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5章 改编方式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5章 改编方式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5章 改编方式

“左兄,孙兄,我敬二位一杯。我们相识多年,今日才总算走到一起了。这杯酒下肚,往日恩怨一笔勾销,从今开始我们便是同袍兄弟。”田见秀向左光先和孙守法敬了杯酒。

左光先谦逊道:“败军之将,承蒙贵军不弃,已是万幸。”孙守法则大方得多:“如今东虏入寇,凡我中华之武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天下唯有闯军能拒清兵,我老孙自然得跟着你们干。闯王不计旧怨,在下在此多谢了,将来见到闯王,再当面致谢。”

田见秀说:“过去我们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以命相搏,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今建州犯境,天下有累卵之危,不论我们昔日有何过节,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御外敌。二位将军能以国家大义为重,必当垂范千古。”

左光先和孙守法的情况与尹先民、闵一麒等降将不同,是带着边军主力主动归降的,所以待遇也不同。虽然他们和闯军的积怨更深,但他们凭借实力和人品,反而更受闯军尊重。

左孙二将的部队并没有被拆分,只有一小部分被裁汰或者分到各地充任卫戍部队,二人各保留了三千人的兵额,各领一个协。两人皆是挂二品衔,任果毅将军,左光先封伯爵,孙守法封子爵。

明末武将官衔虚高的情况很严重,果毅将军这个职务本身在闯军体系内只是个四品官,伯爵是三品爵位,但左光先原本在明朝有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虚衔,所以降闯之后要加衔到二品。

五营的编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采用的训练方式也和旧明军大不相同,所以李自成将这些成建制投降的明军主力部队单独编组为“复辽营”。名字简单直白,占了大义名分,给了降将台阶,也便于将来裁撤。明军将领降闯可以解释为不是背叛大明,而是为了和闯军一起复辽,等到将来真的复辽了,这些非嫡系军队肯定是第一批裁撤的。复辽营由田见秀督率,从野战部队抽调军官,卫戍部队抽调士兵,组建了一个协的兵力由田见秀直辖。

降闯之后,左孙两部迅速领到了粮饷,补齐了被服和武器装备。他们还是使用原本的马六甲式轻型鸟铳,依然按照原来的方式训练,目标是达到明军在粮饷器械充足情况下的正常水平。这两支部队都已经定型了,贸然换新装备、学新战术,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能把他们熟悉的戚继光打蒙古人的那一套吃透练好就足够了。

让明军将领照领旧部是存在危险的,即便左光先和孙守法是明军中人品比较好的也是一样。不可能所有人的人品都好,而且人品好的人也可能被形势逼上另一条路。

就像当年关原之战结束后,德川家康难道不希望上杉景胜、毛利辉元这些人通通切腹吗?另一时空的顺治皇帝难道喜欢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开府立藩,不希望把他们变成普通武将吗?非不想,实不能,对于手握重兵的实力派不能逼得太狠。

同理,无论是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本时空,李自成何尝不想把明朝降兵拆散了分到自己的老部队中,就像他对待曹营、革左那样。但如果这么做,其他明军将领就未必肯降了。

以现在闯军之强,如果除了明军和清军就只有闯军,那么很多将领即便对闯军的待遇不满意,为了不送死又不当汉奸,也只有投闯一条路可走。至于那些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宁肯剃发降清的人,也没什么招揽的必要,还是直接杀了的好。可现在张献忠、罗汝才、纳敏夫三方对降将的待遇都很优厚,明军将领们有很多选择。

纳敏夫和罗汝才接收了大批秦军降兵,李自成从本意上是不太希望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以做皇帝为目标的人,怎么可能愿意看到潜在的竞争对手增强实力。只是眼下纳敏夫和罗汝才顶在对抗清军的前线,不迅速稳定陕西、河南的局势,恐为清军所乘。如果条件允许,李自成还是希望尽可能地由闯军收编明军。

因此,闯军对左孙两部的改编很温和。除了按照闯军标准重新编制,把一些左光先和孙守法的部下分调到各地卫戍部队乃至担任文官,就没有别的动作了。李自成甚至没派人到他们军中监视,派进去的人多了,就会把不信任表现得太过明显,派去的人少了,也控制不了部队,左孙二人若是想反,会轻易杀掉这些人,没必要派他们送死。

李自成的这些部署,基本上都出于“时间紧迫,大战在即”的考量。所有人都知道大战马上就要发生,可是,大战就是不发生。

河南前线出现了诡异的平静,明军不仅不大规模进攻,就连小规模的进攻都停止了。而闯曹联军将数万军队沿黄河部署,防止清军来攻,曹营又忙于消化新收编的明军,暂时还无力进攻。

今年又是一个灾年,河南各地都爆发了很严重的饥荒,闯军从湖广运来的粮食作为赈灾粮大量消耗。虽然罗汝才坚持要按市价付钱,但李自成也不好意思赚这笔钱,要求粮行压低价格,作为交换,不仅帅府今年不要分红,还免除船行的赋税,甚至给运粮补贴,以保证往河南运粮有利可图。

在这种情况下,王瑾等人在郑州的营地始终难以囤积足够的粮食,自然也就无从进攻。而且王瑾还担心,一旦他们大举攻击开封,皇太极就会从背后趁虚而入。

更加棘手的是,成千上万的难民从明统区逃入闯营和曹营的地盘,光是安置这些人,就需要花费很大工夫。

“潼关方向没有大规模的难民过来,包营的赈灾搞得还可以,他们组织种了些救荒粮,又从我们手上买了些粮食,大元帅说这是救助陕西老乡的,也按给曹营的价格卖给他们。目前陕南、关中局面还算稳定,各县都有救济,饿死的人不多,没形成大规模的流民。至于陕北老家的情况,目前还不清楚,包从胥还在持续买米,估计情况不太乐观。”负责总司河南后勤的白旺汇总了目前各地灾情情况,在军议上做一简单介绍。

“西营控制区内,灾情不算严重,八大王手上的粮食很多,完全可以应付。北边的清统区,因为刚刚被占领,很多地方还在打仗,赈灾做得不太好,不少地方都发生了饥民抢米风潮。不过大体上来说,清廷还是拨了一些款项,要求各县建立粥棚一类的最简单的设施。有力气挨到粥棚的青壮有活下来的机会,老弱则饿死乡里。因为有黄河阻隔,逃过来的人并不多。山东方面,当地百姓难以果腹,啸聚山林的很多,我们也送了一些米,不过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离得太远,当地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机构,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白旺猛然一拍桌案:“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明统区!淮安和徐州的情况尚好,开封、归德、凤阳、庐州四府是重灾区,目前逃入河南、安庆的难民,基本上都来自这四个府。他妈了个巴子的,我们的细作报知说,开封明廷只是下令各府县自行组织救灾,别的就再也没管了。八大王按照之前的约定,已经将他控制区内漕粮的半数交割至淮安,但是这批粮食到现在还控制在洪承畴手里,百姓粒米未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