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9章 葬礼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9章 葬礼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9章 葬礼

望江县现在的统治者,正是左梦梅,逃出武昌之后,左镇兵马在下游找船过了长江,跟在洪承畴的后面逃入了南直隶,占据望江县暂且栖身。

左镇手上有钱,又有贺逢圣为代表的一些在乡高官背书,在望江县建立统治并不困难。贺逢圣等人虽然对左镇“请”他们的办法不太满意,但是若不是这样,他们只能在自杀和投闯之间选一个。左镇尽管名声不好,毕竟是正经的大明官军,而且还控制着他们的家眷,他们的态度都很合作。

尚可喜宁肯投降张献忠也不渡江是有道理的,他渡江之后不可能从洪承畴手上抢到足够的地盘,也就能拿到一两个县而已。到那时,军饷给养不够,这支军队该怎么生存?而且洪承畴可不是那种以为士兵能老老实实待着等饿死的傻子,一定会一边卡尚可喜的钱粮,一边劝诱他的部下倒戈。和兵变相比,下面的军官士兵们肯定会更愿意选择投靠洪承畴,很快尚可喜的兵马就会被瓦解。

现在,洪承畴对左镇也使用了这种手段。但是尚可喜有两万人,左镇却只有两千人,在武昌又发了财,军饷暂时还能保证,人心尚稳。

左梦梅已经给左良玉送信了,左良玉回复说,让她趁着这段时间长江上还安稳,赶快乘船东下,到和州和金声桓、徐勇、张勇、李国英、高进库等人会合。最近这段时间,洪承畴的部下经常过境劫掠,左良玉派了不少人到和州提防洪承畴。

可现在的问题是,左梦梅手上没有足够的船。按照左良玉的想法,把所有家眷和左镇老本兵带上就可以了,其余人都无所谓。不仅左梦梅在武昌收编的一千多各镇溃兵可以扔下,左镇到了河南之后才配属左良玉麾下的新兵也可以不要。但是左梦梅不想这么做,还在想方设法搜罗船只。

然而……

深夜时分,左梦梅被叫嚷声惊醒了,急忙起身穿衣,提剑出门。从她的住处就能望见城南码头上火光熊熊。之前为了防止闯军水营攻击和友军抢船,左梦梅下令将船只都拖入了小河汊,处于陆师的保护之下,但现在突然燃烧起来,这些船逃都没地方逃。

“王八蛋!是京营那个姓杨的千总干的。”阎紫金愤恨不已,“要不是为了他们,我们早就走了,这帮狗杂种,这般忘恩负义!”

放火的人已经向东去了,很明显,收买他们的人不是李自成,而是洪承畴。李自成要是想进攻,区区一个望江县,两千明军,用得着这么费劲吗?他巴不得明军都上船逃命,然后刘希尧带着水营顺流而下,直接在江上碾压他们,闯军连伤亡都不会有。

洪承畴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吞并这支部队,控制左镇家属,挟制左良玉。至少要让左良玉让出和州和滁州,洪承畴的部队才有足够他们打粮的地盘。左梦梅作为左良玉的女儿,总不可能去投奔闯军,江对岸的尚可喜也不会收她,现在左镇这支部队已经无路可走了。

洪承畴、朱大典、左良玉、黄得功四人现在的情形,就和另一时空的南明江北四镇如出一辙,地盘不够,又不敢从闯军或者清军手里抢,就只能自己先卷起来了。不同之处在于,现在清军还没到山东,所以朱大典和左良玉都已经盯上了山东,派出部队进入兖州府境内。

小小的望江县,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

此时在浙江金华府东阳县,一场葬礼正在进行。

死者是张鹏翼麾下的一个小军官,张鹏翼祖籍浙江,因此他的部下也有不少浙人。这个军官在山海关保卫战中阵亡了,阿贾伊当然是不可能同意运尸体的,他自己的船员死了都是直接海葬,因此,最后这个军官的妻儿把他的骨灰带回了浙江老家。

朱元璋认为火葬是“胡俗”,故而大明律禁止火葬,将长辈火葬杖一百,将小辈火葬杖八十。但是,老百姓对这种规定并不买账,不许火葬,那官府出钱给我们买坟地吗?穷人死后很多都是先火化,再将骨灰撒入水中。很多地方甚至形成了风俗,有钱人家也会火葬,即便土葬,也是火化后再土葬。有的县甚至设有公益性质的焚化亭,佛教寺庵也承接火葬业务。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提到,浙江金华一带火葬之风盛行。另一时空,清朝沿袭明朝法律禁止火葬,但老百姓依旧拿这种统治者拍拍脑门随便瞎定的法律当个屁。

死者的妻子是辽人,儿子也是在辽东生的,在浙江还有父母在堂,别无兄弟姐妹,县衙门和一些远房亲戚还有邻居帮着料理后事。来参加葬礼的不仅有死者同村的人,县衙的官员和本地有头有脸的缙绅也来了不少。受关注的不是葬礼本身,而是随着葬礼被带来的消息。

“子玙,你认识这个颜哨官是吧?”陶然问道。许都叹了口气:“小时候一起玩过几次,长大后再未见过,没想到再见面就是这样了。”

许都虽只是个生员,却是东阳本地很有名望的士人,仗义疏财,喜与江湖豪士交往。之前浙江巡抚熊奋渭组建团勇,他还曾踊跃参加,没想到西军祁三升部兵临杭州城下,熊奋渭立刻开城投降,到南京做兵部侍郎去了。许都心灰意冷,跑回了老家。顺便一提,张献忠虽然招安了,可他的六部却没有取消,也不知道这招的是什么安。

陶然到了东阳上任,很快就和许都混熟了。他是工科司商,许都家里有不少生意,常和他打交道。东阳的社会风气与别处不同,因为人多地少,又没什么资源,所以人若不读书做官,便往往做工经商,只知道种地的人被称为“田乌龟”。许都本人虽然不懂经商,但家族中也有人经营商业、手工业。否则的话,他就算想仗义疏财也没财可疏。

明末就算真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人物也应该是这些人才对,和东林党什么的八百竿子也打不着。至于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嘛,看看另一时空的许都是什么下场就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