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9章 筑城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9章 筑城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9章 筑城

城堡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为了躲在里面当缩头乌龟的,哪怕打几局帝国时代,也该明白没有城堡就难以进攻的道理。

就像万里长城,它的作用显然不是敌人来攻城,守军就在上面往下扔滚木礌石,那是维斯特洛的绝境长城。明长城的存在,意义在于限制敌人的行动,在敌人来攻时掌握敌人动向,然后后方大城的主力部队便出动将之击败。

在己方进攻的时候,城堡给军队提供住宿和储备物资的地方。城堡可以保护周边的农田,在卫所制没有崩坏的时候,还可以动员周围的卫所兵组成军队。

但是到了崇祯年间,长城就只是个妨碍清军补给的障碍物了,野战打不过敌人,什么都白扯。

但即便如此,筑城防守依然是最经济的手段。根据卢象昇任宣大总督期间修长城时打的报告,他认为一丈的城墙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等等都加起来,总造价是五十两银子,如果是在废墟的基础上建设,可以利用原来的地基和建筑废料,还会更便宜一些,三十两就够了。

这是卢象昇写给崇祯的报告,他显然是把经办人员的克扣也算进人工费里的,因为崇祯是绝不可能替他考虑这个问题的,崇祯只会按他说的数给甚至给得更少,如果他不往多了要,一旦钱不够导致没完工,崇祯只会追究他的责任。

其他设施,也就守城需要的大炮等武器装备得花钱,至于城内的建筑,凡是用人力能解决的,那还用钱?除了衙门、仓库这几个建筑需要好材料,得花点钱之外,至于士兵的住所,自打洪武年间明军来到辽东起,就是士兵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建的,从砍树、挖土、烧砖这些准备建材的工作到实际动工,全是士兵的无偿劳役,官府只给政策,何尝给过钱,不趁机捞钱就算好的了,顶多也就是在工程期间为士兵提供口粮。可话说回来,就算不盖房子,你不给士兵饭吃试试?

在辽西筑城,盖房子就更不能算成本了,从努尔哈赤统治下逃出的那些辽人本来也没地方住,在辽西安置他们得盖房子,难道迁到关内他们就能睡山洞、住鸟巢了?

所以,一座像宁远那样周长近一千丈的大城,成本也就五万两银子。

嘉靖年间福建惠安县设县,新建县城,石质城墙长九百八十六丈五尺,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二尺,有城门四座,水门五座,四个有城楼的月城,一千七百多个垛口,两个水关,两个敌楼,三个敌台,五十个望楼,一千七百间房,再加上一条长一千零二十丈、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壕,总共才花了一万五千七百多两银子。考虑到两个时代白银价格的不同和宁远城城墙更高大厚实一些,五万两银子也只多不少。

一座城,就算再偷工减料,起码也得用十年吧,而养一个战兵,十年得五百两银子。一座城的成本,也就养一百个兵。什么天兵天将,一百人就比一座城还顶用,卡彭·贝基和火焰坦克海贼团吗?

现在换成清朝采取守势,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不筑城,筑城的花费倒是省了,可城堡周边土地的收益也就没有了,算起来是大赔特赔的。不过,与明朝不同的是,明朝有辽人需要安置,清朝现在面临的却是丁口不足。

所以,清朝不得不放弃一些比较边远的土地,但皇太极绝对干不出像当年高第放弃辽西那样放弃整个辽南的蠢事,金复海盖和旅顺、九连城等战略要地都是要筑城守卫的。清军已经对明军在岳州败给闯军的新式堡垒有所了解,如果清军弃了辽南,闯军在旅顺登陆筑城,以朝鲜和东江诸岛为前哨基地,用水师提供补给,只要闯军决心要在辽南待下去,几千人守城,补给源源不断地送来,清军就得用几万人去攻城。此时的辽南久经战乱,未复元气,道路条件很差,别看沈阳到旅顺才八百里,宁波到旅顺有两千里,可闯军要补给却比清军方便,这么耗下去,清军的开销是闯军的十倍,非垮不可。

因此,清军必须先筑城防守,这样闯军要是想登陆辽南,就得从驻守城防工事的清军手上硬抢。闯军从海路一次不能运兵太多,虽然闯军大炮厉害,但清军大炮也不差,野战也是长项,闯军想登陆攻城,基本上不太可能。

要修城,银子花得不多,但是劳动力花得不少,当年明朝在辽西筑城用山东来的班军,一万人一年的开销也就十万两,便宜得很,可清朝却没有这么多廉价劳动力。

按理说,这种苦差事当然是得让包衣来做,可问题是,包衣要么是归达官贵人所有,要么是旗里公有。

达官贵人自家的包衣,当然不要指望他们能派出来干活。至于旗里公有的,那不就是旗主私有。

于是,神奇的景象出现了,满洲人家的余丁们,一个个搬石挑土、伐木锯树,累得跟孙子似的,汉人包衣却能留在田庄种地,给主子干完活,还有时间在自己私垦的土地上收点菜。

这当然不是满洲贵族优待汉人,对于他们来说,包衣就和自家的牲口一样。关内的汉人士绅在县里组织修河堤的时候,是愿意让那些自耕农去做苦力,还是愿意派自家的牲口去?他们有一块饼子,是愿意喂给自家的耕牛,还是愿意拿出去施舍给自己的“同胞”?关内关外,只要是既有权又有钱的财主,思维都是一样的,别指望他们能因为“民族大义”就重视本族的穷人超过自家牲口。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至少穷人理论上来说还有自由,不会被杀了吃肉,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三百六十天得为生存奔忙,就算有自由,能享受得到吗?

满洲人不用纳税,可是他们要服役,既有兵役,也有劳役,里面的把戏倒没什么新意,还是大明军官压榨军户那一套。努尔哈赤时期,筑城是要汉人来做的,后来汉人杀得差不多了,皇太极也叫停了这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瞎折腾。而现在又需要筑城了,辽东的汉人民户数量严重不足,只能征发旗人余丁,若是农闲也还罢了,现在可是春天。

满人中的穷人和汉人中的底层包衣,只能说各有各的惨法。这正是清朝的高明之处,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压榨他们。把少数汉人豪奴的位置抬得比满洲穷人高一些,又让满洲穷人的待遇比底层包衣好一些,使得这两拨人永远无法形成合力。

但是既然玩这样的手段,就难免有玩脱的时候。现在,尼堪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