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4章 稚嫩的吴三桂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4章 稚嫩的吴三桂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4章 稚嫩的吴三桂

淮北大地上,一支大军正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般向东进发。

“真没想到,岳讬竟然在阴沟里翻船了。”吴三桂颇为感慨,“罗勇刚这孙子,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胆子了?”

祖大寿说:“他和王瑾本来就是旧识,又是和刘肇基一起被抓然后放回来的,这里面水深得很。这次死的是岳讬,下一次还不知道是谁。”

祖大寿的胆子本来就不大,当年短暂地勇过一段时间后,又迅速恢复了谨小慎微的性格,而且是越活越胆小。这起意外事件,已经被他脑补成惊天大阴谋了。就算他知道了真相,他也未必肯相信。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临时起意相比,他更愿意相信这是素来以狡猾著称的王瑾的神机妙算。

都说王瑾狡猾,但是他到底狡猾在哪,和他朝夕相处的闯军众人却不大说得出来。尤其是这些年,他的作战风格越来越呆板,动不动就是“拿十万斤炮弹幠(hū)死他们”。

反倒是祖大寿,近年来提拔了很多曾经和王瑾共事的老兵,也从他们口中了解了不少王瑾过去的经历。当初做夜不收时,王瑾的武艺、体能都称不上最强,但生存能力却数他最强。

王瑾的狡猾,不在于布下多么周密的圈套去算计对手,而在于对手露出的任何破绽都会被他捕捉到。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王瑾自己做事严谨至极,从来不暴露自己的任何破绽。常做一些看似无用的准备,最后奏功时自然令人惊叹,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大部分准备其实都是白费力气。王瑾之强,首先在于保全自身,然后才是杀敌。

这也导致了闯军与其他反王军队最大的不同,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哪怕一次像样的失败。就算是打败仗,也没有一次不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应战,一开始就知道可能会有糟糕的情况发生。

就拿岳讬之死来说,祖大寿认为,王瑾可能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提前收买了关宁军或者绿营中的很多人,只是凑巧罗勇刚这次发挥作用了。他这也是太高估王瑾了,王瑾倒是的确提出过收买线人的建议,但山东义军也没收买到都司这种级别的,就算有卧底,也是黄三这样的小兵,这次真的是凑巧而已。

不过,这更增加了祖大寿对此次出兵的悲观情绪。

“打张献忠,我们自然是不怕,尚可喜更算不了什么。只是岳讬既死,指挥兖州清军的就只有英俄尔岱和阿山这两个都统,怕是指望不上他们配合了。”

祖大寿对这二位很熟悉。英俄尔岱号称擅长外交和理财,要是欺负朝鲜也算外交,勒索朝鲜也算理财的话,他倒确实很擅长。阿山更是不折不扣的莽夫。

努尔哈赤时期,阿山因为代善不重视他,竟然和弟弟阿达海带着全家投奔明朝,被阿敏打伤抓了回来,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被杀。后来到了皇太极时期,阿山那个作死的弟弟阿达海擅自使用努尔哈赤留下的头盔,皇太极抽了阿达海五十鞭子。但阿达海生命不息,作死不止。阿济格不顾皇太极反对,为多铎主持婚事,娶的是他们的亲舅舅阿布泰的女儿。皇太极当年参与过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阿巴亥殉葬的事,和阿布泰的关系怎么好得了。

人家亲兄弟打架,阿达海这个奴才偏要参与,给多铎做媒。结果阿济格被夺了旗主之位,阿达海被判了死刑。按照惯例,皇太极又给他免死,改为罢官,籍没一半家产。本来这事过去了,没想到阿达海又跑了,而且在被追上时还打算射杀追捕他的人,被皇太极处死。

阿山得知消息,决定再逃跑一次,跑到明朝控制区边界,明军怀疑有诈,不收留他。也难怪明军不信,他们兄弟俩这逃得实在是莫名其妙。阿山被抓回去之后,皇太极又宽宥了他。当年阿山的爹带着七个村的人投奔努尔哈赤,也是早期股东之一,阿山本人又挺能打的,皇太极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想杀他。但那之后,阿山还是错误不断。尤其宠信萨满,听巫言苛待部下。

