼,总比在他乡奔命要强。

不过正因为黄斌卿平素为人还好,大家也没卖他,趁着这些人乱哄哄地向闯军投降,黄斌卿带着家丁逃了。众降卒东南西北地瞎指一通,闯军也没追上他。

短短一个月时间,江西全境易手。尚可喜退到了池州府东流县,杨嗣昌则带着自己的督标和江西抚标退到了徽州府祁门县,黄斌卿逃入江西境内。闯军中营追击到彭泽县,前营追击到雷池,右营追击到浮梁,都停下了脚步。

这一仗打得实在毫无波澜,除了水战激烈之外,陆地战斗随便哪个威武将军就能指挥。尚可喜自入江西以来,打着杨嗣昌的旗号暴敛横征,百姓皆恨杨贼入骨,处处皆有本地农民响应闯军。“三年免征”檄文所到之处,无不破之城。

祖大寿、吴三桂的确很强,但现在就算他们来了也无所谓了,只要他们背后的朝廷是大明而不是大清,早晚是当俘虏的命。

尚可喜和杨嗣昌本来想占领徽州、池州二府安身,可是有人比他们快了一步,西军在占领南京之后迅速西进,占领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四府和广德州,尚可喜和杨嗣昌只抢到了东流、建德、祁门三县,来得再晚点的话,连这三个县都没有了。

尚可喜突然发现,自己聪明一世,这会儿却自己把路走窄了。纵然他聪明绝顶,可没有真正的智慧,也终究不是一流人物。一旦被大明朝土崩瓦解的潮流裹挟,他也无能为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