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6章 行军日志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6章 行军日志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6章 行军日志

让王瑾发愁的是,这支文书队能干什么?原时空的李自成在前期不重视读书人是有道理的,因为闯军长年流动作战,读书人的用处真的不大。

王瑾起初希望这些人能负责管理后勤,但是发现他们不懂数学,不会记账,所以这件事还是交给了白旺管带的算盘队。本来王瑾说叫会计队,但是这个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店伙以及破产的小商贩、小地主,“会计”这个文绉绉的词对他们来说太陌生,就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算盘队”。

白旺本是刘芳亮用来困住官兵的那家米行的伙计,识得字,会打算盘。米行倒闭之后,他就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年景不好,哪家米行都不招新人,白旺又没有田地,便沦为了乞丐,靠袁宗第兄弟和白鸠鹤时常接济才勉强没饿死。闯军来时,他自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造反。

既然处理不了钱粮被服这样的问题,李自成对这些读书人就没兴趣了,让王瑾随便安排。王瑾主要给他们两个任务,第一是教各队士兵识字,第二是做他的文案师爷。王瑾需要写的东西很多,首先是他每天说书的话本,文书们都要记录下来,《王版水浒》就这样诞生了。

此外王瑾还“写”了一些书,比如《隋唐演义》,王瑾觉得褚人获占着这么个好书名实在是太浪费了,他直接把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按明朝白话改编。

还有《儒林外史》,虽然成书于清朝,但是其中描述的很多内容在明朝也有相似的事情。如果王瑾他们将来的结局也是茅麓山那还罢了,如果闯营是最终一统天下的胜利者,旧的科举制度必然被改变,这样一来,就再也没人能写出《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了。

至于《聊斋志异》,王瑾只选择了其中和清朝有关的部分,把朝代背景都改到了元朝末年。

比如说《乱离》两则,第一则是说,刘家小姐是北京人,和戴家公子早有婚约,清军入关之际,刘小姐被清军的一个统领掳走。万幸这个统领只是想用刘家小姐当干女儿,招赘一个养老女婿。不久,这个统领又捉了一个少年来当女婿,没想到捉来的正是戴家公子,夫妻得以团聚。但假如不是侥幸遇上一个还有点良心的清兵,假如捉来的不是戴公子呢?

第二则是说,顺治年间有一个陕西人在北京做官,他的家乡爆发了反清运动(原文说是姜瓖反正的,但其实应该是王永强反清),他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等到清军终于镇压了义军,他派人回家探望,发现方圆百里已经被大清王师杀光抢光烧光了,家人全部失踪。

这个官员有一个仆人,年老无妻,官员便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个老婆。当时清军镇压了陕西、山西、江西、山东等地的抗清运动,将掳获的大量妇女当作战利品带回北京售卖,如卖牛马一般。仆人因手头银子不多,便买了个老太太,买回来才发现,居然是自家主人的娘。官员大喜,又赏了他不少钱让他去买老婆。这回这仆人钱多了,便买了个三十多岁妇人,买回来才发现,是自家主人的妻子。官员一家人抱头痛哭,又赏了这仆人一百两银子,给他买了个漂亮女人,只是这个女人却没有做官的亲戚来救了。汉奸家属都是这个下场,平民百姓的待遇可想而知。

王瑾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些故事本时空都没有机会发生了。所以他把带清朝历史背景的故事都“创作”了出来。至于其他的故事,一来是王瑾相信将来的蒲松龄肯定也能写出来,二来是王瑾实在记不住那么多,聊斋有将近五百则,谁背得下来啊。他只挑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些故事给士兵们讲讲当个乐子,就不汇编成书了。

王瑾本来还想把《红楼梦》也写下来,可是这本书他只读过一遍,印象不深,很难重新把故事讲出来。而且现在他每天说书,三国、水浒、隋唐和各种神鬼妖狐的故事士兵们是喜欢的,《红楼梦》离他们的世界太远了,不会有几个人爱听,此事只能作罢。

王瑾有点担心本时空不会再有《红楼梦》了,他在沈阳的时候,见过曹雪芹的祖先曹锡远、曹振彦父子。曹锡远是沈阳中卫指挥使,沈阳沦陷的时候和儿子一起投降做了包衣。曹锡远此时应该已经死了,而曹振彦做了金军的炮队教官,现在和将来都罪行累累。本时空他虽然没机会参加大同屠城了,但是手上的血债也不会少。包括曹雪芹的祖父曹玺,将来如果闯军胜利了,估计也难逃一死。这样的话,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将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更不会有曹雪芹。只能等将来大顺朝灭亡的时候,或许有哪个家族大起大落的人能写出类似的作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是王瑾一直在撰写的闯军行军日志。从米脂起义开始,尽可能详尽地描写闯军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事情。包括每一日的行程和工作,到了什么地方,怎么打仗,有谁立功,将领们在讨论时说了什么,侦察到的各种情报,以什么罪名处决了哪些人等等。日志还附有一本阵亡者名册,尽可能多地记录一点关于他们的资料,但是能记的东西也少得可怜。比如说:

“陈二狗,府谷人,崇祯四年四月入伍,三日后阵亡于白水县马家渡之战。家有二妹大妮、二妮,临终托同袍寻找。”

“马大,绥德军户,随袁宗第入伍,崇祯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于翼城县西坞岭遇匪之战。有弟马四在军中。”

一个士兵阵亡了,只能留下这样寥寥几句话而已。其实在原时空,很多闯军将领的传记都未必能填满一页纸,有的甚至还不如陈二狗和马大。

不过这本日志中的很多东西是涉密的,一旦让官军拿到了,就是一本关于农民军的百科全书。王瑾甚至一度考虑要不要用英文来写这本书,毕竟在现在的大明英语就是密码,连那些天主教的传教士也不大可能懂英语。

但是王瑾的工作太多,没有这么多时间,于是他把这项工作平均分配到所有文书头上,让他们每人写一部分。至于稿件的汇总,那是李定国的工作,他很喜欢也很擅长干这个活,也是王瑾在本时空最能信任的人。

现在他和这四个义子已经越来越像真正的父子了,一起经历危险的时候,人的心灵是很容易靠近的,素不相识的人经历过一场战斗之后就可能变得像亲兄弟一样。不过王瑾作为闯营的二把手,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有点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和他交流,艾能奇年纪太小又太皮,只有刘文秀总是主动来找王瑾,请教些数学问题。

四个孩子和王瑾的感情都很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不过王瑾觉得,孙可望和李定国过于沉闷,刘文秀过于感情用事,艾能奇过于没心没肺,都不是太好。联想到原时空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成了失败的领袖,刘文秀三次黯然下野,艾能奇战场阵亡,王瑾觉得自己还是得多找时间陪他们聊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