要是岳讬配合进攻,祖大寿觉得他和洪承畴一起打张献忠不是问题。现在换成这两个货,祖大寿顿时觉得希望渺茫。

吴三桂倒是满不在乎:“那张献忠就算占了江南富庶之地,也不过是一暴发户而已。”祖大寿摇了摇头,这孩子毕竟才刚三十岁,见识尚浅啊。

后世之人多以为吴三桂老奸巨猾,殊不知在祖大寿眼里,吴三桂还真就是个孩子。

朝廷之所以是朝廷,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信心,大家都信你是朝廷,你就是,大家都不信了,你就不是。开封这个大明朝廷还有人信吗?

目前张献忠在江南的秩序虽然粗糙,但也是个让人能过日子的秩序。都不用说江南,就说被西营占领不久的淮安,真要是明军打过去,就连当地残余的乡绅都得盼着尚可喜痛击洪承畴。毕竟尚可喜只是盘剥得紧一些,总比兵乱强。大明打回来,也只能让士绅报效,给不了他们什么好处。

而吴三桂的想法,用后世的术语来说,就是“纯粹的军事观点”,只考虑己方兵精将勇,而完全忽略了现在西营是官府,明军是流寇的问题。在政治上输了,军队纵然能打,也不一定调遣得动了。

和祖大寿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军阀比起来,吴三桂实在是太嫩。就说另一时空山海关那档子事,要是换成祖大寿,绝对干不出这样蠢的事来。

第一,你投顺就投顺,投清就投清,先投顺再投清算什么玩意?这样来回折腾,军心岂能不散,做将军的,当兵的都不想给你卖命,你还玩什么?

第二,你造反就造反,打唐通干什么?唐通那是咱们的同类,你打了他,就把左光先、白广恩、官抚民、周凤梧这些顺军中的明朝降将都推到对立面去了,而且也把李自成给得罪死了。说到底,还是一开始就不应该离开山海关。吴三桂如果据守山海关敷衍李自成,名义上归降,却找借口不挪窝,李自成一时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吴三桂先把山海关移交给唐通又反悔,打了唐通,这就彻底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

第三,吴三桂做事太急了,那么早做决断干什么?你让李自成和多尔衮先比划比划,看清楚他们的实力对比再投降不迟。难道他们还能因为吴三桂投降晚了就不要这几万关宁军?如果他们中的某一家一点不给你留余地,先来打山海关,你或者直接投降,或者投奔另一家来对付,也都是来得及的,至少你的军心稳定,能坚持一段时间。

幸好是赌对了,顺军比清军弱,而且清军以急行军及时赶在吴三桂被顺军歼灭之前赶到了山海关。要是赌错了,吴三桂已经把李自成得罪死了,清军援兵又没到,甚至到了也打不过李自成,那不就成了吃饱了撑的拿自己的脑袋给李自成立威吗?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祖大寿真的很在乎他全家八十多口的性命,而吴三桂根本没把自己全家三十五口人的命放在心上,一点保护他们的措施都没有,只顾玩了命地去争自己的大富贵。就算是当年的董卓,还孝顺自己的老娘呢。你连自己爹妈亲戚的命都不在乎,当兵的能指望你捍卫他们的利益吗?

说起来,吴三桂还得感谢李自成,以吴三桂部当时军心离散的情况,多尔衮完全可以直接将吴三桂明升暗降送去沈阳软禁,吞了他的兵马。然而当时顺军整建制撤退,实力尚存,清军需要立刻追击,也就只能继续用吴三桂。

再后来,由于反清义军打得太好,不得不调吴三桂去陕西镇压;由于西营打得太好,不得不让吴三桂顶在西南前线;由于云南的西营残部和土司不服,不得不让吴三桂镇守云南。吴三桂哪有什么雄才大略,不过就是风口上的那头猪,每一步都是因为清军被反清势力打得没辙才不得不用他。连他最后当皇帝,都是被康熙逼出来的。

祖大寿则不然,他这种树叶落了都怕砸脑袋的风格永远做不了平西王,但他能保证祖家的世代富贵,而不是像吴三桂这样风光几十年然后灭门绝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