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7章 浮山与洪洞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7章 浮山与洪洞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7章 浮山与洪洞

张之水,也就是张道濬,没想到流寇之中居然还有这么多文案工作。王瑾的计划还有很多,比如说誊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简易识字课本,绘制经行地区的地图,还要整理所有抄家得来的书籍。要不是因为笔墨纸张有限,恐怕张之水得累死了。闯营现有的这些笔墨纸张大部分还是从窦庄抢来的。

闯营满载而归,返回了东坞岭的营地,留守的谷可成汇报了这段时间的情况,除了和周边的土匪发生零星冲突之外,并没有出别的事。李自成没打算在东坞岭久留,他接到了李晋王李文江的信,邀请他前去攻打隰州。

李自成决定出发,朋友需要他相助,不能不帮,何况现在闯营人数大增,粮食压力也增大了,不能一直在山里待下去。

乌岭山西北侧是浮山县,这么一个小县城怎敢抵挡上万流寇,县城和各村寨大门紧闭,基本没有战斗发生。各家村寨多少都会拿出些粮食来敷衍,闯军至少温饱不成问题。

但是这样一来,闯军的内部就不那么安定了。闯军膨胀的速度过快,现在军中有一半是王嘉胤的旧部,就算是从陕西一起来的老兄弟,入伙时间也并不算很长。这样一来,维持纪律就变成了相当困难的事情。

大部分的队都是老兄弟和新兄弟混编,管队俱是忠诚可靠之人,纪律约束做得还不错。但是雷猛、孙德才、陈虎山、黑九霄这四队就不同了,他们的主体都是这四人的嫡系兵马,受闯营的影响较小。

李自成已经把纪律巡查分交给王瑾、田见秀、李过三个人,每人负责六个队,这四个队都在田见秀的管辖之下。以田见秀的为人,遇上违纪之事是一定会管的,但是他的管束至多是打军棍,肯定不会像王瑾那样严厉。

王瑾听到了一些风闻,近来闯军士兵偷盗、抢劫、调戏妇女的行为日益增多,最严重的一个事件是把老百姓家的耕牛吃了。虽然还没发生杀人、纵火、强奸这样的恶**件,都是赔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军纪势必越来越差。

杀人能威慑一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以理想信念的加持并不好用。闯营中的确有一些理想主义者,但他们信奉的也只是“天下太平”“世道清明”这样宽泛的理想。所以闯军还得遵循那个千古不易的真理——皇帝不差饿兵。

为了解决给养问题,李自成与众头领商议之后,拒绝了一些声名不佳的乡绅的馈赠,直接破寨抄家。以闯军此时的人数和装备水平,已经没有什么寨子能挡得住他们了,就是浮山县城也一样能攻下,只是那样动静太大,会招来官军。

虽然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也难免误伤无辜,但是对闯军的发展是有利的,在作战过程中,新拼凑起来的队伍得到了磨合,饮食标准也从仅能裹腹变成了能吃饱饭。再加上纪律巡查过程中严惩了一批人,士兵偷鸡摸狗的行为有所收敛。

王瑾在纪律巡查中还发现了一点,只有军官可靠的队伍纪律才能好。凡是由七队、八队老兄弟担任小管队的小队,军纪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延川之战后才入伙的人担任小管队的小队,在纪律执行上就经常不那么严格。但是这个问题现在还无法解决,能当上小管队的只有三种人:资历深的老兄弟、入伙晚但功劳特别大的、带着几十人来投奔的。后两者在纪律执行上要差一些,但是如果把他们撤换了,谁还肯拼命?谁还敢来投奔?新老兄弟混编已经是能做到的极限了。

总而言之,现在除了尽量让士兵吃饱,再用军法威慑外,也没有别的什么有效办法能加强军纪。本时空“兵”这个字往往是地痞流氓的同义词,闯军的纪律到了现在的程度,这么长时间都没闹出人命案来,李自成已经很满意了,但上辈子见惯了人民子弟兵的王瑾总还是觉得不足。李自成也不拦着王瑾,有这么一个活阎王盯着,士兵们不会闹得太过分,他也盯着王瑾,别让王瑾闹得太过分。

适当杀一部分**作为威慑,李自成是同意的,否则队伍就没法带了。但同样不能由着王瑾把犯错误的人都杀了,那样队伍也没法带了。王瑾在初期杀人立威,已经把基调建立起来了,接下来便不必事事都杀人。

比如说攻破了几个寨子之后,守寨的乡绅乡勇有阵亡的,有被处决的,留下了不少寡妇孤女。就有人把她们据为己有,安排到了妇女营中。张礼向李自成反应了此事,李自成虽然看不惯,但还是默许了。第一是因为这些女人家里没了男丁,就算被放回去也很难生活,第二是娶老婆乃人之大欲,李自成也没法在这方面和部下们对着干。尽管抢老婆这事不像好汉所为,但已经成了既成事实,李自成也不好再说什么。因此他只是让张礼做好登记,明确谁是谁的老婆。同时做好调查,决不能有霸占有夫之妇的现象。允许娶了妻的人轮班探视妻子,但是不允许男女混居。

在浮山县,闯军为了磨合队伍耽误了不少时间。如果他们径直前往隰州,那将会从平阳府城经过,李自成觉得眼下不适合搞这么大的事情。他把路线向北调整,改为取道洪洞县。

洪洞县比平阳府城更加有名,一是因为这里是明初山西移民的出发地,二是因为玉堂春。不过去年冯梦龙才补为贡生,今年刚当上官,《三言二拍》还不存在。洪洞县的县令也不见得比浮山县的更有骨气,采取的依然是闭门自守,“贼饱自去”的态度。闯军大摇大摆地征调民船,渡过汾河,俨然官府一般,竟然没有任何人干预。

不过这种武德充沛的表现并没有让李自成自豪,根据他了解的情报,张应昌部应该正在太原府境内和闯王高迎祥作战,即便张应昌来了,以他现在的实力也不用怕了。但是曹文诏的下落却一直不明。在浮山县和洪洞县,闯军捉住过一些县衙的书办,他们提供的情报都称晋西南平阳府一带没有大规模官军活动,他们没有听说过此类消息,县衙也没有接到征调粮饷物资的通知。

如果是张之水这样的人交代的,李自成可能还要怀疑一下,但是总不可能连着抓住四五个胥吏,全是坚定的地主阶级战士。这些人肯定没有说谎,那么曹文诏究竟去了哪里呢?他突然放弃对王嘉胤旧部的追捕北上,一定是有什么紧急状况,如果他是去和张应昌一起对付高迎祥了,闯军自然可以安枕无忧,可如果他还留在山西南部,那可就是一把随时会斩下的利刃。目前的闯军人数虽多,但是还没有经过很彻底的整训磨合,如果遭到曹文诏的突袭,结果也不会比王嘉胤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