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90章 山海关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90章 山海关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90章 山海关

朔风呼啸的山海关,比之河南又冷了几分。

继宁远失守之后,锦州失守的消息也传来了,金国凤殉国。

数日后,副将吕品奇献北翼城降清,山海关内外的六万清军连为一体。

“制台,只剩下最后一批船了,那位天竺高僧说,制台若不愿投闯,闯军可送制台去开封。就算制台自度不能见容于朝廷,东洋大海尽多岛屿,土人相貌颇类中华,制台何不效箕子之事。”张鹏翼还试图最后劝孙传庭一把。

孙传庭摇了摇头:“奋臂一死易,百战存国难,孙某不才,要走这易行之路了,还望诸君多多努力,保我中华山河。”

孙传庭向马上要撤走的诸将恭恭敬敬地长揖为礼,张鹏翼等人一齐还礼。都是厮杀汉,生离死别是家常便饭,谁也没多废话,各忙各的去了。

孙传庭也知道这些人不可能再去中兴大明了,现在这个局面,大明别说中兴,能善终就不错了。所谓“善终”,就是像南宋那样,丞相背着皇帝跳海,虽然把天下都丢了,至少还有尊严。至于不善终,那还得拿大宋举例子,徽钦二宗落得那样的下场,真是奇耻大辱,将祖宗的脸面全都丢尽了。

不过话说回来,宋徽宗也没请金兵剿灭宋江、方腊。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孙传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盼着华夏江山不要丢了,就算是盗贼做了皇帝,那起码还是中国的盗贼。

其实哪怕从最毫无遮掩的地主阶级根本利益来考虑,投闯也是更好的选择。李自成限制士绅能限制几年?最多等几十年,把开国功臣们都熬死,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还不是得接着和士大夫共天下。朱元璋的子孙是地主阶级总头子,李自成的子孙难道就不是吗?就连李自成本人,现在也离地主阶级总头子不远了,只不过李自成家长作风严重,蛮横霸道而已,从根上说,让小农经济稳定些,难道不是为了士大夫好吗?下没有农民斗争威胁,上没有**皇权调控,让士绅随便兼并土地,再过几十年不就又得“顺末农民战争”了。现在闯军治下的士绅看起来吃了亏,实则子孙后代能有更久的富贵。

而如果投了大清呢?短期来看是不用均田、不用废奴、不用永佃、不用改革税收了,但旗人的特殊利益可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就能自然消失的。眼下是免除了李自成的“压迫”,子孙却得做二百多年的六等人。

老满洲是一等人,新满洲是二等人,蒙军旗是三等人,老汉军是四等人,新汉军是五等人,其他汉族官员只能做六等人了。后来他们变成了五等人,不是因为他们地位提高了,而是因为乾隆皇帝卸磨杀驴,把新汉军都开除了。

不过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明末士绅要是都有往后看二百年的历史之眼,还用得着穿越者吗?

张鹏翼原本不想走,他说过,宁肯死在辽西,也不逃到关内去。但是孙传庭下了严令,所有熟悉辽海航线、会操船的人都必须走。

这一次来援的是一支联合舰队,大部分是闯军的船只,有一部分加勒比海盗的船只,还有不少朝鲜船,而朝鲜船上的水手还有很多是日本人。朝鲜的仿鸟船型船只还能开过来,让日本的关船横跨大海就着实难为人了,除了朝鲜和琉球,这些破船哪也去不了,所以只派了水手。

本来日本也不是没有能力造大船,当年战国群雄争霸的时候,伊达政宗连盖伦都造出来过,甚至派支仓常长环游世界。但并没什么用处,禁教令下,支仓常长最后也落了个灭门绝户的下场。锁国之后,所有试图制造大船的行为都被视为非法,虽然天草一揆爆发之后,一揆军试图重新把造船技术捡起来,但那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张鹏翼当初说要死在辽西,是因为他已经基本绝望了,但现在,国家还有希望,一死了之是否有些不负责任?

当确定大明朝没有指望之后,一切倒豁然开朗了,变成了一道最简单的判断题:现在李自成和皇太极争天下,帮谁?

张鹏翼水陆战事俱通,又熟悉辽海情况,对于将来的反攻是一个重要的助力,他现在还不能死。

李明忠和林庆业从外面走了进来,李明忠说:“林将军有事要见制台。”张鹏翼知道是什么事,行了一礼,径自出去了。

李明忠将林庆业引了进去,没跟着进去,听孙传庭安排自己的死法很有意思吗?他快步出门,追上张鹏翼:“抟九,朝鲜的水师已经准备好了,你指挥第一批船队,林将军指挥第二批,你先见见配给你的翻译吧。”

很快,张鹏翼就来到了这支“水师”面前。的确有一部分船只是哗变的全罗道水营士兵开出来的战船,但更多的是商船和大号渔船。张鹏翼说:“这船也太少了,而且冬天风浪大,有的船恐怕撑不到泰安。”张鹏翼所说的“泰安”当然不是山东泰安,而是朝鲜忠清道的一个半岛,那里已经被奴仆起义军控制了。

翻译说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活着上船,挤一挤也够了。哪怕死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也不会再给北虏为奴。”

这些船不是给明军准备的,而是给清军中的一万朝鲜兵准备的。

这一万朝鲜军队的指挥官是平安兵使柳琳,丙子之变中,他死守安州,保住全城军民性命。朝鲜对清朝称臣,还要协助清朝攻打明军,任何一个稍有廉耻的士大夫都会以此为奇耻大辱。但朝鲜又不得不从,不从就是亡国之祸。

如果皇太极亲自带队,说不定还会提醒一下要适当善待朝鲜人。但硕讬和杜度可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待朝鲜兵如奴隶一般,就连汉军都瞧不起朝鲜人,经常驱使他们做各种苦工,拖大炮、挖战壕。

其实这些朝鲜人更瞧不起这些汉军,朝鲜君臣在南汉山城被围困至绝境,这才投降,被清军胁迫着来打明朝。而这帮汉军,在大半个天下还在抵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的情况下就跟着清军去杀自己的同胞。虽然二者都不光彩,但哪个更不光彩是显而易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