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2章 街垒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2章 街垒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2章 街垒

“王爷,反贼怕是要破城了,还是请您暂避吧。”“无妨,区区几个草寇,还不在我眼里。”

岳讬也知道这话吹牛成分太大,但这会儿不这么说也不行了。胶州城就这么大,怎么躲得了,他这个扮相,躲不到一天就得被老百姓揪出来。坚持打下去,还有一线希望,要是躲了,随便哪个人都能一闷棍打翻他,割了脑袋请功。

他一是没想到袁时中回来得这么快,二是没想到马进忠竟然有炮,结果把自己陷于这样危险的境地。山东的旗军原本不少,登州有三千,兖州有一万,但兖州的旗军要防范西营北上,无法调动,登州旗军又因为闯军的水师不敢轻离,岳讬能用的兵力就很少了。

“姓李的!你怎么越活越没出息,当上汉奸了!”带队攻城的义军将领和守城的绿营守备竟然是熟人。袁时中的先锋官是一个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人物——刘肇基。

自从五年前在潼关被王瑾放走,刘肇基回家闭门读书,再也不问世事。直到清军攻入山东,袁时中避走海州,路过刘肇基的老家赣榆,便请他出山。

刘肇基知道自己没有诸葛亮的本事,也就别让人家三顾茅庐来请了。若是皇上和流寇争天下,这事他不想再掺和了,可现在清军来了,事情便不同了。王瑾有句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他刘肇基不是平民百姓,还是个官。于是,刘肇基带着几十个家丁投奔了袁时中。

这个守城的李守备,正是刘肇基当初在山海关时的部下。刘肇基骂道:“你兄长战死于义州之役,你这般卖国求荣,死后有何面目见他于地下!”

李守备说:“镇台,你莫唱说这官话!祖帅入关时若带我走,如今我还是大明官军;当初若是跟着祖三爷去打活阎王,如今我便是闯军了。可我留在大福堡那么个小地方,不投降,难道像孙制台、金协台他们那般送死吗?镇台你是南直人,又有家资,就算死了,也有朝廷封赠,妻儿衣食无忧,将来儿孙做官。我呢?三十岁上才抢了个老婆,三十四岁才有儿子。我不投降,一家三口人头落地,死后连个烧纸的都没有!”

刘肇基当然认为李守备的话纯属放屁,但他也不是能言善辩之人,总结不出一套理论来反驳,于是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既如此,让你家里准备烧纸吧。”

一名刘肇基的家丁冲上前去,被李守备用盾牌撞到一边,而刘肇基在这时抽出燧发短铳,一声轰响,李守备胸前开了个大洞。

胶州城头的绿营军旗终于被击落了,城门早就被用土堆堵死,袁时中的部下从城墙缺口源源不断地进入胶州。

可与此同时,柯永盛也已经逼近了胶州南门。

“让马进忠顶……算了,他肯定顶不住,我去吧。”袁时中戴上头盔,“继续给刘将军增兵,一定要活捉虏王。不,死的也可以。”刚才审问俘虏,他得知城中有一个清朝王爷,怪不得这些绿营兵这样玩命。自从努尔哈赤起兵至今,还没有一个爱新觉罗家的旗主贝勒被击毙,若是自我袁时中而始,这份功劳可是无人能及,史册必留名姓。

袁时中至今仍未接受李自成的封爵,不属于任何势力,他连个可以请功的地方都没有,但身为军人,对军功的渴望是本能反应。他带着部下去南边截击柯永盛,刘肇基则带队向城内猛冲。

马进忠的人马拖延了清军一阵,但还是让清军冲到了胶州南门外。虽然南门还在柯永盛部下的控制之下,可是他们为了守城,已经堆土将城门堵死了,柯永盛带回来的援军也只能攀着梯子、绳子上城。满洲兵们唯恐王爷有失,最先爬绳入城,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赶往岳讬所在的总兵衙门。

“冲破这道街垒,虏王就在前面了!”刘肇基捂着自己不断流血的右半张脸,不住地高呼。此时的胶州街头倒有那么一点点像一百多年后的巴黎街头,清军用砖木土石封堵了主要街道,躲在后面不断向义军射击。刘肇基的右半边身子刚才被一门火炮发射的散子波及,丢掉了一只眼睛、一只耳朵和三根手指。对于这种惨烈的战斗,这只能算是小伤,刘肇基吼道:“刚才抢下来的炮呢?拉过来轰这帮小怂!”这么一喊,才发现自己的腮帮子被打穿了,从嘴里吐出一块小石子来。

铳炮的轰鸣声让刘肇基没挨打的那只耳朵都快被震聋了,身旁的人不断倒下,对面的清军也越来越少。岳讬的护卫跳出街垒,想夺下义军的火炮,义军士兵们冲上去短兵相接,双方扭打在一起,有抠对手的眼珠子的,有抓住敌人流出的肠子往外扯的。在狭窄的街道上,两军都无法列成阵势,只能打这种群殴一般的仗。

以满洲甲士的经验,和民间武装打肉搏战并不困难,一个披甲人打十个布衣士兵都不稀奇,可他们没想到,面前的对手竟然也人人披甲,而且甲的质量很高,绝不是那种乡下铁匠拿铁片随便捶吧几下弄出来的糊弄官差的产品。

用王瑾常说的两句话来讲。第一句是:“佛山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流的冶铁中心。”第二句是:“有钱了怎么都好办。”

给袁时中这几千兵马都披甲当然不可能,但是袁时中从明军叛离时带出来的铠甲,再加上闯军援助给他的,装备几百甲士不成问题。袁时中军中不缺能打的老兵,只要武器装备和伙食跟得上,训练出能和清军匹敌的重甲兵也没什么难的。

铁锤砸在人身上,发出低沉的闷响和骨头折断的咔嚓声;大砍刀破空呜呜作响,紧接着在人的头盔上擦过,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震得人耳膜直打哆嗦。一名刘肇基的家丁跳上了街垒,一名留着辫子的清军抱着他摔了下去,一名义军士兵挥刀将清军的旗杆斩为两段,紧接着被几发子弹击中仰天栽倒。到了义军投掷手榴弹的时候,他们总算显出了优势,清军来不及装填火铳,只能投掷战斧、骨朵等武器。另一边,凿墙迂回的义军士兵也攻到了街垒背后。越来越多的义军跳进街垒,通往总兵衙门的最后一道关口,终于被打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